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必要性的分析,目的是巩固管理成效,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缓解社区矛盾。通过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 833 hm2增加到26 700 hm2。核心区面积由5062.3 hm2增加到9458.0 hm2,调整后的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4%,较调整前所占比例提升了12.23%,保护区的核心区更加充实和完整。新调入部分正是位于核心区域,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青杨、青杄云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白桦、红桦等,是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将会显著提高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为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小五台保护区在取得原林权争议区域林权证后,通过范围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833.0hm2增加到26700hm2。从范围调整对小五台保护区面积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自然生态质量评价、对保护区完整性的影响、对保护区整体生态功能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调整对保护区没有不利影响,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3.
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对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调整后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51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777hm2,面积不变、范围不变;缓冲区面积3580hm2,面积增加22hm2,范围微调;实验区面积3594hm2,面积增加14hm2,范围微调;保护区总面积增加36hm2。保护区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陕西桥山自然保护区现有范围及功能区设置缺陷带来管理问题和保护区调整可行性基础上,提出将现存石油开采、农业生产等活动的4个片区调出保护区,调出面积11 538.8hm2,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为13 112.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 884.0hm2、占29.6%,缓冲区面积4 108.0hm2、占31.3%,实验区面积5 120.0hm2、占39.1%。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保护管理工作与主要保护目标的契合,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对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自然保护区面积由40 847hm~2增加至66 568 hm~2,核心区和缓冲区人口由15 329人减少至5 809人。调整后,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人为活动的干扰有效减弱,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现状和保护价值,分析了整合优化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调整优化思路、原则以及具体对策和办法,对保护区面积整合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保护区总面积8 133hm2。1996年被列为以生态旅游和摩梭文化为依托的省级旅游区。文章分析了因生态旅游带来的牺牲生态资源、保护区与村民土地权属矛盾、自然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传统民俗与保护管理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矛盾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口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78 739.84 hm2,占林业用地的59.64%.主要分布在梵净山及周边乡镇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36 671.93 hm2);太平河、闵孝河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20046.35 hm2);铜仁-遵义公路、江口-梵净山公路沿线生态公益林保护区(3580.14 hm2).文中分析了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理难度增大,植被恢复难度大等问题.藉此,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林农和护林员的管护积极性,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健全管理机构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云南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占比达90.98%,其次为耕地(3.50%),再次为园地(3.09%);保护区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特别是实验区,耕地、园地、住宅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等干扰较大的类型在核心区及缓冲区均有分布;功能区划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此,提出了建议: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一步将功能区界线优化,减少矛盾冲突,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云南省双柏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历史遗留矛盾冲突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调整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大幅减少了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矛盾冲突涉及的土地及人口等问题,完善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4个不同时相的Landsat-5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得到福田红树林保护区4个年份的土地分类及利用状况,对比研究各时期的湿地动态变化表明:在1986—2008年,该区红树林面积增加49.70hm2,动态度达到4.24;滩涂面积减少了42.22hm2,动态度为-1.62;陆地植被、建筑裸地面积分别增加25.82hm2,11.46hm2,动态度达到了9.23,10.67。针对保护区动态变化,提出了保护、修复与发展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以调代改”,破碎化程度增加,相邻保护地整合随意,不实事求是地分析保护空缺,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随意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禁止借机洗白原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保护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规范整合,科学如实地分析保护空缺,合理地评估保护地边界区划等有关自然保护地整合的对策、方法、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重点保护对象分布情况、区划范围,根据生态完整性原则、物种的有效保护原则,采用自然区划和人工区划相结合,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根据分区,保护区总面积21734hm2,其中:实验区面积11163hm2,缓冲区面积4487hm2,核心区面积6084hm2。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抚顺市自然保护地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了保护地类型和区域面积重叠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合并、转化不同保护地类型,组建新保护区等优化整合措施.为抚顺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查找保护区内交叉重叠情况和历史遗留、现实矛盾冲突问题斑块,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现行政策规定,采取调出、调入、归并、转化等方式妥善处理交叉重叠情况、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进行衔接,对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以缓解社区经济发展与保护区建设的矛盾冲突和降低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干扰,构建能对保护对象进行有效保护和对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现状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问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得到了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的巡护监测线路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以及滇金丝猴面临生境萎缩、退化的威胁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不尽合理,经费短缺,经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保护人员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加大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区划分进行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保护区区划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益,文章分析了抚顺猴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方案,探讨了区划调整原则,并对保护区调整后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永善县小岩方市级保护区跨4乡(镇),总面积8391hm2.介绍了保护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植被类型、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以及采取的管护措施,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成果已于2020年底通过国家审核,为及时掌握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数据库为基础,从保护地内矛盾冲突、保护空缺分析、实际管控需求以及政策影响等方面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地在平原与低山丘陵、陆海以及东西部等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区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整合优化过程对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问题的解决;低山丘陵区域和海域范围自然保护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优化保护地边界补入新的生态空间和新建自然保护地;山东省自然保护地呈现数量上西多东少、面积上西小东大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