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健 《森林防火》2023,(4):55-59
随着森林火灾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遥感技术在监测和预警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林火防控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全国林草感知能力的全面推进,如何结合北京市森林防火实际,应用遥感卫星监测技术高效开展工作是北京市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的重点。本文通过利用H8、FY系列、NOAA、EOS、NPP等10颗静止、极轨遥感卫星数据,结合不同卫星传感器的优势,分析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及时开展火情监测预警、火场定位、发展趋势监测及灾后评估的应用成效,进而指导全市森林防火监测体系的科学发展,为精细化开展京津冀地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技保障和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麦积风景区空天地一体化森林防火云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包括森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和移动巡护监测系统三大融合的森林物联网系统功能,基于多源卫星(主要是高分卫星)遥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这对麦积山风景区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现代林业森林防火、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卫星林火监测、计算机网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为森林防火提供了更可靠的监测和信息传输手段,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卫星林火监测及其信息的应用1.1卫星林火监测 卫星林火监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森林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象气象中台风、冰雹一样,是生态环境中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利用NOAA气象卫星信息监测森林火灾,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在我国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引起了普遍重视。1990年10月,陕西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承担我省森林防火卫星监测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气象卫星监测森林火灾,首先通过气象极轨卫星微机接收系统,接收数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已经应用到森林防火领域。建立天山西部林区森林防火监测体系,是解决林区信息不通畅、信息处理手段单一、森林防火监控不利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天山西部林区的特点,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天西林区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建设的理想目标是:建立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立覆盖全林区的森林防火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林火卫星监测系统;建立森林防火业务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卫星林火监测在西南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林火监测是目前森林防火应用中较高的科技手段之一,针对西南林区的特点.阐述了目前卫星林火监测技术在该区域森林防火中的综合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卫星林火监测及信息传输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林火监测、计算机网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为森林防火提供了更可靠的监测和信息传输手段,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 卫星林火监测及其信息的应用1.1 卫星林火监测卫星林火监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森林火灾监测手段,是利用目前在轨运行的NOAA系列气象卫星,即NOAA-12、NOAA-14、NOAA-15(将用来替代NOAA-12)组成的双星系统实现对森林火灾的适时监测,两颗星上下午正交运行,可覆盖全球的绝大部分地区,对同一地区每天至少能提…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和东北航空护林中心成功投入使用的VSAT应急通信系统为例,介绍森林防火卫星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9.
林火监测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往的森林火灾监测过程凌乱分散、不成体系,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及核心技术出发,将相关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对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全过程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森林防火中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为森林火灾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5月27日,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张越到省林业厅调研指导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工作。省林业厅厅长王海洋、副厅长王忠陪同调研。在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张越听取了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工作的汇报,视察了指挥中心运行情况,观摩了卫星林火监测、VAST卫星小站、通讯指挥车演练。  相似文献   

11.
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过程中,及时、有效、连续地掌握林火发生、蔓延发展第一手火情信息极为重要。近年来,小型无人机技术不断完善,开发应用成本逐渐降低,利用小型无人机搭载不同的任务设备,执行火情侦察和火场监测任务,及时发现林火、提供火点位置以及实时获取林火发展蔓延态势等准确的林火信息,已成为森林防火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之一。无人机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可以逐步分担起已往有人机承担的林区巡护、卫星热点侦察、火场勘察等监测工作,使有人机尽可能应用到对林火的直接扑救中,开发利用适合于森林防火应用的高性能无人机及搭载平台能弥补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有人机的许多不足,仍是现阶段森林防火工作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卫星林火监测技术原理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点,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每年仍然不断发生森林火灾。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林火监测的高科技手段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现有森林防火设施的不足,开辟了森林防火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以我国利用NQAA气象卫星进行林火监测的原理,并对我国目前现有的卫星林火监测的应用发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工作的实施,为西南地区的林火监测以至整个森林防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步显示出了系统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充分运用林火监测信息,更好地为森林防火以及航空护林服务,在此我们对今年的卫星林火监测情况作粗略的总结分析。1火情分布概况1....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数字化物联网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中的火情监测技术、指挥平台的功能特点,简述了该系统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24~26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火场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应用培训班”,全国各重点省(区、市)和有计划购置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省、地两级森林防火办公室的领导及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班。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蒋岳新处长作了当前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的现状与应用需求分析和现代卫星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的专题讲座。培训班邀请北京泰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的专家作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IP视频通信原理和应用的专题讲座;两公司的工程师分别介绍了“卫达卫星通信网”、…  相似文献   

16.
闫厚 《森林防火》2004,(3):28-28
国家林业局防火办于2004年6月29日~7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了“全国林火监测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各省(区、市)防火办的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副主任陈介平、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培训班重点培训了“卫星林火监测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对即将颁布施行的《卫星林火监测成果发布、浏览和反馈的暂行规定》进行了讨论,还介绍了“国家林业局林火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举办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省级森林防火部门卫星林火监测和信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技术在林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小,技术水平低。针对森林管理的独特性,提出了物联网在森林资源监管与服务、森林火灾防控与服务、生态环境监测和森林旅游监管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君 《中国林业》2009,(18):26-27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司局级事业单位,于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一支服务于西南林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业务上由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归口管理。为了加强西南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1995年成立西南森林防火协调中心,1997年建立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0年又在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建立西南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中心,与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承担西南森林航空消防、西南森林防火协调、西南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以及南方十省(区)卫星林火监测等四项职能,  相似文献   

19.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融合无线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IP网即四网,构建省、市、县(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分析表明,利用大数据、物联网、3S等技术为森林防火提供帮助,可以有效解决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指挥中的互联互通问题,为森林火灾扑救应急指挥的资源整合、快速反应、准确判定、措施有效、处置及时提供平台,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智能化水平,保证森林防火中的信息通信、共享以及调度指挥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森林健康保护的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利用物联网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成为研究热点,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利用物联网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原理, 并结合物联网在果树和农业病虫害监测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物联网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森林病虫害监测物联网, 同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在指出目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对未来应用的展望, 以期通过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