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麦积山林区典型村中野生动物对作物的危害状况、因素以及当地居民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麦积山林区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频繁发生;针对野生动物危害,当地居民采取的控制措施依然是稻草人、烟熏等传统的驱赶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陇南山区野猪危害日趋严重,危害农作物和伤人事件频发,危害范围从林缘深山区向浅山区扩大。从2020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对陇南2016~2020年5年间野猪危害事件进行了统计调查。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完善、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人为干扰野猪危害,易地搬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猎捕调整种群数量,建立野猪动态预警系统等野猪危害防控对策。而捕杀作为直接措施,可以迅速降低野猪种群数量,减少危害;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易地搬迁作为有效措施,可在食物及空间上形成人与野猪的隔离,减少或消除野猪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防控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昆明松梢斑螟Dioryctria kunmingnella,在云南省弥勒市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较系统研究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行为、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弥勒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幼虫主要危害期为2—11月,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5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2017年7~12月,采用样带调查、红外相机法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对广东惠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种群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野猪种群的平均密度为2.9~4.5头/km~2,保护区野猪个体总数量在64~99头之间,冬季野猪种群的平均密度为1.6~3.3头/km~2,保护区野猪个体总数量在35~72头之间。野猪日活动高峰期为2:00~4:00,其次为20:00~22:00。野猪主要危害果园、菜地;假人、家犬、围栏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防治措施,其中假人和家犬的防治效果不明显,围栏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对果园常见木虱类害虫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果园常见木虱类害虫害虫的为害特点和形态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实害虫危害情况的调查,初步查明了主要害虫为桃蛀螟和暗影饰皮夜蛾2种。并进行了3种浓度的10%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000倍液为最佳,好果率达99.8%。为有效防控薄壳山核桃果实害虫危害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剑兵 《林业科技》2021,46(4):41-42
通过应用环保胶带阻隔防控林木食叶害虫新技术,有效防控了食叶害虫春尺蠖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对当地蛀干类害虫沟眶象阻隔防控效果也十分明显.该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防治成本,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保护人居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林木害虫的系统调查,掌握了其本底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在刘公岛全域共调查发现林木害虫142种。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林木害虫整体发生情况,相对比较轻。重要的林木害虫是天牛类的蛀干害虫,特别是松林的松墨天牛和褐梗天牛,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也有较多危害,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偶有零星发生的重要危害。刘公岛整体林木害虫发生情况,跟刘公岛作为孤岛的地理特征和植被类型和分布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监测、检疫为基础,物理防治为重点,重点害虫化学防治为补充的防治策略和防控体系,采取整体以绿色防控为目标的防治综合技术,达到了良好的林木害虫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天然林面积大,树木种类较多,其中桦树对阿勒泰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影响较大,是本地区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桦树黑点叶蜂对本区天然桦树林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为尽快控制其危害,申报了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额河流域主要森林病虫害种类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组人员通过实地虫情调查、监测等手段,观察研究该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2.
欧亚野猪是人们熟知野猪的学名,其环境适应性极强,从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均有分布。由于近年来我省野猪种群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加之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和学者对野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摸清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分布、活动情况,为野猪种群数量调控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采用样线调查的方式对保护区内野猪栖息地适宜性和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最大熵模型运行结果优秀(平均AUC值为0.918),可以用于栖息地评价。较适宜和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1.76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8.42%,不适宜和次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分别占57.57%和24.00%。海拔和土壤类型都是重要的环境变量,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活动痕迹在暗棕壤区域活动占比最高,主要活动海拔段集中在1 500~2 500 m之间,占活动痕迹总数的74.20%。其原因是野猪更倾向于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区域活动,气候、地理、生物、人为等环境变量均是影响野猪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访问调查资料,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金钱豹的分布、数量及栖息地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六盘山金钱豹主要出现在核心区及缓冲区的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中。区内有金钱豹20~30只,有效栖息地面积约34600hm2。当地人口较多,人与金钱豹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应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金钱豹侵害居民牲畜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解决人与金钱豹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华山松大小蠹又名大凝脂小蠹,是危害华山松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基于近4年的系统监测调查与防治研究,介绍了华山松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监测预报方法,并针对该虫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华山松大小蠹的科学、及时、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与野猪的冲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加,主要表现在野猪损坏农作物、伤害家畜和传播疾病等方面。为什么野猪会危害农作物?是森林里没有足够的食物,还是野猪的种群数量过多了?人类与野猪的冲突关系到对野猪保护的实际问题。很久以来,野猪危害农作物事件一直存在并很可能将持续下去。过去,玉米、  相似文献   

16.
“猪”多麻烦 我们该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今普通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的提升也令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然而,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同时,它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加,比如损毁庄稼事件在北京市各郊区频繁发生,偶尔还会有野猪撞人发生。根据北京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野猪种群约有1000只,分布在北京山区,栖息地类型为山地阔叶林、灌丛、低海拔草地。资料显示:"狍、斑羚、野猪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其中野猪数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沿线农田防护林森林结构、林分状况及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调查研究,结合该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的生态功能,阐述了该区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提出了可持续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赣州市马尾松林的调查研究,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其在赣州发生危害的特点,探索综合防治应用技术,有利于我市马尾松毛虫的防控,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促进赣州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地管理项目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该项目的示范区,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9月19日~10月5日进行了准备阶段的PRA调查工作.通过对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社区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源利用受限制、经济发展缓慢、野生动物危害、交通不便、基础服务设施差、缺乏农业技术以及退耕还林后未减税是影响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因子,并就此次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调查人员理解偏差;当地居民的认识误区、实践与理论的出入、人为因素干扰、第三方参与不足和资料处理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毛虫是危害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等针叶树的一种毁灭性食叶害虫,蔓延速度快,治理难度大,经济、有效、持续防治和控制落叶松毛虫危害,保护森林资源是森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乌兰察布市通过3 a多的综合治理,为乌兰察布地区落叶松毛虫防治工作积累了科学的防治经验。文章根据当地落叶松毛虫发生状况,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