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岳欣  林仁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05-105,92
中稻采用直播免耕或抛秧免耕栽培,能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每hm2可增收节支2670-3353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2008年晚稻对比试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平均产量为每亩508.0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497.0kg,犁耙耕抛秧区为481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2.3%,比犁耙耕增产5.6%。  相似文献   

3.
克无踪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5年在江西武宁县实施克无踪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的经验,介绍了克无踪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单季稻不同栽培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季稻6种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有耕直播、免耕抛秧、有耕抛秧均比有耕插秧(CK)表现增产,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早生快发、分蘖节位低、有效穗多;各处理均比对照省工节本,净效益由高至低依次为有耕抛秧、免耕直播、有耕直播、免耕抛秧、免耕插秧、有耕插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四造水稻连续免耕抛秧试验,表明:水稻连续免耕抛秧与常规耕作抛秧早期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影响不明显,早稻产量基本持平;晚稻每667m2增产26kg,增5.4%;免耕抛秧比常规耕作抛秧每667m2可增加收入45~81.4元.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的密度为22.50万窝/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因此,川东北地区适宜的免耕抛秧密度应不低于22.50万窝/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措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耕抛秧稻不同栽培措施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水稻免耕抛秧的产量比常耕抛秧略低,但差异不显著。根据免耕抛秧的生长特点,分别采取增施肥料、增加抛植密度和采用免耕抛秧专用育苗纸筒育苗等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2年早造对比试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区平均每hm^2产量为7818.0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7716.0kg,翻耕耙沤抛秧区7324.5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1.32%,比翻耕增产6.74%。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效、低毒除草剂的出现和农民对省工、节本的种植栽培技术需求,2001年进行免耕抛秧与翻耕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首次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论述了免耕秧稻的生育特性,指出免耕抛秧在目前传统常耕抛秧栽培水平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略低的原因主要是,施肥水平及栽培管理未能适应免耕抛秧稻生育特性而使有效穗数及总粒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不仅具有一般抛秧的省工、增产的优点,还能发挥水稻旱育秧的生理优势,进一步实现节本增效和挖掘水稻的生产潜力。介绍了广德县中稻免耕旱育无盘抛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旱育秧、免耕抛秧田处理、大田抛植、大田管理、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我县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结的实施计划方案,承担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项目,我们把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列为重点适用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抛秧面积达35万亩,免耕抛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且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水稻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我县粮食生产的节劳降耗、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1 实施概况在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的《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中,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免耕抛秧稻灌浆结实期间蛋白质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规格纸筒育苗的免耕抛秧水稻之间在灌浆前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差异,齐穗后7-14d,大纸筒育苗的免耕抛秧水稻剑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小纸筒育苗者(P<0.05),叶鞘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大纸筒育苗者为高,且免耕抛秧水稻高于对照;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和叶鞘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大纸筒育苗的免耕抛秧稻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栽培主要包括水稻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和免耕插秧等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0.9%~5.1%,节省工本,提高纯收入达19.2%~37.0%,并省水节电,增加土壤表层孔隙度,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介绍了水稻免耕栽培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叙 《吉林农业》2011,(7):86-87,90
为探索水稻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2008—2010年均在晚稻连续进行了三年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塑盘育秧免耕抛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免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515.2kg/667m^2,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453.3kg/667m^2,旱育秧免耕抛秧429.4kg/667m^2,沣水育秧免耕抛秧385.4kg/667m^2。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比沣水育秧的免耕抛秧分别增产129.8kg、67.9kg和44.0kg,增产率分别为33.68%、17.62%和11.4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早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很大,合理的密度可以构建良好的植株群体,以每公顷抛秧33万蔸的产量最高,达8126 kg/hm^2。吉泰盆地早稻免耕抛秧适宜密度为3327万篼/hm^2。  相似文献   

19.
为深化水稻免耕抛秧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体系,2011年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晚稻免耕抛秧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证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下,稻田不喷杀虫药剂会大幅度减产,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广东近几年来免抛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有关资料,介绍了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的规范化技术,包括免耕稻田处理、播种育苗、移植抛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