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竹荪栽培的四条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竹荪栽培要获得好收益,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选地,菌种、接种、采收四关。一、选择适宜场地:竹荪的生长发育对其周围的局部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既要求郁蔽高湿又要求通风透气。选好场地是栽培管理好竹荪的前提。最好选在有野生竹荪生长郁蔽度在80%以上的竹林或阔叶林中;没有林地的,可按照竹荪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水分、土壤等的要求,模拟其生育的自然环境,人工搭棚建场。具体应注意如下三点:(一)过高的树林如乔木阔叶林和竹林,遮荫效果虽然较好,但由于个体之间相距较远,挡风能力差,其地面空气湿度一般  相似文献   

2.
牛贞福  国淑梅 《蔬菜》2003,(4):23-23
近几年来,我国栽培食用菌的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生产和栽培过程中,污染率一直居高不下,给制种单位和菇农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菌种污染的原因除了菌种本身不纯、设备简陋、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环境污染等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制种工艺和方法有关。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有关工作和调查,总结出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率的几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莲花菌、千佛菌,日本称之为“舞茸”,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自古以来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病等。此外,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已有种植,产品大都出口于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灰树花菌丝体生长适温20~25℃,子实体生…  相似文献   

4.
木屑、稻草是我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农林副产物,为提高人工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从2001年开始,我们以稻草和木屑作为主料,采用熟料覆土法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探索出了一种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制备和选用优良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而且关系到菌种场技术水平高低和信誉的好坏。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菌种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对菌种受污染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6.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刚 《食用菌》2005,27(2):18-18
1菌株选择 经试验表明,适合我地区栽培木耳菌株为丰收1号和9808、牡丹江大朵和黑菊花。  相似文献   

8.
翟玉兰  杜秀兰 《蔬菜》2004,(5):24-25
凤尾菇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食用菌。多年来,人们将它引入到室内人工种植,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它的栽培受高温季节限制,且易引起操作人员孢子过敏,不能较大规模生产。从1990年以来,太原市农业科研所将凤尾菇引到露地蔬菜架下种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若以棉籽壳为原料的话,每667 m2投棉籽壳1 000 kg,可收鲜菇750 kg左右,每千克以2.4元销售,可收入1 800元,除去投资,每667 m2纯收入在1 000元左右,同时套种的蔬菜产量也有所增加。一、凤尾菇的栽培管理1.菌种制备用此方法栽培,由于种植面积大,菌种需要量…  相似文献   

9.
王迪轩 《蔬菜》2001,1(2):17-18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锯末屑、棉子壳、废棉渣、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秆)等就地取材的廉价原料,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在室内栽培黑木耳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物转化率可达15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胶质菌类,品种可选用沪耳1号、冀杂2号、草优6号、10号、陕耳一号及房耳793等。益阳地区春季栽培,2~4月接种,4~6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12月出耳。其它地区可参粉1%,石灰粉1%。 5.锯木屑78%,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 生产中任选一…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11.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d-40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是一种专性寄生药用植物,为保护这一珍贵、濒危种质资源,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现从肉苁蓉种子处理、寄主选择、接种方法、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栽培技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人工种植或引种肉苁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为材料,对液体菌种发酵的罐内培养基条件进行分析,找到最适于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的设计方案,并提出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措施的优化,对其他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技术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北省食用百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介绍了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培育食用百合知名品牌、依托科技支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百合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等建议,以促进湖北食用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目前用中药渣栽培各种食(药)用真菌的栽培配方、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等.同时根据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特点,总结了栽培的要点.展望了以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农业循环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白酒丢糟栽培金针菇的L16 (45)正交实验,研究了白酒丢糟培育金针菇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因素是丢糟前处理方式,其后依次为木屑麸皮添加量、灭菌条件和袋料pH.经过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条件,筛选出的最佳水平组合是A3B4C1D2,即丢糟水洗后压干,袋料pH 7,木屑麸皮添加量30%,灭菌条件为常压10 h.在此条件下的金针菇生物转化率为74.9%左右,菌丝生长30 d满袋,污染率16.67%.  相似文献   

17.
高粱壳栽培双孢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栽培双孢菇用稻草作栽培主料,该研究以高粱壳作主料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培育的双孢菇其出菇期、采菇潮数、出菇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栽培法。前者的粗蛋白、粗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40.3%、5.9%、3.3%、31.2%,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常规栽培法,达到优质菇品质指标,现已走向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凉山药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山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平作栽培,套管和打洞栽培产量、成品产量、块茎全长和块茎单质量显著增加.块茎全长与龙头、横径与块茎单质量成显著正相关,块茎单质量与产量,成品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打洞栽培是适于平凉山药的一种简单易行、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山区6~9月采用陈旧和新鲜的锯末、木屑与棉籽壳混合配料,研究了锯末、木屑添加量对阿魏菇菌丝生长和出菇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堆放半年的锯末与棉籽壳1∶1混合栽培阿魏菇,菌丝生长良好,出菇转化率达到33.5%,而新鲜木屑与棉籽壳1∶1混合栽培阿魏菇,出菇转化率达到13.5%,锯末、木屑添加量超过一半时出菇量下降,单一使用锯末或木屑没能出菇.在山区林场利用当地堆放时间更久的锯末或木屑生产白灵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樱桃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但目前我国大樱桃栽培面积较小,总产量较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山东省是我国最早栽培且适宜栽培大樱桃的省份之一,也是截至目前大樱桃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本文从面积产量、分布区域、栽培模式及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大樱桃的产业现状,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大樱桃产业目前存在的诸如品种搭配不合理、标准化水平低、设施栽培比例小、采后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山东省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