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核质互作抗条锈类型的发现及其遗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宁小麦“天然锈病圃”,辅以人工接种天然锈菌的条件下,杂交组合冬独1号/运83—2正反交F_2对条锈抗性显著不同。正交抗性分离,反交全部感病4级。3个冬独1号作母本的组合,F_2抗条锈分离;3个冬独1号作父本的组合,F_2全部感病4级。表明冬独1号的抗条锈性具有显著的细胞质遗传特点。对冬独1号/津丰1号F_2抗条锈分离研究结果是,其抗感比经X~2测验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3:1的分离规律(P>0.8)。其互作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抗源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白粉病抗源的现状与建议盛宝钦,段霞瑜,周益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80年代,我国小麦育种家采用洛类及山前麦、牛朱特等抗源进行抗条锈育种,由于这些携有黑麦血缘的Pm8抗白粉病基因,因而选育出兼抗条、叶锈和白粉病的新品种。据...  相似文献   

3.
南农92R系统白粉病抗源多抗性鉴定及其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胜国 《作物学报》1999,25(3):389-391
对南农92R系统白粉病抗源进行了多抗性鉴定,并对其抗条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份南农92R系统白粉病抗源,不仅对白粉病多个小种免疫,而且对中国当前优势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其中的92R178和92R137亦对供试3个叶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高抗至免疫。抗条锈性遗传分析显示92R089, 92R137分别具有一对完全显性的抗条  相似文献   

4.
采用毒力频率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6个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26个推广和区试品种中,仅郑州831的抗性较好,其余品种毒力频率较高,即抗性较差。目前可利用的抗白粉基因及抗源材料有Pm2、Pm2 6、Pm4a、Pm4b及肯贵阿1号和白免3号。  相似文献   

5.
鲁麦15号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与利用课题组,从(Tal扬麦1号×757318)F_1×104-14复合杂交的F_1中分离出来的可育株,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并经省级审定。鲁麦15号属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厘米左右。白壳、白粒,千粒重43克左右。中熟偏早,后期绿叶功能时间长,落黄特好。高抗条锈,兼抗叶锈,轻感白粉  相似文献   

6.
前言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是大部分麦区发生较重的病害,选育抗白粉病的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研究抗源的抗性遗传规律,是抗病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遗传主要是单显性遗传,也发现单隐性遗传和双显性基因重叠作用控制的遗传。国内一些单位采  相似文献   

7.
菜豆抗锈病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彬 《华北农学报》1992,7(3):36-40
利用抗源亲本与园艺性状优良的非抗源亲本进行品种间人工杂交。根据5个杂交组合调查结果表明:菜豆抗锈遗传F_1抗病性为显性;有3个组合的抗病性受一对基因控制,F_2抗与感按3:1比例分离,另二个组合F_2抗与感按15:1或63:1比例分离,其抗病性是受两对或三对基因控制的。从80-2×30-7组合中选育出“新秀1号”和“新秀2号”抗锈新品种,表现垂直抗性。从80-4×12号玉豆组合中选育出87-2-8-1,87-1-33-2,87-1-18-2-3属于水平抗性。这些抗锈新品种(系)在秋季莱豆锈病大流行季节种植,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源兴资9104抗条锈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分别控制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7号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条中32号的成株期抗性。兴资9104可能携带有YrSK基因。建议在小麦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源材料0911-3抗白粉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抗源材料091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0911-3为母本与极度感病品系1130-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分别以倒二叶病害严重度(MDS)和病程曲线下叶面积(AUDPC)为成株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911-3对白粉病的2种成株抗性指标的遗传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都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可以增强抗病性,显性效应为正向,感病基因具有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抗病性;分离世代以F2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为最高,MDS和AUDPC的遗传率分别为91.87%和92.22%.  相似文献   

10.
甜瓜白粉病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357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鉴定出69份抗源,其中国外抗源品种有52份;国内种业市场或育种单位搜集的当前推广的品种只有10份抗白粉病;在所鉴定的133份中国薄皮甜瓜和菜瓜地方品种资源中有6份甜瓜和1份菜瓜抗白粉病,表明中国甜瓜地方品种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甜瓜白粉病抗性的基因。抗源自交后代抗病株明显多于感病株,初步认为抗源基因的遗传可能表现为显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山新麦草与‘7182’杂交获得的抗条锈病新种质‘H1684’进行遗传分析,明确‘H1684’含有的抗病基因遗传特点。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H1684’含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鉴定,并以‘H1684’、感病对照‘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_1、F_2、F_(2:3)和BC1群体为材料,采用10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5、CYR27、CYR28、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和CYR34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GISH分析表明‘H1684’含有来自于华山新麦草的长染色体片段,为华山新麦草易位系。抗病性鉴定表明:‘H1684’在苗期对10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或高抗。‘H1684’对CYR33和CYR34的抗病性都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华山新麦草易位系‘H1684’对中国目前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可以作为抗源在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西农291’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西农291’在温室和田间进行多个小麦条锈菌小种的抗条锈鉴定;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将‘西农291’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与AvS杂交,构建其F1、F2遗传群体,用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进行温室抗条锈性鉴定、混合小种(CYR32:CYR33≈1:1)进行田间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西农291’在苗期对条锈菌CYR32与CYR33表现高度感病、成株期对CYR32、CYR33、Su11-4及Su11-7表现高度抗条锈性;田间混合小种接种诱发发病(陕西杨凌)和自然发病(甘肃天水)抗条锈性鉴定均表明‘西农291’在成株期高度抗条锈病。群体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农291’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AvS杂交的F2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R:1S的理论比例。以上结果说明‘西农291’具有非小种专化性的、广谱抗性的成株期抗条锈性;对CYR32的成株抗条锈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源于叙利亚小麦ICA31抗条锈病基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分析表明,小麦材料ICA31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对流行的优势条锈菌小种条中30,31,32免疫;据等位性测定,ICA31抗条锈基因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不等位;从抗源的系谱分析,该基因来源于叙利亚普通小麦品系叙18;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分组分析(BSA)法,筛选到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WMS11-193;对F2分离群体142个单株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与WMS11-193间遗传距离为2.1cM;将Yr-Syria定位于小麦1BS上;为该基因进行抗条锈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分别以成株期抗条锈性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与感病春小麦品种Taichung 29(T29)杂交并自交创建F_(2∶3)分离群体,通过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互助县2个试验地点各2 a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使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法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高原363/T29 F_2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F_(2∶3)群体的反应型和严重度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高原363/T29 F_(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西宁和互助共2个环境2 a测试下呈现双峰分布,没有出现连续性分布现象,但是又出现了不同区段内连续性变化,初步分析认为,高原363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是一种复杂遗传,这种遗传不仅仅由主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不同地点测试下的高原363,无论是采用严重度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还是使用反应型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都是被微效基因影响的2对主基因遗传,并且主基因的作用方式(C-1:2MG-ADI加性-显性-上位性,C-5:2MG-AED完全显性,C-6:2MG-EEAD等显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1,(8)
为明确紫色小麦紫粒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调控基因,采用贵紫麦1号(紫粒小麦)×贵农19或贵农麦30(白粒小麦)进行正反交,构建不同杂交世代(F_1~F_5和BC_1F_1)遗传研究群体,根据杂交后代紫粒性状的分离情况探究其粒色的遗传规律,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WGS)结合集群分离分析(BSA)策略对贵紫麦1号紫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贵紫麦1号的紫粒性状受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标记筛选结果显示,控制贵紫麦1号紫粒性状的两个互补显性基因分别位于2 AL和7 DL染色体上,并将控制紫粒性状的基因命名为GZMpp1和GZMpp2;紫粒基因GZMpp1与标记chr 2 A 32的遗传距离为1.2 cM;GZMpp2与标记DY-7 D 6的遗传距离为0.5 cM。  相似文献   

16.
7464-87-1-2-2该品系是甘肃省天水地区农科所甘谷试验站于1974年以67-13-88[65-5356B×(阿勃×老芒麦F_5]为母本,高加索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半冬性,千粒重40克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在历年试验和大面积试种中从未发生过倒伏现象,对条锈和秆锈免疫,较抗红、黄矮病,不抗叶锈和白粉病。三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13.75千克,比对照天选15号三年平均亩产高33.68  相似文献   

17.
孔令让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97,23(4):505-508
利用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极易获得杂种。通过这一途径已将粗山草的抗叶锈基因Lr21(位于1DS),Lr32(位于3D)和抗杆锈基因Sr33导入普通小麦。董玉琛等利用能引起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四倍体小麦种质—硬粒小麦(T.durum Desf.)和波斯小麦(T.persicum Vav.)分别与原产地不同的5份粗山羊草杂交,合成了7份双二倍体,对白粉病表现高抗或免疫。近几年来,我们利用大面积推广的普通小麦与四倍体小麦和粗山羊草的双二倍体—Am6杂交,试图将粗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从而提高普通小麦的抗病性。为此,本文对普通小麦和Am6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18.
贵花3号小麦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杨昌河,杨正元,罗应春(贵州农学院)1贵花3号小麦新品系的选育贵花三号小麦新品系是以早熟,抗赤霉病的矮秆春性品种“苏麦3号”为母本,用晚熟,高秆,抗白粉病,5锈病,强冬性的MansTemplar为父本杂交(属...  相似文献   

19.
赵开军  林世成 《作物学报》1989,15(3):267-272
1984—1985年选7个具稻瘟病抗性单基因、代表13个抗稻瘟基因所在7个位点的粳稻品种和一个对所用菌系全部感病的品种构成一套测定品种与中丹2号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菌系于温室内同时鉴定亲本、F_1、F_2及 B_1F_1代的苗期叶瘟抗性,研究了中丹2号的抗瘟性遗传。结果表明:中丹2号具有 Pi-a 和 Pi-i 两个显性抗瘟基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主要病害。小偃麦衍生品系CH1357对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成株抗性,苗期对27个菌株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是一个高抗白粉病的优异抗源。为了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台长29/CH1357和绵阳11/CH1357的F_1、BC_1及F_(2:3)家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analysis,BSA)将其初步定位。CH1357的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5DS,暂命名为PmCH1357。其侧翼连锁标记为Xcfd81和Xbwm8,在2个作图群体台长29/CH1357和绵阳11/CH1357中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11.3 cM和1.5 cM/8.9 cM。PmCH1357与5DS染色体上已报道的其他抗白粉病基因抗谱不同,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