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掌握蚕病发生规律,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把蚕病的发生、发展压低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是获得蚕茧丰收的重要保证。在家蚕群体饲养过程中,病原十分普遍,一旦发病,容易蔓延。所以及早正确诊断蚕病,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是养蚕生产中必须掌握的技术环节。怎样诊断蚕病?(一)加强发育检查:诊断蚕病,必须发现病蚕,及时察觉蚕病苗头,发现愈早,愈能防微杜断。  相似文献   

2.
我区僵病危害近年有所增加,给养蚕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僵病的防治除养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外,蚕期中使用防僵药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更是防治僵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防僵药品较多,各地在使用中反映不一,有少数地区用药较乱,个别地方也有用301防僵.为了比较不同药品的防僵  相似文献   

3.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沫 《广西蚕业》2006,43(3):39-41
养蚕生产中预防蚕病发生的办法是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综合防治蚕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军 《四川蚕业》2012,40(3):55-55
<正>栽桑养蚕的目的是要获得量多质优的蚕茧,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易发生脓病、僵病等传染性蚕病,并造成严重损失。在养蚕生产中除采取坚持"三消制度",杀灭病原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抗病力等措施外,还应加强观察,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蚕病蔓延传染,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象州县农村养蚕过程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象州县农村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象州县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鉴于淳安县蚕病预防技术体系不够完善、蚕病控制困难、蚕桑生产难以稳产高产的实际情况,从2010年开始,淳安县采取了严格桑树害虫防治、强化桑园肥培管理、改良养蚕技术措施、突出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注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等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平均上茧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茧层率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7.
成仙球 《蚕桑通报》1995,26(1):54-56,4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江西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成仙球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的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蚕的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老蚕区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农村养蚕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蚕病,是目前蚕茧产量低而不稳的严重影响因素,特别是新蚕区,蚕农往往因蚕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了减少蚕病对生产的严重威胁,近年来,仿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通过养蚕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十看”的早期诊断技术。经在广大农村试行推广,为防治蚕病和减少蚕病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蚕病的发生传染导致蚕茧歉收,蚕桑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对生产投入减少,饲养量下降,管理松怠,茧质低劣等各种负面影响.因此,蚕病的正确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是农村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对蚕病做到有效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而养蚕前的消毒则是预防蚕病发生和控制蚕病危害的重要措施;是综合防治的关键与基础.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消毒程序,扩大消毒范围,狠抓薄弱环节,规范消毒技术,全面综合治理”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归纳介绍于后,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李有德 《四川蚕业》2000,28(3):27-29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养蚕,都有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生产中,要明确病原的种类与致病特点,蚕病病原的存在场所及病原、环境与蚕体对蚕病发生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就能搞好养蚕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病毒治"对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为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往往造成大面积暴发,直接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及蚕农的经济利益.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养蚕生产上防治病毒病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蚕体蚕座消毒、淘汰病蚕、饲养抗病品种、加强饲养管理等,用添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研究也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未研制出十分有效的防病毒病药物.鉴此,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和山东宁阳蚕用化工厂共同合作,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蚕药"病毒治".笔者对其防治及治疗效果做了实验室试验及生产上的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4.
养蚕作为我国传统的纺织原料,还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养蚕过程中,若不控制好蚕病,将可能增加养蚕损失,挫伤蚕农养蚕积极心。因此,在蚕的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政策,及时找出诱发蚕病的原因并摸索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了解蚕药的种类和特性,正确地选择蚕药,实行消毒防病是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中,习惯将防治蚕病的发生、调控蚕的生长发育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统称为蚕药,目前市场上蚕药品种很多,其...  相似文献   

16.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汉中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我场作为汉中市唯一的蚕种生产单位,其生产基本都是以原蚕区合作制种的方式来进行的,上世纪90年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暴发以后,我场从领导到职工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微粒子病得到有效控制,蚕种带毒率逐年下降,近几年蚕种生产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正> 蚕病的爆发危害直接威胁着蚕茧和蚕种生产,是我省养蚕、制种业不稳定、不安全、质量差、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在我省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养蚕生产的情况下,对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难度大,蚕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了蚕病才着急治病,结果严重影响了单产、效益,蚕农积极性受到伤害,国家创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蚕病学组于8月19日至20日在吴江县召开了“农村夏秋蚕期蚕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座谈会”。座谈认为:从全省的情况来看,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及农户养蚕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蚕病的防治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适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以分散饲养为特征的消毒防病技术体系正在形成。1985年以来,全省春蚕和夏蚕的传染性蚕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估计春蚕传染性蚕病的损失率已下降到3%以内,夏蚕已下降到5%以内。但中秋、晚秋蚕期传染性蚕病的危害仍很严重,损失率仍在10%以上,有的市县达20%以上。中晚秋蚕期蚕病率之所以明显高于春、夏蚕期,与会代表从近几年来农村养蚕的防病消毒技术、饲育蚕种及饲育条件的实际情况展开了讨论与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