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日本针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设置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通过总体以及非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日本非关税壁垒促进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升级,有利于中国出口结构升级;但是,不同类别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果不同,SPS措施、关税配额和进口数量限制均对农产品质量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升级有负向影响;而TBT对农产品质量升级没有显著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现状分析,使用2002—201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到33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SPS对我国农产品和不同加工程度农产品(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SPS正式实施2年内对我国总体农产品出口产生贸易限制作用,之后影响变得不显著。SPS对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总体农产品趋势一致,但影响波动更大;SPS措施对我国加工农产品的出口在正式实施2年内产生微弱的贸易限制作用,之后转化为微弱的贸易促进作用。为了积极地应对SPS,我国应该鼓励产品多样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水平。  相似文献   

3.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COMTRADE贸易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数据库的年度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海关编码(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结果]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距离及进口国家的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是否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因素均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总体上为正常贸易范畴;但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差异大,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呈现贸易不足现象,植物产品贸易过度,食品饮料及烟草食品为正常贸易.从进口来看,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贸易不足,与其余国家正常贸易.不同种类农产品各国之间贸易潜力值差异大,如我国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进口动物产品贸易不足,而与其他国家为正常贸易.[建议]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根据各国的贸易潜力差异调整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与贸易不足国家的贸易,保持与正常贸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制定不同政策,如出口植物产品贸易过度,则适当减少出口.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了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优势下降所致。中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语言以及进口国的人口规模能够显著地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地理距离和中国的人口规模对农产品出口有阻碍作用。进口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贸易效率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成本和政府监管水平显著抑制了贸易效率的提升。中国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整体呈递减趋势,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还存在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释放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94-96,100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正在成为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分析绿色壁垒的含义,总结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由来,从法制建设途径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晓云  刘鑫 《世界农业》2022,(11):24-36
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中国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和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及沿海地区和低融资约束水平企业的出口扩大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出口数量提升和出口质量升级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影响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扩展分析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导致的出口扩大偏向了非核心产品,在促进新的贸易关系产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已出口贸易关系的延续。本文进而提出继续削弱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畅通其对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作用机制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珍视质量声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我国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然而随着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关注,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质量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基于2003—2013年中国海关企业农产品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对农产品的出口质量进行了计算,并且分不同的产品类别以及不同的出口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质量相对较低,且不同产品种类、出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出口质量不同。在测算了中国出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农产品的质量后,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国家(地区)市场规模的扩张程度、农产品的研发投入、劳动者素质以及与我国的地理距离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对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品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采用1996—2015年中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HS6位码数据,使用Kaplan-Meier的非参数估计法考察了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半参数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持续时间的中位值为4年,出口贸易关系超过4年后生存概率明显降低;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产品的出口额、竞争力、日本的人均GDP和港口建设显著降低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概率。(2)日本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与关税水平、日元升值都提高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的失败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保障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合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2002—2018年中国出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空间和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农产品历年的平均贸易效率为0.48;贸易效率在国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存在更大的出口潜力有待挖掘;RCEP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口规模及共同语言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显著正相关,而地理距离和共同边界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显著负相关;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贸易效率提升方面作用明显,而较低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不充分的政府支出和廉洁程度却限制了贸易效率的提高。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率、挖掘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琳  李慧  孙东升 《农业展望》2012,8(5):50-55
入世1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类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变化显著,土地、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有所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增加。长期以来的顺差局面转变为连续几年的逆差状态,近年来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幅度有所扩大;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进口国为美国、加拿大、美洲和澳大利亚等。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表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加工水平落后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均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程度,针对近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总体出口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增长,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市场结构分布不合理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有阻碍作用;目前在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上,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对我国出口规模的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简称TBT),是指进口国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商品包装标签及标志和环境要求等,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形成贸易限制措施,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对农产品贸易产生限制作用的技术性措施,原本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经济欺诈行为。但长期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被一些实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利用,使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恶化。在中国受技术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中,40%的企业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的地位。2004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金额为7831亿美元,排名前15位国家的出口占了66%。其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名列第十。总起来看,世界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来源地为北美、欧洲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的中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农产品的增速。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十多年变化不大,但国别变化较大。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金额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相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已结成密切的经济贸易共同体。本文以日本农产品进出口为例,研究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和其自身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其农产品进口短期内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却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其次,就出口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有促进作用,长期来看却是阻碍作用;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影响的是日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对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向155个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相关解释变量的影响下,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农产品出口呈同方向变化,中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而进口国的农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会抑制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毛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26-8728,8761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贸易壁垒。为降低TBT的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该研究建立了农产品出口的TBT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逐项分析了出口额、出口农产品种类、出口目的地等因素与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出口额和出口农产品种类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出口额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没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由此得出,在应对TBT方面,政府的"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倾斜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实施应对TBT政策时要注意对我国具有强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保护,以免因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而扭曲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甚至改变国际贸易商品和地区结构;政府针对不同的贸易伙伴采取不同的协调政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