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水田压耙整地技术是秋天收割不需翻地,春天在原茬的基础上灌水2~3cm,浸泡1~2d,然后就可直接用压耙机械压耙的一种新的水田免翻耕作新技术。1 压耙整地的作业程序1.1 压耙土质的选择 一般采用压耙的土壤有草炭土、粘土、中壤土,因其土质粘重,保水力强,地下水位较高,灌水后土壤很快变软,人们  相似文献   

2.
1整地 前茬大豆收获后,用重耙对角耙两遍,深度15~18cm,再用轻耙耙一遍,承耙随耢,达到地表平,种床平,土壤细碎,直径5cm的土块1m2不超过5个,达到播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吴谦 《种子世界》2014,(3):46-47
<正>1选地整地,施好底肥选用pH6.0~8.5的沙壤土、轻壤土和重壤土田块为宜,并要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整地要做到耕层土壤细碎,田面平整,即所谓的"田平泥融"。施优质有机肥3万kg/hm2、尿素300~375kg/hm2、碳铵450~525kg/hm2、硫酸钾225kg/hm2、硫酸锌22.5~30.0kg/hm2作为基肥,施肥后用耙将肥料混入150~225kg/hm2的全层。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垦科技》2012,(3):61-61
1.整地。荞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播种前要求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2.施肥。荞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基肥以厩肥、磷肥和草木灰为主,生长期适当追肥。施用磷、钾肥能显著提高荞麦产量;氮肥多施易倒伏。3.播种。播种量2~4 kg/667 m2。以条播为好,行距35~50 cm,播深3~4 cm;干旱时,可加深到5~6 cm。  相似文献   

5.
寒地甘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具有抗寒、抗旱、喜光、耐热的特点.是抗盐性很强的植物,适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栽种. 1 造地整地 一般土壤以pH 8的微碱性为宜,秋季深翻30~45 cm,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000~45000 kg/hm2.翻后细耙整平,起60 cm宽垅或作成高畦.  相似文献   

6.
试试看     
荞麦种植技术要点1.整地。荞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播种前要求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2.施肥。荞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基肥以厩肥、磷肥和草木灰为主,生长期适当追肥。施用磷、钾肥能显著提高荞麦产量;氮肥多施易倒伏。3.播种。播种量2~4 kg/667 m2。以条播为好,行距35~50 cm,播深3~4 cm;干旱时,可加深到5~6 cm。  相似文献   

7.
秸秆直接还田的产量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年际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小麦、玉米两熟田年亩产750公斤条件下,在耕、耙时亩施2000~2500公斤土杂肥,农田土壤有机员基本维持平衡,在此基础上秋季将全田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输入大于输出。秋季翻耕秸秆还田(耕+玉)0~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提高,25~40cm基本维持平衡;作物产量比耕高,随秸秆还田年限加长,增产幅度逐渐提高。秋季以耙代耕实行耙秸还田(耙+玉),有“少耕”与“培肥”相结合的特点,第一、二年比耕与耕+玉产量高,具有“争时、节能、培肥,增产”的作用,但随耙秸还田年限加长,以15cm为界土壤养分上下层分异加剧,0~15cm有机质含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5~25cm有机质含量较耕与耕+玉偏低,且15~20cm处逐渐形成一肥力低、紧实度大、孔隙性差的耙底层,影响作物产量,至第四年与耕平产,但比耕+玉减产。益的耙秸还田与深松或翻耕秸秆相结合是提高秸秆还田效好途径。近年来,有关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地力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多是限于与传统耕法相结合,即翻耕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研究。至于少耕加施作物秸秆还田使“少耕”与“培肥”相结合,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益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自1979年秋开始,先后进行了两个周期(1979年秋至1985年秋为第一周期,1984年秋开始第二周期研究,现仍在进行)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益的研究。本文仅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产量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年际动态变化做一小结。由于两个周期的试验结论一致,文中以第二周期结果为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壤深松对春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传友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33-237
为了改善北京地区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本项目自2011年开始在北京市延庆县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该文通过单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方法安排试验,通过对深松加旋耕、深松加耙和传统旋耕(对照)3种耕作模式下春玉米田间生长特性及产量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耕作模式的效果,确定最佳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深松加旋耕处理产量为11155.5 kg/hm2,深松加耙处理产量为10872 kg/hm2,对照旋耕产量为9985.5 kg/hm2。深松加旋耕和深松加耙处理较对照传统旋耕公顷产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由于近几年气候持续干旱和市场价格低迷的双重影响,种植效益连续下降,为提高花生种植效益,面向国际市场,特研究出口大花生抗旱栽培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有高产潜力、符合出口标准的大花生品种,如花育16、花育17、丰花一号等。2增施有机肥、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砂壤土,避免重茬,尽量不在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的地块上种植。采取冬耕或早春春耕,深耕25~30cm,耙细耙透。每667m2施优质圈肥4000~5000kg、尿素10~15kg、过磷酸钙70~80kg、氯化钾20~30kg。尿素的三分之一扶垄时包馅施入,其余的化肥…  相似文献   

10.
1选地与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林缘熟地,施用厩肥3.0万~4.5万kg/hm2,深翻20~25cm,整平耙细,育苗作畦,宽1.2m,高15cm,10~20m的高畦,移植穴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搞好秋种 ,夺取小麦丰收 ,这里谈谈秋种的一些技术措施 ,供各单位参考。1 进行深耕 加厚活土层根据土壤普查结果 ,耕层的厚度一般只有 18~2 0 cm,与高产农田标准要求相差近 10 cm。因此 ,要千方百计加深耕层 ,提高土壤内在质量。近几年我国北方秋季多干旱 ,对粘土涝洼地要抓住“火候”,突出抢耕抢耙 ,山区坚持秋作物收割后及时灭茬 ;灭茬后抓紧耕地耙耢、尽量保好墒情 ,提高整地质量 ,以利播种出苗。2 增施底肥 提高肥效我省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少 ,并且严重缺磷 ,与高产农用要求差距很大。研究表明 ,增施 5 0 0 …  相似文献   

12.
1 选地和整地 1.1 选地 法国青刀豆是一种生长期短,需水肥高的作物。因此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易灌易排,pH值最好在0~6.5之间的地块种植。建议边片种植,便于管理及护理。 1.2 深耕细锄 对适宜种植法国青刀豆的地块,种植前必须犁翻耘耙,耙平耙细,使土壤疏松、透气,并使其形成良……  相似文献   

13.
1 精细整地,适期播种 该品种对水肥要求不严格,对地域反应不敏感,适应性广。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撒施基肥,趁墒情好时深耕细耙,耕深在20cm以上。要做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高中产田施用有机肥2 000~3 000kg/667m2,标准氮肥25~30kg/667m2,磷肥50~70kg/667m2,钾肥……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麦新品系鉴定、品比、区域试验准确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做好播前准备工作1.1秋翻地、整地、施肥1.1.1秋翻地及整地在宜耕期内翻地顺撇翻,即机车去时作业,返回时跑空,避免试验区内出沟。耙地时采用对角线耙法,把土块耙碎耙细,保证地势平坦,否则,降雨较少时,就会导致洼处水分过量,高处水分不足,同时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由高处流向洼处,造成小麦生长发育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子繁育田中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早春管理 1.1 壮苗管理 返青期耙磨镇压控制旺长、实施前氮后移,减少无效分蘖滋生,预防倒伏。在拔节后期进行追肥管理,施用5~10kg/667m^2尿素,最好顺垄用耧耩施,达到控长追肥两不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本文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结合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 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通过研究2年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短时间内土壤有机质迅速增长,经过一个生长周期有机质水平再次降低。与CK比较,第1年0~40 cm土层SDH、SSH、SSS和SH处理速效磷、全钾含量升高;SDH、SSH和SS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第2年收获后SDH、SSH、SSS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含量;SSH和SSS处理能够提高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SH和SSS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该县由于去冬今春以来久旱缺水,多数泡冬田脱水形成倒旱田。对此,提出以下改良措施: 1.多犁少耙。倒旱田的特点是粘重,通透性差,犁耙次数过多,粘粒高度分散,泥糊紧闭,加重透性不良。因此,在翻犁时,注意多犁少耙,使土质淹水软化,而空隙度增  相似文献   

18.
圃地选择与准备应选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地块,土壤pH 值6.5~8.0,含盐量0.2%以下。初冬封冻前只耕不耙,使其蓄雪冻垡,减少病虫害。次年土壤解冻后耙平耙碎做床,床宽1.2米,步道宽30厘米,高20厘米(步道宽大利于将来取土压膜)。提前浇灌使其湿润,然后在床面上均匀撒施基肥,每亩腐熟禽粪1500千克,硫酸亚铁20千克,浅耕床面,把肥料翻入地下,再耙细耙平。种子调制、贮藏与催芽①取种 9~10月木瓜果实成熟,可剖开充分成熟的木瓜取种。果实内种子较多,每果可取种100~200粒。取种时用菜刀将木瓜纵切,深达其横径的1/3,再在第一刀相对的位置纵切第二刀,深度相同,然后用刀撬开果实,即可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中,不同耕作整地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设置旋耕2次、深松+旋耕、重耙+旋耕、翻耕+轻耙、翻耕+旋耕、重耙+翻耕+轻耙和重耙+翻耕+旋耕(CK)共7种耕整地方式。结果表明,在夏玉米为籽粒玉米的地块,7种耕作整地方式中CK处理的秸秆含量较少,地表及0~20cm土层平均秸秆含量较其他处理减少27.5%和28.6%,土壤与秸秆混合较均匀,0~20cm土层中每5cm土壤平均容重较其他处理变化减小30.5%,播种深度适宜,平均3.9cm,出苗质量好,缺苗断垄较其他处理降低25.7%,苗间离散度均匀,平均极差减小39.0%,穗数最多(670.5万/hm2)、产量最高(7966.5kg/hm2)、效益最高(9051.0元/hm2),与其他处理达显著性差异。在夏玉米为青贮玉米的地块,除旋耕2次和深松+旋耕的整地处理产量较低外,其余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翻耕+旋耕处理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8133.0kg/hm2和9894.0元/hm2,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秧田于冬季施用基肥,进行冬耕晒坯,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做法:将选好作秧地的田块,于农历11月或12月份,亩施腐热的猪牛圈粪40~50担,并铲除秧田四周的杂草,深耕而不耙,不灌水,四周开好排水沟,做到雨停即干,进行冬晒。开春后把土块耙碎,每亩再施人粪尿10~15担,草木灰或火土灰4~5担,进行翻耕沤田,达到土肥融合。好处:①热化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干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