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技术与常规技术比较,每亩可少施尿素5公斤,节约10元;不用任何除草剂,每亩节约8元;稻谷每亩产量可达550公斤,绿色稻谷每公斤增值0.2元,增收110元;稻糠每亩用量133公斤.成本93元;合计每亩增收35元。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麦锈病菌新的生理小种不断产生,锈病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造成农民在防冶锈病方面的投入逐正增加.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地的投入由过去的几元.变成现在的几十元。以我乡为例.15年以前。农民在防冶小麦锈病方面的投入,每亩仅为3元左右.现在每亩投入达到40-50元。  相似文献   

3.
大棵稀植棉花每亩1500—2000株,比常规密度单株结龄数增加14.8个,烂龄数减少5.7个,烂龄率降低15.96%,产量增加25%—35%,品级提高1—2级;每亩可节约用工10—15个,农药费降低4—6元,直播节约棉种4—5公斤,制营养钵节约棉种0.5—1公斤,亩降低成本25—40元;间种早熟黄豆,每亩可收青豆角75—100公斤,价值60—80元。是一种提高植棉经济效益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2005年开始,长汀县农业局探索烟一稻一油粮经油种植模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100.5亩,2006年1500亩,2007年达7500亩。种植效益显著,每亩年收益达2700-2990元,其中春烟产值1800--1900元,扣除化肥、农药、烘烤用煤电等费用,收益1410-1510元;水稻产值1210--1320元,扣除化肥、农药、种子等费用,收益1030—1140元;油菜产值440—520元,扣除化肥、农药成本,收益260--340元。  相似文献   

5.
2021年,秀山县按照“太阳能杀虫灯+食物诱剂+诱捕球+黄板+农药助剂+环境友好型农药,结合果园养鸡,全程统防统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用药量为1 658 g/亩,比常规防治区减少422 g,农药使用量降幅为20.29%;示范区产量平均为652.5 kg/亩,比常规防治区增产96.4 kg/亩,增产幅度为17.34%;扣除成本,示范区每亩纯收入为2 851.5元,比常规防治区增收376.0元。  相似文献   

6.
4年前,河南襄城县农户全年病虫害防治成本大约每亩(1亩=1/15ha)20元钱,最近调查发现,农户去年仅大豆一季的防治成本就达50多元,有的竟超过80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农药用量和成本的做法,希望对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提高简易大棚利用率,可增加经济效益。经我们几年栽培探索,简易大棚番茄、甜瓜、大白菜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效益高:番茄亩产5000kg,上市时间5月初~6月中旬,早春上市早,平均单价每kg2.0元;甜瓜亩产1800kg,上市时间7月下旬~8月中旬,平均单价每kg2.50元;大白菜亩产7000k,上市时间10月中旬~12月上旬,平均单价每kg0.6元,三茬合计亩产值1.87万元,扣除农业直接成本(竹杆、薄膜、肥料、种子、农药等)每亩2480元,亩效益净收入可达1.622万元。  相似文献   

8.
宜宾县合什镇农民2004年种植朝天椒"天宇3号"1000亩,截止2004年9月5日,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已产800公斤鲜椒.以每公斤鲜椒平均售价2.00元计,每亩产值达1600元(并且鲜椒采摘还将持续到10月下旬).扣除每亩需投资肥料、种子、地膜、农药等费用360元,每亩获利1200元以上.他们的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枯楼-竹荪”立体套种是一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栝楼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而竹荪需要的是散射光,栝楼棚架下套种竹荪,藤蔓为竹荪创造遮荫保湿的生态环境,竹荪的菌渣可疏松土壤、培肥地力。该模式既节约用地,又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双获丰收。2012年宁化县泉上镇发展“栝楼一竹荪”立体栽培5亩,每亩可收栝楼籽80--100公斤,产值约0.4万元;可收竹荪干品80—100公斤,产值约1.6万元:亩总产值约2万元,亩纯收入超万元。闽西北山区可利用大田进行立体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当代农业》2009,(13):33-33
江苏省东台市曹撇镇药农用西红花茬口复种甜叶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获得稳产高效.据2007~2008年5户药农种植西红花7亩.亩产千花862克.西红花收后移栽3亩甜叶菊.亩产干叶184公斤。当年两红花市场价14元/克.甜叶菊12元/公斤.按调查面积产量计算,每亩共可收入14200元,扣除用工、肥料、农药等成本支出3000元.可获纯利11200元。  相似文献   

11.
良种补贴方案出台。近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重点。进一步安排在13个粮食主产区;兼顾非主产省的主产区域。今年安排优质专用小麦1亿亩,每亩补贴10元;专用玉米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高油大豆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又称糖高粱、芦粟、甜秫秸、甜秆等,是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植物,为普通粒用高粱的变种。2003年国营井陉县原种场从河北六环美迪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了凯勒、甜饲一号2个甜高粱品种,种植500亩,每亩生产秸秆1万公斤左右,单株产量1.5公斤左右,每公斤秸秆0.10元,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生产籽粒133.3~266.6公  相似文献   

13.
生物防治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是农作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山西沁水县坚持示范推广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结果表明生物防控棉田每亩可节约防治费用28.2元,每亩增产皮棉12.8 kg,增收118.5元,经济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使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经济有效可复制,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14.
百色茶场“八五”期间新种茶园1000亩,其中最早于1993年10月份种植福云六号176.1亩(扦插苗),二队种子直播凌云白毛茶183.6亩。176.1亩福云六号于1995年采摘特级(一穿一叶)鲜叶9958.05公斤,平均每亩采特级鲜叶56.5公斤,折干茶12.56公斤,按当年平均卖价亩产值为564.22元(12.56×44.9元),1996年每亩采摘特级鲜叶85.04公斤,拆干茶18.89公斤,按当年平均卖价计,每亩产值为848.53元,比1995年收入增长50%。其中一队35亩,1995年平均亩产干茶20.2公斤,产值906元,1996年亩产干茶28.59公斤,产值达1283.门元,比1995…  相似文献   

15.
在糖蔗田搭临时菇房生产市场紧俏的蘑菇.既节约生产成本.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2003年遵义市汇川区科委在蔗田套种蘑菇.每亩蘑菇产值63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124.8元;糖蔗产值828.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496.48元。蔗、菇合计每亩总产值6612.92元,总纯收入2372.88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区病虫害防治采取"纳米定制农药+化学除草+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减量施药技术模式,肥料示范采取高效长效专用配方肥减量施肥技术模式,以调查两种技术模式下水稻的生产成效。结果表明,示范区农药减量49.4 g/亩,减少31.99%;示范区肥料减少10 kg/亩,减少18.18%;示范区每亩增产82.71 kg,增产率为13.44%,扣除成本,每亩增加收入209.81元。  相似文献   

17.
王华 《今日农村》2004,(1):22-22
双季茭白上市正值春秋淡季,因此种植双季茭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北省钟祥市2002年用稻田改种的双季茭白远销广东、深圳等地。据测算,一般每亩(1亩=1门5公顷)双季茭白头季平均产量800~1000公斤,销售均价每公斤0.8~1元,产值800~1000元;次季茭白平均亩产600~750公斤,均价为0.5~0.7元,产值350~500元,比种双季稻每亩增加产值315~385元。双季茭白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江苏省农药协会统计资料: 2006年1—12月,全省21家主要农药企业产值为2019945.83万元,其中农药1305515.06万元;利润105747.40万元,其中农药74910.99万元;销售额2144490.44万元,其中农药1369751.66万元;税金49559.57万元,其中农药32487.9万元;应收款117464.38万元,其中农药71589.01万元。  相似文献   

19.
策略1:推广的基础——与农作物经济价值相匹配的农药产品定位。亩收入在500元以上的农作物.都是农药应用防治范围和技术营销的对象。不要在低收入的农作物上浪费精力和时间。实践证明:农作物附加值低,农民用药少、频率低而且用药后有可能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高附加值作物,高定位;低附加值作物,低定位。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泗洪县陈圩乡城北村村民马文金家的“泗洪大枣”名气不小.家里的3亩多大枣进入盛果期,行情特别好。一亩枣年产2000公斤.平均1公斤20元.40克大如鸽蛋的能卖到1公斤40元,每亩收益3~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