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野生棘胸蛙的驯养过程中,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特别是早期预防尤为重要。预防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既要增强蛙的抗病能力,又要消灭病原体,还要改善生活环境,如加强营养,保持生产环境安静,防止受伤,严格检疫,隔离病蛙,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正> 1 人工养殖棘胸蛙的意义: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成蛙体重一般为100~400g,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野生棘胸蛙资源日渐匮乏,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人工养殖棘胸蛙,投资  相似文献   

3.
石蛙的养殖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娃的学名称棘胸蛙,又名石娃、石鸡、坑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的深山密林的山涧溪流中,长期以来处于野生状态。石娃的人工驯养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一、石蛙的养殖技术1.选好场地养殖场址是养好石蛙的首要条件。宜选“择清、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洪水淹不到,  相似文献   

4.
龙连玉 《农技服务》2001,(12):24-26
<正>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成蛙体重一般为200~800克,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石蛤蟆,属两栖纲蛙科。为我国特产的大型肉食野生蛙。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野生棘胸蛙数量骤减。现已人工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重实时PCR对多地的养殖和野生蛙类携带虹彩病毒的本底展开调查,并进行病毒分型。结果表明,检测的样品平均阳性率为8.90%,养殖蛙的平均阳性率为4.57%,野生蛙的平均阳性率为16.82%。从蛙种类来看,养殖牛蛙和黑斑蛙带毒率较低,而养殖的棘胸蛙和野外捕捉的斑腿树蛙带毒率较高。不同蛙携带的蛙病毒的分子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蛙病毒高度保守,缺乏明显的宿主与地域特异性,表明人工繁育场暴发虹彩病毒可能对其他野生蛙类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在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体系中引入病害监测和疫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黔东南棘蛙的肌肉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氨基酸分析方法测定黔东南棘胸蛙、棘侧蛙和棘腹蛙3种野生棘蛙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并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标准对其进行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3种野生棘蛙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其中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5种,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棘胸蛙、棘腹蛙和棘侧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4.19%、87.43%和86.1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分别为39.79%、40.07%和39.06%,在蛙科动物中均属于较高水平。3种棘蛙肌肉中,均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天冬氨酸的含量次之,蛋氨酸含量最低。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表明,棘蛙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显示,棘胸蛙为86.72、棘腹蛙为89.79、棘侧蛙为86.22。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贵州黔东南3种野生棘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饲养、两栖类血液生理学和比较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水城地区的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aa spinosa)和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3种棘蛙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大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1875)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也是江西山区特有的蛙种,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地区对棘胸蛙的俗称,也是庐山特产“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首。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 .1875)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也是江西山区特有的蛙种,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地区对棘胸蛙的俗称,也是庐山特产“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首。该蛙单只体重可达200g以上,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缓激肽素,具有滋补强身、清热解毒、防癌抗癌的药用价值。从全国来看,棘胸蛙的养殖业空前发展,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江西等地都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适宜棘胸蛙的人工驯养繁殖。从1985年开始,先后有一些大专院校和养殖户开展棘胸蛙的生物学、人工驯养和繁殖研究,基本形成了棘胸蛙的人工驯养技术路径,但各地生态条件的变化,如何找到适合当地棘胸蛙的养殖技术,这是棘胸蛙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笔者从2006年开始开展庐山石鸡(棘胸蛙)养殖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养殖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养殖技术,使其在棘胸蛙的仿生态繁养技术中更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正>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脾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为了保护棘胸蛙野生资源,长沙市高博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长沙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宁乡县、浏阳市开展了棘胸蛙生态养殖试验,采用仿生态的养殖模式养出来的商品蛙品质好,近似于野生,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患病个体结合人工感染试验、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将患病的棘胸蛙肝、脾、肾等组织研磨匀浆液接种鲤鱼上皮瘤细胞(EPC),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人工注射感染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患病相似的症状,14 d累计死亡率达到80%。通过对蛙病毒MCP基因的PCR检测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分离的棘胸蛙病毒与蛙病毒属病毒的相似性在99%以上,且与蛙病毒属FV3病毒类群聚为同一分支,暂命名为棘胸蛙蛙病毒(Quasipaa spinosa ranavirus,QSRV)。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棘胸蛙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孵化温度,孵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增加,但孵化率明显下降;温度对棘胸蛙全长与体长等表型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23~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其增加量降低,增速减小。  相似文献   

14.
<正>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石鳞。是我国野生蛙类中最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自古以来,石蛙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清凉解毒、滋补强身之功效。由于长期以来人工养殖技术没有突破,市场上稀有的石蛙均来自于野生捕捉。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棘胸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棘胸蛙的遗传组成分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石门棘胸蛙为试验材料,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其骨髓细胞,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和特征.[结果]棘胸蛙染色体数目为2n=26,占所观察分裂相总数的88.33%;核型公式为2n=26(4sm+9m),没有发现随体和次缢痕.[结论]湖南石门棘胸蛙没有异形性染色体.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存在地域差异(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在不同水质、不同清洗养殖池周期、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观察棘胸蛙存活及生长情况,分析仿自然条件驯养棘胸蛙效果,提炼相关经营技术,从而提高驯养棘胸蛙水平。结果表明:引用无人类污染源头水,无论是否消毒,均有利于棘胸蛙存活;对于锅底方形池,清理周期2周1次最佳;对于深沟式仿生态养殖池,清理周期可放宽至4周1次;提升郁闭度有利于棘胸蛙生长量增加,但将养殖池添加绿植的方法无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棘胸蛙是一种可用于揭示叉舌蛙科系统发育及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经济蛙类。对8个地理种群的棘胸蛙进行形态特征指标的测量,收集汇总数据,寻找环境因子与地理种群的关联。不同地理种群棘胸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分化,其中安徽池州种群棘胸蛙与其他地理种群的棘胸蛙形态分化最为明显,尤其是与贵州遵义种群形态差异显著,已达到种间可区分的水平。环境因子与棘胸蛙各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前肢长与体长的比值与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因子、气压因子、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棘胸蛙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变化不符合贝格曼定律,而符合“初级生产力假说”。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棘胸蛙红腿病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防治棘胸蛙红腿病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的药物、用药方式及药物配伍,对自然发生红腿病的棘胸蛙进行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及杀毒先锋、醛毒杀、肠炎康、安福吉为棘胸蛙红腿病病原菌高度敏感药物,以杀毒先锋兼庆大霉素全池泼洒,并结合肠炎康、止血散、保肝宁拌饵口服治疗棘胸蛙红腿病疗效最佳,发病前用药物防治比出现病症时用药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BN1306菌株,经肌肉注射回健康棘胸蛙,复制出棘胸蛙白内障病的基本症状,并显示对棘胸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为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吡哌酸高度敏感,对氟哌酸、头孢哌酮、庆大霉素、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