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晋  石磊 《中国农垦》2022,(5):28-29
<正>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垄上路相通,田间渠成行……初春时节,走进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洋湖分场,连绵万亩的国家级渔稻综合种养示范区正在田间铺陈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优美画卷。“一只虾”撬动乡村振兴“每亩田可产100公斤小龙虾、600公斤优质稻,3-4月份行情好,小龙虾最高能卖到40多元一斤,再加上生态绿色的虾稻谷,亩均综合收入接近7000元。”依靠“虾稻共生”种养模式,从昔日扶贫对象到远近闻名的稻虾养殖能手,五祖圩生产队农工范连平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如今干劲十足的他,  相似文献   

2.
南县大力发展稻虾共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几年来,南县依据县域湖乡优势条件,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全县有适合开展稻虾共生的水稻田2.36万公顷,其中低洼稻田1.3万公顷。2015年全县稻虾共生面积达到4866公顷,每667平方米收入4000元以上,其中小龙虾产量突破1万吨,稻虾产值5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9亿元,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1.5万多人。2016年南县预计发展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1.3万公顷,为全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湖南省南县精心遴选,将"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主推技术,强力实施,短短两年时间,己打造成小龙虾特色农业产业。"稻虾共生"在该县发展迅速、受众广、普及快,其效益之高、效应之强、效果之好,令人欣慰,开创了高效实施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的"南县现象"、"南县模式"。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肥东县地处江淮丘陵,皖中腹地,境内水系交织发达,具备发展稻虾共作模式的基础条件,2017年全县发展稻虾共育达2万亩,提高了稻米和龙虾的产量品质,获得了较高的受益。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在水稻田放养小龙虾,促进水稻更茁壮的成长,实现水稻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田等功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田小龙虾就是在稻田中开挖简易围沟并进行小龙虾种的放样过程,如养殖效果良好就能实现"一稻一虾"和"虾稻连作"。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异常火热,且模式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甚至成为了某些地区的小龙虾主要养殖方式。在我国贵州省某市,小龙虾养殖就主要围绕"虾稻连作"方式展开,其技术成熟且具有较高的项目生产应用价值,为当地水稻农户又开辟了一条农业经济增收新路线。  相似文献   

7.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水稻、小龙虾及鳖种养相结合的、三者相互依存的新型生态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其内涵、技术要点和效益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虾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华容县发展了稻田养虾模式,农时种稻、闲时养虾,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益,有效改善了因低湖田、冷浸田水患频发而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也解决了季节性抛荒问题,把低湖田、冷浸田变成了"香馍馍"。华容县有16个乡镇、超过2600公顷稻田养虾,年产小龙虾4800吨、稻谷2.4万吨,产值2亿多元。北景港镇天星洲村共有132公顷低湖田,其中112公顷已发展稻田养虾,2014年全村稻谷产值353万元、小龙虾产值405万元。1.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稻田养虾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虾稻"共生共养,既破解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小龙虾之乡"是湖北省潜江市的城市名片,潜江市申报的"中国虾稻之乡"近日已通过专家评审。潜江市小龙虾产业链条十分完整,虾稻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潜江市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粮渔双赢模式,开辟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业态。湖北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387万亩,带动农民平均每亩  相似文献   

10.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连日来,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河南省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公司的"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内,路边的运输车辆排成了队,肥美的小龙虾刚刚出水,就被前来选购的客商迅速分拣、过秤、装运,抢购一空。"每亩投入两三千元,当年就可回收成本"。近年来,潢川"稻虾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4米宽、1.5米深的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基本情况水稻+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种养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发挥水稻与小龙虾共生互利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岳阳市云溪区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通过试验示范,作为成功经验在云溪区进一步推广,已推广333公顷,且面积还在逐步增加。二、产量效益(每667平方米)种养品种产量(公斤)产值(元)种养成本(元)净利润(元)桃优香占509.4 1375.38 826.98 548.4小龙虾152.3 4873.6 2214.3 2659.3  相似文献   

15.
稻虾种养,是中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第一大模式,在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中国稻虾种养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稻虾种养产业面临困境,提出促进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稻虾种养仍然处于政策环境良好、发展动力很足的战略机遇期,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区域稻虾生产方式特色明显,稻虾米和小龙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稻虾种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环湖平原和低山丘岗库区的周边。中国稻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稻虾“双水双绿”发展、稻虾米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三产融合发展、无环沟稻虾生态种养发展等为代表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水稻与小龙虾发展不协同、理论技术落后生产实际、稻虾产业体系有待健全、政策保障举措亟需完善等问题。因此,推动中国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以科学规划引领稻虾产业规范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稻虾产业转型升级、以三产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以政策完善保障稻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小龙虾、螃蟹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选择11个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比较试验并方差分析;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的经济效益。桃优香占、华润2号、粤农丝苗、狮山3号生育期较短;丰两优香1号、玉珍香、福稻88、香润1号、天优1号生育期中等;稻虾1号、南粳505生育期较长;桃优香占、丰两优香1号、华润2号、福稻88产量均比对照南粳505高,且达极显著水平;稻虾1号、天优1号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小龙虾-螃蟹模式经济效益39 580元/hm~2,水稻单作经济效益18 575元/hm~2。水稻-小龙虾-螃蟹模式经济效益是水稻单作的2.13倍。  相似文献   

18.
正"种稻养虾顶呱呱,稻香虾肥人人夸。"这句顺口溜,在河南省正阳县陡沟镇祝湾村家喻户晓,说的是该村民兵种养能手夏国厚的"稻虾共生经"。2012年,夏国厚随本村青年夏心芳、夏义学、夏仁光到湖北省潜江外出打工时,看到水产市场上的小龙虾很走俏,便向老板问起小龙虾养殖来源,才知道这些小龙虾都是当地稻农在稻田里养出来的,夏国厚和外出务工的伙伴们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夏国厚和伙伴商量:"等打工挣足了买虾苗的钱,咱们也回家养虾。"  相似文献   

19.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