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黄板诱虫技术是利用昆虫的趋黄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可诱杀蚜虫、白粉虱、小绿叶蝉等。黄板诱杀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已受到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茶农的重视,并在防治茶树、黄瓜、西瓜、菜地、棉田害虫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种不同色差黄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色差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吸虫机采集法做对照,调查黄板对茶小绿叶蝉雌雄成虫的诱捕效果。同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最低、平均和最高气温,日降雨总量,平均相对湿度,日最高太阳辐射总量以及平均风速7类气象因子对黄板和吸虫机捕捉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中雌性成虫仅占20.1%,而吸虫机采集到的雌性茶小绿叶蝉成虫则达到总量的73.6%。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黄板和吸虫机捕捉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受到不同气象因子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型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唑虫酰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茚虫威四种农药为材料开展茶尺蠖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农药药后第1天苏云金杆菌防效最低,防效70.59%,其它三种在81.43%~88.74%,茚虫威防效最好,其次是唑虫酰胺。用药后14天四种农药防效都达95%以上,苏云金杆菌95.55%,其它农药都达100%,苏云金杆菌防效与其它农药防效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茶树品种间害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害虫与其寄生植物有着长远的相互协同进化的关系,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寄主植物演化出一些对害虫的防御机制,这些防御特性在各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表现程度不同。实际生产过程发现,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茶树品种间害虫发生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根据茶园害虫发生情况,对不同茶树品种上小绿叶蝉、小卷叶蛾、绿盲蝽三种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1材料1.1小绿叶蝉种群调查调查茶树品种包括名山白毫131、鄂茶1号、金  相似文献   

6.
杀灭菊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它具有对光稳定,残效长,触杀力强,使用安全等特点,是防治茶树害虫的一种优良的农药新品种。为了探讨其不同浓度对茶树害虫防治的效果,我们用上海第十四制药厂生产的20%杀灭菊酯对茶小绿叶蝉、茶卷叶蛾及扁刺蛾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小绿叶蝉成为我县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每年5~6月有一个为害高峰,导致夏茶失收。过去大多数茶农使用敌敌畏防治小绿叶蝉,现已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为了寻求替代敌敌畏防治小绿叶蝉的药剂,笔者于1991年5月进行了几种药剂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几种农药对茶园蓟马的防效,进行了几种农药防治茶园蓟马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对茶园蓟马防效好,第1天防效90%以上,第7天防效80%以上,可有效控制茶园蓟马的危害,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作为防治茶树蓟马的药剂推广。  相似文献   

9.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添加10种植物精油诱芯黄板诱杀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百里香油、丁香酚、丁香罗勒油、芳樟醇和柠檬油等5种植物精油诱芯能提高黄板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而添加百里香油、丁香酚、丁香罗勒油、芳樟醇、柠檬油和迷迭香油等6种植物精油诱芯则表现出显著提高黄板对黑刺粉虱的诱杀效果,但自制诱芯的持效期较短。试验结果显示植物精油具有作为茶园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小绿叶蝉近年来连年都是我省茶区主要害虫之一。被害轻者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重者凋零焦枯,产量下降。我省小绿叶蝉各茶区均有分布,危害极大。尤其是春末夏初,更为猖獗。因此,抓住时机和选用合适的农药防治小绿叶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前些年,使用乐果、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进行防治小绿叶蝉,初期效果都很好,由手连年使用,防治效果愈来愈不理想,且使用浓度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辛硫磷)。鉴于  相似文献   

12.
0.1%安达防治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1%安达是新型的植物源农药 ,与昆虫病毒、Bt、真菌等微生物农药并列为无公害农药。该农药经试验不但效果好 ,且对作物生长有增效作用 ,是生产绿色食品、有机茶的可靠保证。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是茶园的主要害虫 ,常年可造成损失 2 0 %~30 % ,严重的高达 5 0 % ,如选配农药不当 ,不但使农残超标 ,还破坏了茶园生态环境 ,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 ,选择无公害的新型植物源农药 0 1%安达防治茶园害虫已成为当之急 ,为此 ,我们首先在室内做了不同浓度药效试验 ,进而又在室外做了试验 ,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结果如下。1 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婺源秋茶期茶树常见害虫种类、害虫优势种群以及防治现状,对婺源紫阳、秋口、中云、江湾等镇十多个村(场、所)茶园的茶树害虫进行了调查,并实地查访茶农秋茶期茶树害虫的防治情况。已查到并鉴定了种名的婺源秋茶期的茶树害虫有:害茶昆虫84种,害茶螨类5种。局部茶园爆发成灾害虫为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少,大部分茶园的害虫都在利用生态控制。婺源茶区秋茶期害虫种类多,成灾大的少,茶园用农药防治的面积小,多数茶园的茶树害虫处于生态调控下。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原蝗虫的最佳病源微生物农药,本文选择了0. 4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SC、2. 5%绿僵菌OL、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速效性好于蝗虫微孢子,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 01%和84. 12%,显著高于蝗虫微孢子的防治效果;而蝗虫微孢子持效性好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药后30d防效为72. 32%,且残存蝗虫感病率30d时达到70. 01%,显著高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蝗虫感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唑虫酰胺在柑橘及土壤中开展的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并进行风险评估,为制定唑虫酰胺在柑橘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和标准操作规程开展田间试验,样品前处理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得到试验数据,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唑虫酰胺在柑橘和土壤0.010~1.5 mg/kg的添加水平中,平均回收率达到90.6%~107.4%,相对标准偏差为1.5%~9.0%,定量限为0.010 mg/kg。两年三地唑虫酰胺在柑橘上的半衰期为17.3~34.7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8~34.7 d,末次施药后间隔21 d采集柑橘和土壤样品测定唑虫酰胺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不存在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风险。结论 按照美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1.5 mg/kg,间隔21 d采集的柑橘是相对安全的,唑虫酰胺的残留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茶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为江西省茶区主要害虫 ,以成、若虫为害茶树新梢 ,受害后芽叶生长停滞 ,发芽减少、质地变脆 ,甚至枯焦 ,在江西一年有 2个高峰期。此试验选在茶小绿叶蝉第二高峰期进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2 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为江西正邦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2 5 %功夫为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溧阳市农药厂分装。1 2 供试地概况本试验选在本所试验茶园内进行 ,品种为白毫早 ,树龄 1 2年。茶园地势平坦 ,田间管理均一致。1 3 试验…  相似文献   

17.
茶树害虫种类繁多,在我省发现有100多种,其中常见四十多种。有的虫,如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小黄卷叶蛾,茶蚕,大尺蠖,介壳虫,发生量多,分布广,危害重,损失大。有些大型茶场曾因小黄卷叶蛾危  相似文献   

18.
名称剂型防治对象 稀释倍数或施药量安全间隔期限联苯菊酯 10 %乳油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茶蚜象甲、茶黄蓟马、茶小卷叶娥、黑刺粉虱4 0 0 0∏ 6 0 0 0倍液≥ 7天溴氰菊酯 (敌杀死 ) 2 .5 %乳油茶尺蠖、茶蚜、茶毛虫、小绿叶蝉、介壳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80 0∏ 15 0 0倍液≥ 5天氯氰菊酯 (安绿宝 ) 10 %乳油茶尺蠖、茶毛虫、小叶绿蝉 30 0 0∏ 6 0 0 0倍液≥ 7天三氟氯氰菊酯 (功夫 ) 2 .5 %乳油茶尺蠖、小叶绿蝉。 5 0 0 0∏ 10 0 0 0倍液≥ 5天敌敌畏 (磷酸酯 ) 80 %乳油 茶尺蠖、茶毛虫、茶黄蓟马、小叶绿蝉、茶小卷叶蛾 15 0…  相似文献   

19.
1987~1990年,作者就本省部分茶树种质资源材料对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小绿叶蝉、茶跗线螨的抗性进行了筛选鉴定。通过室内、室外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感病(虫)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筛选出早—1、南—1两个综合抗性较好的材料,可作抗病虫育种研究或在生产上直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来福灵8000倍和乐果1000倍混合液防治茶树小绿叶蝉的效果良好,药后21天防效仍有75%。且能增加茶树新梢的发芽密度,增大百芽重,提高正常芽、叶比例和鲜叶嫩度。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无显著差异,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