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3a对乔化‘红富士’苹果进行园艺地布、粉碎秸秆、黑色地膜3种覆盖处理,以树盘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百叶质量、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及酶活性,尤以秸秆覆盖最显著;同时,3种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及百叶质量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且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对照。覆盖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cm表层土壤。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降低,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极显著相关。说明:果园覆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酶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环境;并且覆盖提高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及百叶质量,从而促进树体生长。可见果园覆盖是生产上有效的农艺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冬季不同覆盖模式对幼龄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树龄3 a的柑橘园设置玉米秸秆覆盖(JGF)、白色地膜覆盖(BMF)、黑色地膜覆盖(HMF)、园艺地布覆盖(YDF)4种覆盖模式,以不覆盖为对照(CK),测定柑橘春梢期、夏梢期和秋梢期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4种覆盖模式均有效提高了柑橘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除JGF模式呈先减后增趋势外,其他模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JGF模式在秋梢期较其他3个覆盖模式显著提高18.87%~30.03%。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在柑橘生育期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除CK不断下降外,其他覆盖模式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在柑橘生育期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不同覆盖模式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略有不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达到...  相似文献   

3.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木屑、松针、核鳞、树皮和枯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裸地、马尼拉草地及灌木茶梅地覆盖不同的有机物地表覆盖物均能降低土壤的pH值,且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一样;裸地、马尼拉草地及灌木茶梅地表覆盖有机物处理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速效氮含量变化则各有差异,马尼拉草地覆盖有机物则能明显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灌木茶梅地覆盖有机物能明显提高铵态氮含量;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衡水市侯刘马村不同种植年限的桃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了1年龄、 3年龄、 5年龄、 7年龄桃园0~10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逐渐降低趋势,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20~10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不大。7年龄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多数酶活性出现下降趋势,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山药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以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成熟期瑞昌山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研究山药种植年限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即种植前)相比,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19.72%和45.23%、44.25%和56.7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均分别显著降低1.51、1.79个单位和64.09%、76.99%,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脲酶活性也显著降低48.27%。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种植山药可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大幅降低,进而降低土壤酶活性而使土壤质量下降。由此推断,山药种植后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可能是连作障碍产生的部分原因。建议山药种植地块适当提高碱性肥料和富含有机质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日光温室栽培葡萄行间适宜的覆盖材料,采用3种不同材质的覆盖材料,使用沟壕垂直剖面法研究其对不同土层的葡萄根系数、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EC)以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无纺布、地布、地膜处理,葡萄直径<2 mm吸收根比例较高,分别为59.46%、71.43%、52.53%,而对照组中2~5 mm的根系数量更高,为41.10%;覆盖材料可以显著提升葡萄根系总数,覆盖无纺布还可以显著提升0~20 cm 根系分布比例(36.93%),对照组为15.07%;覆盖地膜、地布可以提高土壤表层的保水效果;覆盖材料会提高土壤浅层的pH值,降低EC值;覆盖材料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综合分析以透气性较佳的无纺布作为覆盖材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新垦山地桃园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12-1815
南方丘岗坡地普遍存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低下的问题,影响果园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开发新垦山地桃园土壤地力提升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套种白三叶及撒施石灰对桃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年的套种白三叶及撒施石灰,桃园土壤pH值显著提高。桃园套种白三叶和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氮、磷等养分含量,其中套种白三叶同时撒施石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还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用石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桃园的土壤肥力,但同时套种白三叶对桃园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用于快速提高新垦山地果园地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沿海沙地8个竹种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杆竹、黄甜竹、花吊丝竹、绿竹、麻竹根际土壤的酶活性都比裸地高;花吊丝竹、绿竹、茶杆竹、黄甜竹、小叶龙竹、麻竹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竹种,且显著高于裸地.相关性分析表明,酶活性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南方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以金湘为材料,研究马铃薯连作对南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垦土壤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43.69 t/hm~2,未见块茎发生疮痂病,连作土壤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为25.63 t/hm~2,疮痂病薯率显著增加,为6.7%;种植1季春马铃薯后,连作土壤和新开垦土壤pH均降低,有效磷、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放射菌总数降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转化酶活性降低;与新开垦土壤和第1季土壤相比,连作土壤的pH值及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细菌总数和放射菌总数减少,真菌总数增加,真菌总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金钟藤表现出的入侵性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通过采样分析,比较了本地有害植物金钟藤不同覆盖程度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钟藤覆盖程度的加深,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全磷的含量,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重度覆盖土中分别达44.96、2.57 g/kg和8.96、17.42、1.37、12.67 mg/kg,分别是裸土的4.40、10.28、2.30、1.57、1.83、1.90倍.在重度覆盖土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为3.39、0.52、7.70 mg/g,分别是裸土的2.92、2.26、1.39倍.可见,金钟藤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微生态环境,这可能是其能够成功入侵新区域和快速蔓延扩张的生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覆盖地布对花椒园土壤理化性质与杂草生长的影响,为花椒轻简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六月椒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清耕无覆盖(CK)、不可降解地布覆盖(T1)和可降解地布覆盖(T2)对花椒园土壤理化特性和抑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覆盖不同地布对花椒园土壤养分含量、物理特性及杂草防效影响不同。覆盖地布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提高,各指标整体均表现为地布覆盖处理>清耕不覆盖。土壤容重降低,0~20 cm和40~60 cm土层均依次为可降解地布覆盖<不可降解地布覆盖<清耕不覆盖,20~40 cm土层为不可降解地布覆盖<可降解地布覆盖<清耕不覆盖。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均显著提高,最大持水量增大,各指标整体均表现为地布覆盖处理>清耕不覆盖。不可降解地布覆盖和可降解地布覆盖处理对看麦娘和野豌豆的防效均达100.00%,对艾草的防效分别为95.59%和92.65%。【结论】覆盖地布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抑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花椒植株...  相似文献   

13.
以干旱盐碱区矮化密植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行间生草刈割覆盖模式、地布覆盖模式,以果园清耕为对照,连续进行2年处理,第3年秋季测定果园0~60 cm土层土壤pH、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等理化性质;分析生草刈割覆盖、地布覆盖2种覆盖模式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盐生植物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是研究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模式物种。以东北林业大学安达市盐碱地试验基地中的碱蓬属植物(盐地碱蓬和角碱蓬)为材料,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评价碱蓬属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植物覆盖的土壤pH和重金属离子均显著降低,且富集了更多的盐分;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际土壤中较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是影响该盐碱地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在角碱蓬根际土壤中,有机质、蔗糖酶、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等指标显著高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而其它各指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说明角碱蓬更适合用于改良盐碱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以连作3年的长豇豆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肥料对长豇豆连作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后施用鸡粪、猪粪为主的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海产品残渣有机肥的;施用化肥的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而硫酸钾型复合肥处理使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豇豆的各生育期内,不同肥源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而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在长豇豆采摘盛期,土壤酶活性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猪粪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灌草丛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土壤pH由中性偏向微碱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下降,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而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原生林地相比,灌丛草地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0%、38%、43%.  相似文献   

18.
木趣有机覆盖物对土壤稳定性的维持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趣有机覆盖物是一种近年来引进我国的有机覆盖材料,通过对比试验比较火山岩、陶粒2种无机覆盖材料和松针、木趣有机覆盖物2种有机覆盖材料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覆盖物相比而言,木趣有机覆盖物能显著维持土壤恒定温度,在夏季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冬季提高土壤温度,在覆盖期间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湿度、调节土壤pH值,并有效抑制杂草,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作用.通过不同厚度木趣有机覆盖物的对比试验发现,5 cm覆盖厚度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且比8 cm覆盖厚度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9.
探讨分析猕猴桃黄化原因,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2019年果实采收后,在眉县选取5个黄化猕猴桃园、5个正常猕猴桃园,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处理后进行养分测定分析。该黄化猕猴桃园土壤pH值过高,有机质含量偏低,整体土壤地力瘠薄。因此,调节土壤pH,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是防治猕猴桃黄化病的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榆树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青山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共8个指标,分析不同林龄榆树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与蔗糖酶和脲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和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5 a林龄0—10 cm土层土壤肥力最高。研究结果为榆树林可持续经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