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兴 《防护林科技》2015,(4):22-23,32
通过分析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造林成活率的调查,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2.4~25.1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8.0~19.5个百分点,整地造林效果显著;造林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6.62%~12.58%,土壤孔隙度增加25.13%~32.89%,土壤全氮提高45.92%~61.60%,速效氮提高7.87%~38.05%,速效磷提高5.02%~36.33%,速效钾提高16.35%~46.22%,不同整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樟子松的固沙林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95.82%,全氮0.09%、全磷260.00%、全钾2.30%、速效氮12.15%、速效磷219.23%、速效钾140.97%;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84.35%,全氮380.00%、全磷314.29%、全钾13.60%、速效磷21.43%、速效钾71.43%,速效氮则降低52.81%;随着固沙林年龄的增加,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它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固沙林0-1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81.4%,过氧化物酶提高455.7%,多酚氧化酶提高120.6%,磷酸酶提高828.6%;10-2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1.6%,过氧化物酶提高349.6%,多酚氧化酶提高309.5%,磷酸酶提高514.3%。樟子松固沙林对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林龄增加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现出"∧"字型变化特征,且土壤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低。  相似文献   

3.
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林与混交林都有富积养分的效应,但两者对养分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混交林在土壤表层、根际及土壤剖面上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纯林,而速效磷的含量低于油松纯林。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混交林比纯林分别增加83.8%、40.6%、127.6%、7.3%、44.4%。由于混交林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因而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山西太岳山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太岳山7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均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高,分别为4.908g/kg和3.528g/kg;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油松林最低,为3.959g/kg,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山杨林最低,为1.779g/kg;土壤腐殖质层全氮含量,白桦林最高,为0.368%,辽东栎林最低,为0.176%。;土壤腐殖质层速效氮含量华北落叶松林最高,为292.191mg/kg,油松林最低,为167.725mg/kg;土壤淀积层全氮含量油松林最高,为0.277%,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0.094%;土壤淀积层速效氮含量山杨林最高为200.183mg/kg,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49.151mg/kg;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是上层土壤高于下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在各林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辽西地区人工林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质量的定向改良作用,以油松×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3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在石灰性褐土上的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有机碳含量,比荒地高42.8%;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碱解氮分别比荒地增加34.6%和33.6%,人工林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油松沙棘混交林的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分别比荒地提高14.9%和128.57%;人工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林木的改良土壤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6.
将城市污泥用于瘠薄的沙地进行金丝垂柳造林,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2.3%~40.0%,新梢生长量比对照增加2.8%~46.3%,提高了土壤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的镉含量。硝态氮、镉未向下迁移,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7.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养分含量、颗粒组成和腐殖质特征方面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年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反而降低,土壤pH值则具有降低的规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20-200 nm之间,平均含量为63.04%-33.49%。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林龄增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腐殖质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管理对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中设置了凋落物不同处理(堆积和平铺),分析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不同处理下土壤呈酸性,与对照相比凋落物管理下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凋落物平铺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了19.57%、18.86%、78.37%、38.38%,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堆积和对照2个处理上未呈现显著差异。凋落物不同管理对土壤全磷(堆积对照平铺)、全钾(对照堆积平铺)、速效氮含量(平铺对照堆积)的影响不显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进行短期管理后平铺处理效果最好,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性状和维持林地养分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皆伐,将每条皆伐带分为3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测定林分的土壤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改造后土壤密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与对照样地相比,阔叶混交次生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氮含量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8.26%,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72.70%,樟子松林升高44.91%),除落叶松林土壤全磷含量3.35g·kg-1保持不变外,西伯利亚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全磷含量均降低;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萌生低质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全磷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8.90%、落叶松林降低33.15%、樟子松林降低11.78%,全氮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6.02%、落叶松林降低36.75%、樟子松林降低37.68%;综合分析所有改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带宽西伯利亚红松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全钾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宽对西伯利亚红松诱导林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樟子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和不同混交方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分不仅提高了造林树种的生长量 ;同时 ,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增强了樟子松的抗病能力 ,减轻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西北灌区次生盐化土樟子松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樟子松容器育苗,不同营养土配方、不同苗木质量、苗龄、产地的对比试验指出,使用当地2年生优质壮苗,选用合理配方的营养土、使用ABT生根粉浸根、严格苗木保湿等三个因子是提高樟子松容器育苗成活率的关键,并详细地阐述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樟子松天然分布区、成功引种区及西藏主要人工造林区的气候生态指标和樟子松生长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除阿里地区因降雨量不足,空气相对湿度小不宜引种外,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的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温度、极端温度、光照、风速等气候生态指标,以及土壤条件均能满足樟子松生长发育的需求,引种樟子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地样方和标准木调查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沙地杨树、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碳库和根系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的18.9%和2.1%;18年分别为50.5%和4.0%;25年分别为34.79%和3.0%;30年分别为47.1%和2.4%;5年杨树人工林树木碳库和根系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4.8%和3.8%;8年分别为33.6%和6.7%;18年分别为39.6%和7.7%。与对照相比,樟子松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人工林0~60 cm土层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增加66.45%、56.13%、177.42%和207.74%,5年、8年、18年林龄杨树人工林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4.8%、67.1%和65.8%。杨树和樟子松树木各部位碳含量总平均值分别为49.9%和42.3%。  相似文献   

19.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