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省政府提出的三年(2018~2020)实施精准灭荒工程战略,是对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号召的最积极响应和最忠实的践行,必将加快生态立省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湖北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实用技术是在"鄂西北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成果基础上,经吸收整合当前常用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而成。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实用技术所包含的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及苗木处理技术、困难立地林地清理及整地技术,以及多季节造林、覆膜造林、保水剂造林等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技术等,旨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以期为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提供技术服务。该技术适宜在鄂西北地区及全省生态脆弱地区精准灭荒工程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2 a生楸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腐殖酸液肥、生物菌肥、保水剂和生根粉技术对提高丘陵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施入腐殖酸液肥、施用抗旱保水剂或使用GGR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树在困难立地上的造林成活率;在栽植穴内填加生物菌肥,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中,每株施用2.5 kg腐殖酸液肥或施用200 g抗旱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最高;此外,使用1000 mg/L的GGR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2 min,造林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鄂西北石漠化区困难立地造林需求,以保水剂、覆膜处理后的侧柏苗木为研究对象,在鄂西北山地营造侧柏幼林,研究分析保水剂、覆膜处理对石漠化山地造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覆膜处理后侧柏幼树地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高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保水剂、覆膜处理后的3 a生侧柏幼树地径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介绍乌拉特后旗阴山山脉南麓冲积扇区域困难立地节水造林技术与示范研究,通过使用保水剂、换土或者二者结合使用,探索提高山区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改善山区地表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川滇生态屏障是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迪庆州林草建设关系到川滇生态屏障建设的成败。境内高寒山地、石漠化土地和干热河谷区历来是生态修复重建的重点难点,植树造林往往因干旱缺水而失败。针对不同保水剂的适用范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推广应用需求,分析了保水剂在迪庆川滇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保水剂对迪庆推进川滇生态屏障建设有着十分有益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其推广应用效果与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和自然特殊性密切相关;建立区域实用的推广应用模式应优先解决不同条件下的保水剂种类和最佳使用浓度试验,充分结合保水剂类型特点、适用性以及项目区干旱状况、降水特点和土壤特性,适应当地经济技术条件,使得保水剂造林技术能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大通县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依然严峻的县域之一,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低下的问题是困扰大通县林业发展的瓶颈。培育抗旱树种,综合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解决青海省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和保存问题,便成为林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采用通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应用保水剂、集水托盘等措施,进行了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青海省相似立地条件的地区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吉林省前郭县地区复杂的立地类型及气候条件,提出了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并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困难立地造林项目效益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NSI—415”保水剂在干旱区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保水剂的功能、应用技术的论述,分析保水剂在干旱区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方法及对不同树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干旱区常见造林树种作用显著,可提高高生长13%-18.1%。对于梭梭、柽柳、沙枣等灌木树种,施用保水剂可将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渭北黄土高原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的荒山荒地多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困难立地。本文在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困难立地类型及其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本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做了系统阐述,以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季土壤含水率评价立地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旱季土壤含水率常降至5%以下。通过旱季调查不同地形、土壤的含水率来预测不同立地的含水量,对立地进行分类和评价。同时,根据造林试验中所筛选出树种的生态特性及各项造林技术对旱季土壤水分的不同要求,提出立地类型相对应的树种及技术措施,经数量化分析,编制出“造林立地类型及适生树种表”。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人工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是辽西北山地困难立地工程造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辽西北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现有植被的演替趋势,依据潜在的自然植被演替规律和适地适树原则,阐述了运用科学先进的综合性的林业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难于保证这个客观实际,研制出一种可于初冬季节造林的冻土坨营养杯大苗造林新技术。试验区面积为133.3hm~2,取得了困难立地造林当年成活率平均达到96%、5年后的保存率平均在90%以上的好成绩,与传统老旧的造林模式相比较,每667m~2可节省造林费600元。它既适用于在困难立地上营造生态林和"青山工程"建设,亦适用于商品林造林、果树栽植、沙漠治理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最可宝贵的造林技法。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舟山泗礁岛的松材线虫病危害迹地,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覆草、保水剂、覆草+保水剂3种抗旱保墒措施对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4树种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施用保水剂和覆草+保水剂3种蓄水保墒措施均能有效提高苗木生长量,其中以施用保水剂+覆草的效果最好,但不同处理对各树种的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幅度为:全缘冬青>石栎>红楠>舟山新木姜子,保存率为:舟山新木姜子>石栎>全缘冬青>红楠,通过隶属函数评价,供试树种适应能力为:舟山新木姜子>全缘冬青>石栎>红楠.综合分析表明,在海岛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覆草+保水剂保墒措施,应用舟山海岛地带性植被的优势树种的优质苗木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阿拉善地区石质荒山造林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开展了特殊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8.
刘峰  禹兰景 《防护林科技》2014,(11):104-105
针对石质山地干旱薄土层立地类型的特点,采用4种造林模式(侧柏容器苗造林、油松容器苗造林、山杏容器苗造林、油松+山杏混交容器苗造林),重点推广了轻型基质、空气控根等容器育苗造林新技术以及高标准整地、引水上山、施用保水剂、覆盖等综合配套抗旱造林技术,营造水土保持林73.4 hm^2,造林成活率95%,平均保存率92%,成为三北石质山地抗旱造林的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后,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等地块已逐步进行了造林,目前,造林地块多为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适合当地困难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为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小范围内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质荒山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其绿化难度较大,成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试验尝试了掘壕整地造林技术模式,开展了这一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条件、造林地微域小气候及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这一整地造林技术措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7%~51.53%;在生长季5-9月可减少水面蒸发量194.1mm;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幼树高生长提高22.18%~187.64%。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