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获得了一批高抗和中抗材料,为今后定位高抗白叶枯病基因以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HPTER(高感水稻白叶枯病)和抗白叶枯病水稻HX-3(具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杂交,获得F1杂种,并对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42株二倍体植株。通过对这些植株后代进行抗白叶枯病性鉴定,PEPC酶活性和光合速率测定及PCR检测,最后获得同时具有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株系7个,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较HPTER有较大改善,可作为培育高产、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据《云南日报》报道,由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在高原粳稻育种中的运用”,日前在昆明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该研究所把抗白叶枯病基因成功导入高原粳稻新品系,并选育出一批既抗病又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高原粳稻新品  相似文献   

4.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50(Ⅱ-32A/盐恢650)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特介绍其旱育抛秧高产制种技术,为杂交水稻Ⅱ优65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丰两优一号属中熟优质籼稻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米质接近国标优质一级标准,高产早熟,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我们通过密度、播期、肥料(NPK),种植地点等因子的各类试验,对其特征特性进行研究,提出最适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被称为世界稻作三大病害,生产上每年均有发生.选育、种植抗病良种一直是防治三病的重要措施.多年来,笔者运用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方法,鉴定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感性,为利用抗性种质资源选育出抗三大病害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KS-6-6、浙173、JS49-6和PX079,利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鉴定了圣稻13、圣稻14、T022、C418、武21621等18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武21621对4个菌系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徐稻3号、武优34表现中抗或抗病,圣稻13和圣稻14对浙173表现中感,而对其余3个菌系表现出中抗或高抗,大粮203对4个菌系表现中感,C418对3个菌系表现高感,对PX079表现中感,其余品种对4个菌系表现出不同的抗性。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武21621表现高抗白叶枯病,可以用于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薛俊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990年豫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20%~8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稻农为之谈而生畏。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给...  相似文献   

12.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II优650(II-32A/盐恢650)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特介绍其旱育抛秧高产制种技术,为杂交水稻Ⅱ优65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在华南稻区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向浙江、江苏等南方稻区蔓延。在Ⅴ型菌重发稻区水稻品种普遍发病较重,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刻不容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推广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利用携带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的国际水稻品种IRBB5,结合稻瘟病抗源,应用杂交、复交、系谱选育和抗病性同步鉴定等方法,先后选育出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1~3级),兼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米质优良(广东省标优质3级),产量与主栽品种相当(与区试对照品种比较)系列水稻新品种白香占、白粳占和白丝占,这些抗病新品种在粤西沿海白叶枯病强毒系Ⅴ型菌重发区推广种植,突显出利用品种抗性防控白叶枯病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春江47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滇I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2A为母本,用抗稻瘟病、矮秆粳稻材料春江47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回交和逐代育性鉴定转育而成的滇I型早熟晚粳不育系,2008年9月通过浙江省鉴定。春江47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花时较早,异交结实率高,株高矮,熟期早,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穗型较大,配合力好。利用春江47A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矮秆抗倒、抗稻瘟病、产量潜力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兼抗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选用9311(不含抗褐飞虱基因)、Mudgo(含Bph1基因)、Rathu Heenati(含Bph3基因)、Swarnalata(含Bph6基因)和Pokkali(含Bph9基因)等5个常规水稻材料,分别采用苗期集团法和磷营养胁迫下人工剪叶接种法进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Pokkali、Swarnalata、Rathu Heenati和Mudgo在40 mg/L磷营养胁迫下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中抗水平,而在0.25 mg/L磷营养胁迫下则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其中,Pokkali在常规褐飞虱抗性鉴定和磷营养胁迫下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结论]低磷营养胁迫可作为增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材料Pokkali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兼抗型水稻新品种的亲源.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包括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白叶枯病抗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白叶枯病基因工程育种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创新与改良。目前已发现和鉴定抗白叶病基因22个,其中Xa1、Xa21基因已图位克隆。随着Xa1-xa24(t)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也开始实现基因资源的定向操作和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兼抗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选用9311(不含抗褐飞虱基因)、Mudgo(含Bph1基因)、Rathu Heenati(含Bph3基因)、Swarnalata(含Bph6基因)和Pokkali(含Bph9基因)等5个常规水稻材料,分别采用苗期集团法和磷营养胁迫下人工剪叶接种法进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Pokkali、Swarnalata、Rathu Heenati和Mudgo在40 mg/L磷营养胁迫下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中抗水平,而在0.25 mg/L磷营养胁迫下则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其中,Pokkali在常规褐飞虱抗性鉴定和磷营养胁迫下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结论]低磷营养胁迫可作为增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材料Pokkali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兼抗型水稻新品种的亲源.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白叶枯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双抗”(同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品种,不但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还可达到增产节支及环保双重作用.选育优质高产的“双抗”品种,一直都是水稻育种的追求目标.针对育种目标,本所开展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了感温型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广籼粘3号,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根据发生机制、作用方式、抗病性遗传特点、表达的生育期等进行分类;目前,鉴定并已命名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有Xa1~Xa26等24个,而且已经克隆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即Xa21、Xa1和Xa26;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时不仅要考虑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而且要考虑到抗病的持久性,可以聚合不同的抗病基因、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系,也可以利用持久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