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总结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成果,概括了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类型及各类模型的适用范围,在第一次内蒙古水土保持普查的项目背景下,结合本省的土壤侵蚀特点,利用3S技术与已有侵蚀模型和地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包括:降雨因子、土壤可蚀因子、地形因子、生物措施因子及工程与耕地措施因子.初步建立了本次普查的土壤侵蚀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3S技术与地面数据相结合提取侵蚀因子的方法,并建立了模型参数与侵蚀因子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建设项目排出大量弃渣,堆置形成工程堆积体,其具有边坡坡度陡、表层物质松散、机械组成复杂、植物根系及有机质缺失和抗蚀性差等特征,导致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坡度、坡长、土石比(砾石含量)等下垫面条件,降雨强度(放水流量)、来水类型等降雨条件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探明工程堆积体的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和建立适合我国的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指引方向.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验影响因素增加工程堆积体不同堆放年限、工程堆积体物质来源和不同植被措施或工程措施等;工程堆积体野外土壤侵蚀长期定点试验;引入土壤侵蚀微观观测新技术;加大各类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宝汉高速公路宝鸡至陕甘界工程为例,对建设项目产生土壤侵蚀的因素和土壤侵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土壤侵蚀防治体系,有效控制公路建设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4.
采用RS与GIS技术,研究东江源区200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利用研究区地形图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派生出坡度、坡向图。借助于分布指数,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从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土壤侵蚀在这3个方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是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比分析中阳县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1978年、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量变化,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阳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比工程建设初期减少了305.56k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从建设初期的极强烈侵蚀成为中度侵蚀。从1978-1992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45.52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1 619.04t.km-2.a-1,尽管土壤侵蚀强度仍然为极强烈,但是整体来说土壤侵蚀治理初步呈现好转。从1992-2006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60.01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5 962.57t.km-2.a-1,土壤侵蚀强度从极强烈降低到中度,土壤侵蚀面积中有588.60km2侵蚀强度降低,占侵蚀面积的75.21%,土壤侵蚀呈现逆转趋势。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土地,主要是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加强林地管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改造坡耕地成为梯田。  相似文献   

6.
随着土壤侵蚀日益严重,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农业和工程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笔者所查阅的资料,就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进行研究,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和土壤侵蚀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土壤侵蚀日益严重,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农业和工程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笔者所查阅的资料,就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进行研究,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和土壤侵蚀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13-1817
土壤侵蚀的发生使得土壤资源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加剧,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在ENVI,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以1990,2007,2015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坡度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和植被覆盖度因子,对太谷县3个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并对近25 a间太谷县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在25 a间主要呈现加重趋势,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度侵蚀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太谷县南部区域土壤侵蚀长期比较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以四川省茂县为研究区域,依据土壤侵蚀程度的评价原则选取对研究区域土壤侵蚀影响较大的5个评价因子,包括坡度、植被盖度、土壤可蚀性因子、降雨侵蚀力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根据多因子分析将土壤侵蚀程度分成5个等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得到茂县土壤侵蚀的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茂县土壤侵蚀还在可控制范围内,没有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以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通过GIS和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宁乡市的土壤侵蚀模数,模型指标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植被覆盖度因子(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宁乡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 410.64t/(km2·年),属于中度侵蚀等级状情况,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剧烈侵蚀和轻度侵蚀,侵蚀面积分别为1 548.87、434.16和397.91km2,占侵蚀总面积的53.84%、15.09%和13.88%。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宁乡市的沩山、长冲等山地、丘陵地区。系统分析出宁乡市土壤侵蚀与USLE模型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海拔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成负相关关系,在200m海拔高程地区微度侵蚀面积范围最大。县内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地区是在25°以下的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总体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其次是城镇用地草地水域裸地。根据宁乡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政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治理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只有及时掌握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才能总结土壤侵蚀规律,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土壤侵蚀。文中介绍了应用"3S"技术开展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到长春市1995年和2000年2期数字化土壤侵蚀图,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选取13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指标因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联度指数,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干扰度,并建立了驱动力定量模型;采用替代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对陇东黄土高原项目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坡耕地面积比重和人口密度是陇东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力;项目区2004年度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达5734万元。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土壤侵蚀模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将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按照研究重点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土壤侵蚀量与单因子间关系的研究阶段、土壤侵蚀物理过程模型研究阶段和3S技术与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研究阶段。并从3个发展阶段对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对土壤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1985年-2009年3月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国内现有电子资料,并对当前的研究文献做了归纳分析,从背景值、模型、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子等方面阐述了137Cs的研究现状,基于此,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入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油松林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受林龄和林分结构的影响,林龄越大,水土保持效益越显著;混交林的水保效益高于纯林。本文还对影响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各因子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并用谐波分析方法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含量拟合方程,找出了影响水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揭示鄂东北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贡献,基于RUSLE模型和200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探究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土壤侵蚀主导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鄂东北土壤侵蚀模数呈波动减小趋势,2020年的土壤侵蚀模数较2000年下降62.82%;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二者面积之和占总侵蚀面积的82%以上;微度侵蚀面积占比上升,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中部和东北部土壤侵蚀明显改善,东北部土壤侵蚀模数仍较高;耕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地类,其土壤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74.82%~82.42%;15°~35°坡度区间分布着69.33%的极强烈侵蚀土壤和85.55%的剧烈侵蚀土壤;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解释力(q值)表现为植被覆盖度>坡度>海拔>土地利用类型>降雨,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鄂东北土壤侵蚀变化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度和坡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强度的解释力最大(32.28%);植被覆盖度小于0.3和坡度大于35°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的风险最高。近20年间鄂东北土壤侵蚀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以及多因子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坡耕地是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重点区。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植被措施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各类措施的优劣及在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的应用情况。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应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物候条件及作物生长进度,科学选择作物品种、种植时间、种植结构(高、矮作物搭配)、空间布局、耕作方式(留茬耕作、少耕或免耕),形成一套可供选择和推广的水土保持种植制度和配套耕作措施技术体系,是该区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2%,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1998年洪灾便是土壤侵蚀对大自然的最大惩罚,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土壤侵蚀与降雨.土壤侵蚀与坡长、坡度.土壤侵蚀与植被建设三个大的方面作了系统分析,研究土壤侵蚀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从中可以知道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为关键因子。并找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提出最佳的综合防治对策,将土壤侵蚀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5,(10):14-18
坡耕地土壤侵蚀不仅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而且使山区丘陵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使大多数坡耕地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山地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坡耕地土壤侵蚀包括从耕地土壤表面分离土壤物质以及搬运这些土壤物质两方面,简言之,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过程就是分离和搬运的过程。降雨和土壤抗蚀性是影响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坡耕地由于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其侵蚀类型也呈现多样性,但就世界范围看,其主要侵蚀类型为雨滴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三种类型。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坡耕地土壤养分的流失,而且破坏土地资源,制约粮食生产增长,引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河流湖泊淤积。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治理措施主要为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兰州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工程为列,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选取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布设监测点,按照水土保持监测频率的要求,对原地表、扰动后及措施布设后的土壤侵蚀模数、扰动面积及措施工程量进行监测,分析水土保持工程落实后的防治效果,从而为公路建设工程措施的配置及监测方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