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一些鸡场虽然免疫了各种各样的疫苗,但还是不断的爆发传染病,给养鸡场造成很大的损失,究其原因,很多、很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环境方面的因素1.1 鸡群潜在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与免疫包括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腺病毒感染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侵袭、损害鸡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使其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使鸡群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越是早期感染者应答反应越是明显,表现鸡群对多种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出现免疫抑制现象。1.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 B 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的一种肿瘤病,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多型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神经干和内脏器官的浸润。马立克氏病毒具有干扰素原性和大的免疫抑制性,因此,马立克氏病常常伴有其他传染病的联合发生。MDV 感染的结果使法氏囊、胸腺和脾脏这些一级中枢免疫器官产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损伤了鸡体的免疫反应并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兽医导刊》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3.
杨兵 《动物保健》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6.
<正>1鸡病原检测结果统计分析2023年1~3月共收到鸡疑似病例样品696份。检测结果显示,以免疫抑制性病原、呼吸道疾病病原、肝损伤性病原和细菌病原检出率相对较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中,以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居多,其次是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氏病毒(M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d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引起禽类肿瘤病的两种重要的病原[1,2],这两种病毒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以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导致感染鸡产生免疫抑制,致使机体免疫应答降低和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是导致当前养禽业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3].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病是由鸡马立克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尽管马立克病疫苗已经应用了40多年,但是本病仍然在世界各地传播,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侵害3~5月龄鸡,死亡率最高可达60%以上。由于本病破坏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所以感染鸡群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到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最近我们发现1例鸡马立克病继发曲霉菌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是免疫系统受损引起免疫反应暂时或持久性机能障碍的一种状态,可导致动物对致病因子易感性增强。免疫抑制因子经损伤免疫系统成分或降低宿主的防卫功能或改变免疫调节功能的平衡进而降低对所有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性。可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器官和细胞而发生直接免疫抑制,也可通过释放介质如激素、补体和前列腺素引起间接免疫抑制。常见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淋巴白血病毒、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死亡率达10—40%,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能破坏雏鸡免疫中枢——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使法氏囊B淋巴细胞生成受阻,严重的造成死亡,轻者自行恢复而出现机体免疫抑制,导致鸡体对免疫接种的抗体反应降低,对各种疾病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3.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 ,导致免疫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反应。鸡群早期感染IBD以后 ,对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易感性增高 ,同时影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效果。IBDV的某些毒株能使 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 ,其死亡率可高达 1 0 0 % ,而且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 ,也使IBD本身免疫经常失败。因此本病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IBDV无囊膜 ,属双股双链RNA病…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毒伤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病鸡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18.
鸡免疫抑制病主要包括鸡马立克氏病( M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鸡传染性贫血( CIA)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 RE)。其中,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引起的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由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 REV)引起的另一类免疫抑制病。这些免疫抑制病均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药物的治疗效果。我市某种鸡场因鸡群感染 CIA和 RE,从而继发其它一些疾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我市某种…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近年亲传入我国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中、幼雏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使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以至使感染IBD的鸡不能对新城疫、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菌)苗接种产生充分的免疫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按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