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A”דR254”杂交选育、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1年引种示范种植,表现出明显的优质、高产及适应性好等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常优1号”生产力水平及其肥料报酬率,笔者进行了优质高产高  相似文献   

2.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育成的三系优质杂粳新品种。综合性状为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性强、制种相对容易等,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至2004年苏州市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已成为本地区水稻主栽品种,且随栽培技术成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我市推广势头和农户接受水平正在逐年提高,2003年以来每年示范面积均超过5000亩,但出现育苗发芽率差、出苗成苗率低的突出问题,影响了该优良品种的全面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常优2号”(原“常优02—6”)系常熟市农科所2001年用“武运粳7号”A/C53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经多年试验与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宜。适应性广,耐肥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轻,米质优,米饭口感佳。适宜太湖稻区种植,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镇于2000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省肥节本、适应性强等优点。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在60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可突破700kg。该品种已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相似文献   

5.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6.
“宁粳1号”(原名“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近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4,(8):22-23
一、常优粳6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来源与类型:原名“常优09—3”.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于2009年育成.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常优3号(又名常优00-8)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36)。该品种的不育系—武运粳7号A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品种权证书(证书号:CNA20010203.6)。常优3号宜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稻瘟  相似文献   

9.
“常优1号”是常熟市农科所培育的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几年来经大面积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为进一步掌握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在进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大田示范的同时,对该品种的分蘖成穗规律进行跟踪观察与研究,以掌握其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扬辐粳8号”属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粳94-18”/“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2001年育成,200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镇2006年引进、示范、种植,表现较好,该品种适合在我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常优5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7品种名称:常优5号选育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常01-11A×CR-205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4天,比对照常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1994年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并参加各级试验,多年实践证明“常农粳2号”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深受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自1996年试 种至1999年省内外已累计种植约51.1万亩。该品种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3.
常优5号     
《中国农业信息》2012,(1):37-3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7品种名称:常优5号选育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常01-11A×CR-205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4天,比对照常  相似文献   

14.
“常优2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2001年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我镇引进示范试种,在本镇坞土丘万亩优质粮基地及康博村示范种植200亩。示范结果表明:“常优2号”具有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淮杂油1号”是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于200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株高中等,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达40%左右。我市于2002年开始引进试种,2003年进行品比、示范试验。在2004年品比试验中,该品种单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产量位居大面积应用品种前列。2004年秋播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淮杂油1号”已成为我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6.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用“A1/C6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粳新组合,2001年底通过省品审委评定。2003年我市引进试种,面积161亩。结果该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作为无公害优质大米有广阔的市场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该品种原名“常优99—1”,属中熟杂交晚粳稻,以武运粳7号A/R254配组育成。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212国审稻2003068  相似文献   

18.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株高适中,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40%以上)。本市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2004、2005年参加品比、示范试验,单产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2005年进行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居应用品种首位,已成为本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9.
常优3号(原名常优00-8)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5036),亲本之一武运粳7号A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5年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10203.6。一、特征特性(1)品质优。国家品种试验2002-2003年资料:糙米  相似文献   

20.
常优2号(区试代号常优02-6)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7号A×C23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全国新品种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安徽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1特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