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PSR模型为研究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对商洛市200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0.4033上升至2011年的0.8493,生态安全级别由"临界级"转变为"良好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PSR模型为研究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对商洛市200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0.4033上升至2011年的0.8493,生态安全级别由"临界级"转变为"良好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结合EES模型从环境、经济及社会3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从Ⅴ级提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地垦殖率、工业"三废"等指标是影响环境指数的重要因素;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社会指数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上升趋势,科研、教育投入指标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刘梦  姜世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204-208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对重庆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度都为负值,均在(-1,0)区间,表明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均未达到所在的等级,但都具备转化为所在评价等级的条件,2005~2007、2009~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安全转化,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基本安全转化,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大致发展趋势是向较安全级别转化,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袁州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应用改进的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相对熵理论计算贴近度的方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该区域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分值。结果表明: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分值。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安全级别由临界级改善至良好级,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另外,土地生态内部压力不协调,应从根本上减少土地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模型的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袁州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应用改进的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相对熵理论计算贴近度的方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该区域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分值。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安全级别由临界级改善至良好级,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另外,土地生态内部压力不协调,应从根本上减少土地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7.
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层面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科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尤为重要。应用熵权模糊物元分析法对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皖江各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逐渐上升,至2015年基本都处于向"理想安全"级别转化的状态,但还只是一种正在转化的状态,具有不稳定性,生态安全问题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对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的限制性因子主要为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土地自然受灾受害面积以及工业废气处理率,而具体到各个市以及各个年份表现却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看,各市影响因子数量在减少。因此,通过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可以客观反映制约土地生态安全健康发展的障碍因子,能对生态安全进行相对准确的动态评价,但评价指标的选择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通过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及对应的障碍因子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期间广西柳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升,但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整体偏低,土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从单项指标来看,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这2个指标正在对柳州市土地生态系统产生长久而持续的影响;酸雨频率是柳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潜在的威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也在威胁着土地生态安全。(3)由于柳州市曾长期以发展工业为优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土地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脆弱,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核心区,其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关乎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还影响着梯田文化的传承。以元阳县土地为研究区,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元阳县土地利用特点密切相关的18项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元阳县2003—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偏低,评价等级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间波动,总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均是导致元阳县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较安全级以上。通过对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为元阳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寻求经济最大化的同时,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保护以使社会经济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为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方向。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对2004—2012年间神农架林区及其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子系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神农架林区的土地生态状态在2004—2008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08—2012年呈上升趋势。就各子系统而言,压力层于2004—2008年急剧下降,2008—2012年回升,状态层呈"W"形,2007年达到顶峰,2006年和2008年为谷底;响应层波动上升。影响评价结果的指标因素主要有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人均GDP、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等。通过对神农架林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和研究,可为神农架林区的平衡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测度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运用熵权法从时间序列上对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风险级降为预警级,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监测水平;减轻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不利影响,加快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严守土地利用规划,突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保护湿地、林地、草地等"绿色"土地及公众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等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生态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DPSIR-KRUSKAL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2010、2012、2014、2016、2018年168个县(市、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DPSIR传导与影响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KRUSKAL进行模糊聚类,计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对不同土地生态安全区进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2018年河北省生态安全区(1级)20个、生态较安全区(2级)21个,生态基本安全区(3级)67个,生态临界区(4级)49个,生态不安全区(5级)11个。2010—2018年河北省168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不断转好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不断上升。安全等级1级区域增加13个,5级区域减少51个。其中,2010—2012年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邯郸、廊坊、沧州、唐山等市的62个县(市、区)处于不安全等级,86个县(市、区)处于临界安全或基本安全等级;2014年以后,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由不安全级别向临界级和基本安全级开始迅速变化,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显著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评价是生态用地规划编制、落实与政策制定的基础。以北京市大兴区2004年、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 m×150 m格网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生态利用的适宜性和驱动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及其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弱的区域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91.10%、93.19%,大兴区绝大部分区域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弱,竞争力强的区域呈零星斑块状散布其中,只有永定河沿岸连续性较好。2004—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强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比重下降2.09%,北部区域建设用地扩展占用、中部和南部区域未利用地开发是其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差别化土地生态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典型山区农业县-清流县为研究区,综合选取人均耕地等16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物元模型剖析了研究区域2010-2016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并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清流县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在评价年份内均为"向较安全转化"级别,但在此级别内存在恶化趋势;(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清流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5个评价指标则限制了清流县耕地生态水平的提升;(3)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个别年份出现差异,未影响整体趋势,熵权物元模型在分析单个指标影响方面更为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5.
新疆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耕地中的生态脆弱耕地为研究的具体对象,通过PSR模型的建立,从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入手,筛选出20个用来评价的指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我国新疆地区2009—2018年间耕地状况当作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PSR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可以将耕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的联系进行反映,可以用于评价固定区域的耕地生态安全。2009—2018年期间,整个新疆地区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不断上升,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有了极大改变,耕地的生态安全由"临界安全"转变至"安全"。从数据和指标中可知,在2009—2018年期间,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开垦率、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膜使用率、单位耕地面积所承担的化肥压力、单位面积森林覆盖比例。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框架,选取20个指标建立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最后运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的淮南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淮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程度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06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恶劣状态,2007—2010年处于敏感级状态,2012年以后有明显改善,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强对废弃煤矿的复垦是当地土地生态安全改善的重要原因,但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压力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戴娟  杨俊  李争 《安徽农业科学》2015,(6):295-296,302
采用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2001~2010年江西省以及其各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为安全级别,土地生态安全值由2001年的0.69上升到2010年的0.82;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较好,其中值最小的是新余市,安全状态最好的是九江市.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四川省1996-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以PSR框架模型构建全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区域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直接评价.结果表明:18a内全省土地整体处于发展状态,土地生态安全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20.
运用PSR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选出18个指标构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进行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改善明显,2003—2007年为小幅下降阶段,2007—2013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13—2018年为大幅上升阶段;各子系统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由状态子系统向压力子系统转移;土地生态压力子系统成为主要限制因素,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态良好,但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