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浑河、绕阳河下游平原。宜林地充分,具有发展灌木柳和柳编生产的优势。 1 柳条林基地建设和经济政策灌木柳利用价值很高,除防风固沙,护堤护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外,其最重要的利用价值之一就是柳编。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柳(河)绕(阳河)地区自古盛产柳条,素有“柳条通”之称。1980年我们曾对新民县柳条资源及其利用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十几年来天然柳条资源逐年减少,柳条林面积从4.8万亩减少到3.5万亩,林分质量下降,白柳条的年产量已由60万kg降到20万kg。1973年以来,产销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柳编制品出口代替柳条出口,全市柳制品外贸成交额已由20余万元发展到140万元,发展速度很快。由此看出,我市的白柳条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提高白柳条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沈阳市林业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柳编制品在国内外很畅销。据报载,仅辽宁省新民县每年柳编制品就达40多万件,畅销美、法、瑞士、西德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30多万元。这一信息说明,发展柳编生产是大有可为的。大兴安岭林区柳条资源十分丰富。海拉尔河、免渡河、绰尔河、根河等大小河流两岸都生长着数  相似文献   

4.
1981年普查,伊克昭盟有沙柳人工林180多万亩。这些沙柳林不仅起着防风固沙作用,而且还是搞编织、采割柳条的基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沙柳资源,一些社队建立了柳编厂,有的还生产供出口的柳编工艺品,为国家换回外汇,使群众增加收入。但是,近两年发现,有些地方的柳编厂对沙柳林管理不善,出现了乱采滥割柳条的现象,结果造成沙柳林的成片死亡,也使很多柳编厂被迫停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  相似文献   

5.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俗称杞柳,枝条细长柔软,韧性强,是编织的上等原料。近几年,我国的柳制品盛销国际市场,国内条编业发展很快,致使柳编原料紧缺。当前簸箕柳多为稀植栽培,粗放管理,柳条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急需改进。发展簸箕柳经济林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索簸箕柳条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笔者自1985年春,在本县酒庄村连续三年进行了密植栽培试验。栽培面积1987年超过400亩,当年造林当年收益。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黑龙江省望奎县通过大力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有林面积发展到52万亩,分别占全县幅员面积和耕地面积的14.9%和24.5%。林木蓄积量已达89万立方米。木材和柳编加工企业发展到37户,年创产值近2000万元。林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但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经营体制落后,政策不配套,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林业企业规模小,筹集资金困难,集约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致使林木资源没有完全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林木经济…  相似文献   

7.
有“柳编之乡”称号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采取四项措施快速推进柳编产业化开发: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新上柳编工业城、柳编贸易城等重点建设项目,为柳编业发展提供平台。三是对农户实行每栽插一亩柳条发放扶贫贷款260元的补助,并通过鼓励大户承包、反租倒包、连片开发等,扩大柳条种植。四是对参加广交会的企业实行补助。  相似文献   

8.
台安县林业改革的十年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取得了很大发展。调整了林业内部结构,整顿了场站圃机构,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发展林果生产提高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到1988年全县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9.2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5.2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0.75万亩、四旁植  相似文献   

9.
柽柳条叶甲属鞘翅目的叶甲科,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近几年来,在柽柳条叶甲的严重危害下,每年干枯柽柳都在30万亩以上,最严重的1987年达70万亩。因此,极需开展对柽柳条叶甲的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有些沙地的洼处,生长着不少河淤柳,对防风固沙有很大作用。但是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发展柳编业,为了多割取柳条,而不顾季节是否适宜,在夏秋季节对柳林进行掠夺式的采割,留下的茬口经雨水淋泡,往往连根烂掉,造成河淤柳大面积死亡。河淤柳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沙地植被稀疏的地区,尤其宝贵。然而现在河淤柳越来越少,而搞柳编的人越来越多。诚然,柳编可以出口,能够换取外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上述不顾一切地割取柳条的做法,犹如杀鸡取卵,是不足取的,继续下  相似文献   

11.
柳条编织品是山东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白柳条中小条的编织加工是定陶县柳编工艺特色。定陶县柳编加工生产多年处于中小条的条源不足 ,条质较差的状况 ,限制了中小条柳编制品的加工生产。为了缓解柳编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满足对白柳条中小条的需求 ,结合定陶县柳编业生产实际 ,开展了编织柳中小条培育技术研究。 1986年开始试验 ,从省内外引进不同系号的编织柳 ,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经几年试验观测 ,总结出适宜生产中小条的编织柳品种和栽培技术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区概况定陶县位于北纬 34°5 7′至 35°14′ ,东经115°2 …  相似文献   

12.
柳沫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沫蝉Aphrophora intermedia Uhler属同翅目,沫蝉科。是柳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中尤以当年的枝条被害最重,严重影响了柳条的生产。白柳条是柳编生产的主要材料,柳编织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而且还远销国外,深受外商欢迎。  相似文献   

13.
最新的调查表明,到2002年底,共有14家公司、34家个体户投入6800万元在南宁市营造速生丰产林达16.89万亩,目前南宁市速丰林面积为31万亩,占速丰林总面积的55%。南宁市利用社会资金营造速丰林已占到半壁江山,利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丰林基地初显成效。南宁市有2个年耗木材20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和一个年耗60万立方米的纸浆生产企业,年需原料木材达100万立方米以上。林纸业、林板业已被确定为2002年南宁市农业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大面积的增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是林板(纸)产业链的关…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开始,三江侗族自治县兴办各种林场193个,造林面积8万亩,目前巩固下来有183个,营造面积扩大到28万亩。近三年来,全县又涌现出联户办的合作林场428个,今春还出现以村办,以木材公司、供销社、乡镇企业公司联合办,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办的林场30个。据统计,目前全县各种集体林场营造面积已达32万多亩,为国有林场营林面积的四倍多,占全县现有林面积的15.3%。由于集体林场的巩固和发展,大大加快了全县植树造林的速度。1987年到3月20日止,全县已完成造林7万多  相似文献   

15.
伊金霍洛旗有99.5万亩沙柳林,占全旗有林面积的42.7%.该旗在保护好现有沙柳资源的前题下,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优势,大力组织柳编生产,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伊旗共有个体,集体、国营柳编产区15个,编工1570人.近几年,柳编厂已向国家上缴税  相似文献   

16.
库伦旗南部黄土丘陵浅山区从1976年开始大面积营造油松水土保持林,据1987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面积已达30万亩.现已有10万亩油松林开始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科技发展方针,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做到科学研究真正为生产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索旱快柳大面积速生丰产经验,使应用研究得以继续深化。我们在旱快柳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于1982年春在台安县西平林场老边工区按计划要求营造了旱快柳速生丰产试验林623亩。虽然1982年是台安县几十年不遇的大旱之年,但是,造林保存率仍达到82.5%。目前,幼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兵团农牧团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林业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也已基本形成。专业承包、家庭承包及家庭林场等多种承包形式,改变了过去造林与抚育、生产与经营相互脱节的局面,推动了兵团造林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林业生产经营水平。1984年以来,全兵团累计造林达到9.13万公顷,相当于过去三十年造林累计保存面积的2.43倍。到1987年,兵团各垦区团场共兴办家庭林场3386个,造林管林面积达2.16万公顷,占这一时期造林总面积的23.6%。各种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已成为振兴兵团林业的重要措施。因此,完善和健全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经营责任制,对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提高林业生产的经营水平和社会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市各工厂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推广以柳条箱代替木箱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初步统计,从1968年下半年到1973年,共用了柳条包装箱1,600多万只,柳条片158万平方米,节约包装用材达4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20.
编织柳是生产柳条供作编织原料用的一类柳树。用柳条编制的各种生活,工艺制品及小型家具,轻巧美观,行销国内外市场,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能作为柳编利用的柳树种较多,但目前生产上普遍栽植的只是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筐柳(S. linearistiplaris)、细枝柳(S. gracilior)、北沙柳(S. psammophila)、篙柳(S. viminalis),杞柳(S. integra)等几种。为满足柳编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柳树资源,选择适宜柳编的柳树进行人工栽培;另一方面要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高产优质的编织柳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