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部渔业局卓友瞻局长9月中旬对山东省沿黄“上粮下鱼”综合开发进行了考察。在为期四天的考察活动中,卓局长先后参观了德州市的临邑、禹城,淄博市的高青,东营市的利津、河口等4市5县(市、区)的十几处开发现场,举行了5场座谈会,听取了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和有关市、县的汇报。卓局长对山东省沿黄“上粮下鱼”综合开发给予了充分肯定。卓局长说,在低洼盐碱荒地综合开发上,山东闯出了一条新路,总结出一套好经验。为我国5000万亩低洼荒碱地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黄河流经山东省600多公里,有宜开发的荒碱涝洼地1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
沿黄荒碱地渔业开发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以来,我们对沿黄荒碱地进行了大面积开发,先后完成了省、地、县科研项目18余项,其中:省科委下达的“万亩低洼盐碱地开发养鱼技术研究”和省水利厅下达的“低洼盐碱地上粮下渔开发的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上粮下渔综合...  相似文献   

3.
冯希璞 《齐鲁渔业》2006,23(5):44-45
地处鲁西北平原的禹西开发区,位于德州、聊城2 市、3县(市)交界处,总面积1 420hm2(2.13万亩),潘庄引黄干渠沿区而过,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发展淡水渔业条件优越。过去这里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一片碱疙瘩”。“九五”  相似文献   

4.
低洼盐碱地池塘合理的养殖结构模式是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国家跨越计划项目——沿黄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综合开发利用试验示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邹平县,聊城市东昌府区等沿黄地区进行了低洼盐碱地池塘优化结构模式的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并进行了10个优化结构放养模式的养殖试验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众日 《齐鲁渔业》2005,22(6):52-52
由高青县组织科技人员自行攻关试验并在全国独家成功创出的“以渔改碱”生产模式,目前已通过国家验收。该县2万多沿黄农民由此不再望“碱”兴叹,走上了靠“上经下渔”双生产模式致富的宽广路子。  相似文献   

6.
“九五”以来,高青县的渔业面积、产量、产值由1995年的3.6万亩、8850吨、7269万元分别上升到2000年的4.3万亩,1.3万吨、1亿元,在科研项目的引进实施,“上粮下渔”开发,稻田养蟹及小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品的引进推广,科技服务体系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九五”国家渔业科技攻关项目在我县顺利实施 1996年3月,“九五”国家渔业科技攻关项目《沿黄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落户我县。项目实施5年来,完成了氧化物水型池塘水质、生物特性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出了以CaCl…  相似文献   

7.
1991年6月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沿黄渔业综合开发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在沿黄河渔业综合开发方面的经验,制定了挖塘抬田,以渔为先导、把水域与陆地紧密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各业互补的长处,做到资源的多级利用的综合开发模式,提出到本世纪末在沿黄地区建成八个重点开发区的宏伟规划。对此《中国水  相似文献   

8.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左岸,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是山东省沿黄渔业综合开发重点县。近年来,齐河县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为重点,坚持开发宜渔资源与发展特色渔业并重的方针,引进推广了建鲤、河蟹等名优品种及“上粮下渔”为主的生态渔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全县渔业养殖总规模8.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78万吨,产值1.65亿元。但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向渔业强县目标迈进,必须抓住加入WTO给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沿黄优势,加大措施,做大做强这篇产业文章,力争用5年时间,使渔业养殖总规模达到12万亩,总产量10.7万吨,产值2.7亿元,渔农人均增收150元。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茌平县地处鲁西,是全省沿黄渔业开发重点县,生态渔业生产基地县。“八五”以来,开发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上粮下鱼为主,鸡——猪——鱼——粮——果——菜综合种养,取得显著的效益。2001年以来,县水产局在实践中又探索出生态渔业开发的新类型——挖池抬田,池中养鱼,台田面上搞硬池植藕(除去路坝占地,鱼池、藕池面积比例为5:3),每开发1口鱼塘台面上带建2个硬化藕池,即“一拖二”开发模式。一拖二开发模式产品均为绿色水产品,无公害,而且大大改变了环境,池中鱼,岸上荷,是休闲、垂钓、娱乐首选,是渔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 池塘规划及建设l.1选择成方连片的涝洼盐碱地或废旧窑坑,一般  相似文献   

10.
武陟县充分发挥沿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在水产养殖上本着“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益”的原则,注重开发名特优品种,全县的水产养殖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正>稻渔综合种养包括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等共生轮作模式。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双赢”的优势,既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可以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是一种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主推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青县立足黄河过境长,水资源丰富、滩涂面积大,沟渠众多,低洼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实际,大力推广“以渔改碱”多模式养殖促进盐碱地生态养殖技术发展,使淡水养殖业面积不断拓宽,水产养殖品种不断增加,产量效益不断提高,“上粮下渔”“一挖一台”的种、养模式已成为高青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山东沿黄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目前,山东沿黄河有低洼盐碱地约700万亩。为了开发利用这片国土资源,实行综合养鱼,探索以渔改碱的新路子,我所从1988年开始,先后对山东沿黄九地市的低洼盐碱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顺应性改碱”的生态改造方案。采取挖池抬田方法,进行池里养鱼,台田种植综合治理,不仅可为发展淡水渔业开辟新的生产基地,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4.
姜应祥  张延华 《齐鲁渔业》2002,19(11):48-48
2002年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水产科技成果,经过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确定,水产专业9项科技成果荣获2002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二等奖二项,三等奖7项。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二等奖: 一、沿黄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上海水产大学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高青县水产局 禹城市水产局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1992,(1):4-5
1991年,在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广大水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水产生产在战胜南旱北涝困难中持续前进。全省养殖水面534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多亩,水产品产量56万吨,比上年增长6%,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水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群众所重视和认识,作为一项农村调整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先发展的生产行业来抓。洞庭湖区各地制订了一系列开发“兰色耕地”“耕水兴渔”的政策措施。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6.
渭南市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交汇处,由于受三门峡水库洄水影响,形成大片低温易涝盐碱荒滩地,其中宜渔面积30多万亩。近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法规,制定了多种优惠的政策,鼓励开发荒滩地,各地采用挖塘抬田的办法,走以渔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  相似文献   

17.
遵照厅领导的安排,我们一行3人自3月3日至9日对山东渔业进行了学习考察。在山东期间我们和山东省水产局及水利厅工管局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发展水产业的经验介绍及改革思路,交换了下一步沿黄渔业开发的意见,参观了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渔工商总公司。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洼盐碱地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东昌府区为黄灌区,境内有十万余亩低洼盐碱地,这些地方一般地势较洼,池塘因为受土壤成分的影响,水质呈微咸水与咸水状态,池塘生态条件不稳定,经常发生死鱼、泛塘等问题。由于养殖户对该类型水体了解不够,生产上往往照搬淡水池塘的一些养殖技术,致使鱼产量普遍较低。近几年我们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沿黄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治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现以于集镇低洼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例,将这几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新生地,过去旱、涝、碱害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约有可开垦荒地600多万亩、可利用草场200多万亩、浅海滩涂180万亩,被列为全国八大农业开发区之一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省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实施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绿色渔业概念的提出和不断深入人心,实施无公害水产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已成为业界的普遍认识和发展思路。但是,当前人们正在进行的努力或者说工作重点似乎还都集中在一地一场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上。笔者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实施“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并以此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省渔业经济新的增长。一、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的意义河南沿黄地区有河滩地350万亩、背河盐碱洼地160万亩。改革开放以来,沿黄地区根据“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原则,通过“挖池抬地”改造低洼盐碱地,开展养鱼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