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茶馆始于何时,史料无明确记载。其雏形约在唐代初年就已出现,当时江南一带的寺院里有“蔡寮”、官署和驿舍里有“茶室”等,都可提供茶水供人饮用。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以卖茶水为业谋生的.故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茶馆。真正以卖茶水为业的店铺是在唐代中叶以后始有的,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说,玄宗开元年间,“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间道俗,投钱取饮。”这里虽未提及当时叫作钱塘的杭州,但一般说来,茶馆业的产生,与城镇的商业经济发达程度及饮茶风习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杭州位于著名的产茶…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来杭州茶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华 《农业考古》2004,(2):185-187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大约在唐朝中期就兴起,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无论其作为服务性行业所表现的规模,还是作为茶文化载体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它都进入鼎盛阶段,元明时,相对萎缩,明末清初,逐渐复兴,直至到清末的近二百多年间,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清末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中国风起云涌,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伴随着这种变化,杭州茶馆也经历了一段起伏发展的历程。作为大众经济的部分和大众文化一定的载体,在这一历程中,杭州茶馆从数量的增减,场地分布的变迁,经营特色的改变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它的种种表现又反过来折射出杭州社会一定的风貌和市俗人情,成为观察和了解近现代杭州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3.
佘志芬 《农业考古》2000,(4):135-136
随着国运昌盛,在我国饮茶史上曾经几度兴衰的茶馆业,现在又出现了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里的各类新潮茶馆、茶楼如雨后春笋般随处可见。在我们常州城里,中高档茶馆、茶楼竞多达几十家。这些茶楼装潢别致、环境舒适,茶类品种繁多,服务也比较周到,这些茶楼的开设,不仅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的都市人营造了休闲、交友、商务活动的好去处,可以使人们在幽雅的环境、轻松的气氛中获得放松自我、交流感情的愉悦享受。但是,随着茶馆业的堀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本人所开设的常州溢壶茶宴楼虽然规模…  相似文献   

4.
三、清代民国茶馆的主要功能 上述可知,清代民国时期茶馆经营方式极为灵活多样.与奠定中国茶馆业传统经营方式和功能的茶馆业发展第一个高潮两宋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拓宽,有些经营方式则是首创.  相似文献   

5.
茶馆特色说     
陆尧 《农业考古》2001,(2):164-165
1998年以来 ,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 ,成为拉动整个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以北京为例。截止 2 0 0 1年 6月 2 0日 ,北京茶馆已超过 30 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达 40 %以上。其中 ,面积最大的 30 0 0平方米 ;开有连锁店的达 1 5家 ,五福茶艺馆已开了 1 3家分店。同时 ,由于北京茶馆业总体上已进入成长期 ,平均利润率提高了 ,竞争也开始激烈了。比如 ,开连锁店的茶馆并非每家分店都赢利 ;又如 ,有的茶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面对WTO条件下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大背景 ,茶馆业应该怎么办 ?最近据对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沈阳、青岛、太原、…  相似文献   

6.
张轩德 《农业考古》2001,(4):101-102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 ,也是社会的缩影。光明与黑暗 ,进步与落后 ,奋进与堕落 ,乃至人间的喜怒哀乐 ,往往都可以由茶馆折射出来。真可谓小小茶馆天地宽。现就下述三个方面试论茶馆与社会的相关性。社会的变革与茶馆的兴衰茶馆业历史悠久 ,是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行业。她世代相传 ,遍及全国 ,江南水乡茶馆业尤为兴盛。古往今来 ,城乡茶馆林立 ,茶客盈门。茶馆置身于社会 ,就势必随社会的变革而兴衰起落。以浙江湖州为例 ,近半个世纪来 ,茶馆业也曾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而又复兴的小周期。据浙江省茶业调查组 1 953年调查 ,当时吴兴、德清、长兴、…  相似文献   

7.
漫话常熟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在  相似文献   

8.
赵华 《农业考古》2007,(2):97-101
清代茶馆的发展继承了宋代茶馆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少和宋代茶馆不一样的地方,但这些差异却是茶馆在清代适应社会发展和茶客需求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唐宋时期是中国茶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发展高峰,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高峰。茶馆业的兴盛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八旗子弟的优厚待遇,以及茶馆经营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等有很大关系。总体上讲,茶馆在清代发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娱乐空间,是曲艺节目登台亮相的舞台。一、清代茶馆的兴盛清初一百年的休养生息使清朝国势一度强盛,出…  相似文献   

9.
旧时南北方的茶馆文化,就有说唱艺术在其间。如北方的北京的东华门外、地安门外、天桥等地的茶馆;天津的南市、河北鸟市、东兴市场等地的茶馆,就是这样的茶馆。茶馆业把它归类为"书茶馆",现在归类为文化型茶馆。旧时,此间一年四季都有著名的京津两地说唱艺人在演  相似文献   

10.
源于晋唐的中国茶馆,历经1700多年的流变发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休闲娱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茶坊、茶肆到茶馆、茶艺馆、茶会所,再到如今盛行的茶书院,品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发展,这也是当下茶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走向。本文拟以杭州地区的茶馆、茶会所等茶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进化过程,对于进一步促进茶业发展,弘扬茶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北京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倪群 《农业考古》2003,(2):128-131
老北京的茶馆是最能反映当年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 ,文化底蕴异常丰富 ,在兼容并蓄各地茶馆之长的同时 ,又打上了浓郁的“京味”印记。北京有茶馆的历史比较悠久 ,大致和我国北方的许多大城市一样 ,可以追溯到唐代。由唐至明 ,北京曾被定为几代都城 ,但茶馆业的发展并不迅速 ,史料也未见多少记载。到了清代 ,北京茶馆出现了鼎盛时期。清朝初年 ,随着战乱结束 ,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北京作为都城 ,市民人口激增 ,各地人文荟萃。尤其是入关的八旗子弟 ,生活闲适 ,无所事事 ,终日玩乐。所有三教九流、士民众庶 ,都需要有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  相似文献   

12.
茶馆听书     
孩提时代,我是在水乡周庄姑妈家里渡过的。周庄是座依桥傍水的江南小镇。在那老街水巷里,最使我难忘的地方要数镇上的茶馆了。 每每姑妈下班回来,如若情趣好就会催着我们快点吃完晚饭好去茶馆听书。晚饭后梳洗一番就会牵着我和表哥的小手夹在三、五成群的小镇人中陆陆续续地朝那茶馆走去。路上若遇上熟人问我们到那里去,姑妈则会干脆地说:“去听书!” 五十年代初期周庄小镇上就那么一座茶馆。一到傍晚,门口闹闹哄哄的。小贩们胸口挂着盛货的盘子,围着欲进茶馆听书的客人兜售着他们的花生、瓜子、香烟、糖果。茶馆内雪亮的汽油灯光从…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的茶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的茶馆安徽省祁门县政协倪群上海人的饮茶风习由来已久,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茶馆应运而生。约在咸丰末、同治初年,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出现了上海第一家大茶馆──一洞天茶楼。比之稍晚一点的是丽水台茶楼,高阁三层,轩窗四面,气派非凡,有《洋...  相似文献   

14.
吴家阔 《农业考古》2000,(2):182-182
中国茶馆结缘于东晋,创立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久远。至唐宋时期已有不少地方城镇开设茶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坊(摊)已十分普遍了。到了明清时期,饮茶风盛,茶馆茶楼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茶馆的布局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各自风格流派,而延续至今。在中国茶馆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成都茶馆更是久远非浅了。“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据当时成都茶社业统计,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成都有大大小小茶馆达700余家,据说当时最大的茶馆“华华茶厂’设有三厅四院,坐椅千余,一年四季茶客如云,门庭若市,十分壮观。 成都…  相似文献   

15.
江南的茶馆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茶馆的溯源流长早在六朝时期,江南的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就有一种既喝茶又可住宿的处所叫茶寮。至于城市里开设茶馆的最早记载,就是《封氏见闻记》:“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就有煎茶卖茶的店铺。到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肆茶坊已较普遍。《水浒传》中就有王婆开茶坊的描写。宋代茶坊的名称十分别致,如“八才子”,“宛家室”、“纯乐”等等,引人入胜。有的茶馆,还常以字画和鲜花装饰,以招来茶客。有的如杭州的大茶坊夏天还兼卖梅花酒,并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茶产业链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茶文化产业化,茶产业文化化"的理论背景下,茶馆业发展的特点更加多元化,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复杂。新时期茶馆经营要本着经营主题化、消费个性化、产品特色化、空间审美化、服务标准化、营销现代化等策略,营造茶馆文化,打造茶馆品牌。  相似文献   

17.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2,(4):140-144
文人与茶馆文人与茶馆结缘。所谓茶馆文化便是在文人们的参与下日渐形成的。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由明清到近代已形成各具地域特色茶馆文化 :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京都文化与北京茶馆、海派文化与上海茶馆等 ,斑斓多彩 ,风格各有异趣。茶馆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的直接参与 ,茶馆里清茶一杯 ,谈风论雅 ,品茗谈文 ,论画挥毫 ,正是由于文人与茶馆的结缘 ,使茶馆更富文化魅力 ,更具风采。茶馆不仅是人们约会、娱乐、议事、交换信息的方便场所 ,而且也是文人活动的场所。有的艺术家到茶馆体验生活 ,还有的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 ,来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北京大学刘学忠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贷《陶庵梦忆》中即称茶馆,《儒林外史》中多称茶馆,清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茶馆起于何时,史料无有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  相似文献   

19.
茶馆正式有名称的记载是在《旧唐书·王涯传》。唐代太和九年五月,朝廷发生政变“甘露事件”,王涯等人被追杀,在“永昌里茶肆”被禁兵擒获,腰斩於城西南隅独树下。从那以后,给茶馆贯以名称便逐渐多了起来,以地取名,以景取名,以人取名,以诗取名,色彩纷呈,应有尽有。茶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饮茶之人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三教九流、平民百姓,无所不有。到了清代至民国年间,茶馆不仅是仗茶消闲之地,也成了人们洽谈、评理及帮会的场所,同时也成了人们娱乐的地方。茶馆成了当时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等均在这里集中,因此有“大社会…  相似文献   

20.
李松  夏朝  邢后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21):196-197,203
茶馆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普及,茶馆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该文论述现代江苏茶馆形成的独特文化与经营特点;茶馆在江苏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现代江苏茶馆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