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对光强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我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在我国西南地区迅速传播,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生长14个月的(透光率RI分别为10%、20%、30%、55%、100%)紫茎泽兰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生长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显示出极强的叶生态适应性。植株总生物量随光强升高而增加(RI从10%到55%),但在全光照下总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株高也随光强增大(RI从10%到30%)而增大,但到达一定程度(RI30%)后,株高反而下降。在弱光照条件下,从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比(LAR)和比茎长(SSL)等指标表明,植物通过叶片变薄、变大增加单位生物量的叶面积来捕获光能。随着光强的升高,平均相对生长速率增加,在本试验尺度下,RI在55%左右达到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值。植株在RI为30%–55%下生长状况好于全光照条件下的幼苗。在高遮荫条件下能阻止其它生物的生存和生长,这可能是紫茎泽兰强入侵性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结论:紫荆泽兰对光照强度拥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可能是紫荆泽兰入侵性比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图3参26。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去遮荫后东北红豆杉幼苗和幼树叶片光合与荧光特性,揭示人工培养东北红豆杉幼苗在强光下发生光抑制的原因,为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在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和幼树为试验材料(遮荫后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0%),去除遮荫使幼苗和幼树暴露在自然强光条件下28天后,测定幼苗和幼树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去遮荫后幼苗和幼树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幼树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幼苗叶片,而幼树Chl/Cars低于幼苗叶片。幼苗叶片最大光合速率仅为幼树叶片的70%,幼苗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但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幼苗叶片处于自然光照条件,叶片的羧化效率(CE)、CO2和光强均饱和下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Ru BP再生速率相对较低。强光诱导下,幼树叶片光合速率在25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幼苗叶片则需要为50 min,幼苗暗反应启动较慢。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表明,在强光条件下,幼树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大值,而幼苗叶片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荧光对不同光强相应曲线表明,幼苗叶片的ΦPSⅡ随光强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幼树叶片则下降较慢。幼树叶片的NPQ随着光强增加而增加,而幼苗叶片的NPQ则在相对较低光强水平就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热耗散能力较低。【结论】幼苗叶片较低的光合速率产生相对较多的过剩能量,同时其叶片在高光强下的热耗散能力较低,这是幼苗与幼树相比不适应自然强光和产生光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Na2SO4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60、120和180 mmol·L-1)Na2SO4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Na2SO4胁迫沙枣的株高、侧枝数、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比叶面积以及各组织(除根)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值则由对照的0.153 1显著增加到180 mmol·L-1Na2SO4胁迫幼苗的0.348 7。(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沙枣幼苗的光合能力。随着Na2SO4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依次增加,且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180 mmol·L-1Na2SO4胁迫沙枣幼苗的Pn、Gs、Ci和Tr分别为对照的71.57%、30.85%、67.15%和51.65%,而Ls和WUE则分别为对照的1.91、1.38倍。(3)盐胁迫强度与幼苗株高、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比叶面积、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Pn、Gs、Ci、Tr等光合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的光合参数与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叶片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与幼苗的株高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自然光环境下土庄绣线菊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管涔山常见野生灌木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为材料,选择10%~20%、30%~40%、50%~60%和100%4种相对光强水平,研究了不同森林光环境下生长的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面积、高茎比和生物量分配特征,调查了土庄绣线菊在生理生态特征上的光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度遮荫(10%~20%)相对于全光照下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降低,胞间/大气CO2浓度比、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升高。高径比、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的极值出现在中度(50%~60%)或轻度(30%~40%)遮荫下。随着遮荫的加剧,蒸腾速率、叶生物量比未发生变化。土庄绣线菊生理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均较低。土庄绣线菊对不同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说明它是耐阴兼性喜光的,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这与土庄绣线菊分布广泛的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乌桕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响应机理,研究不同水分梯度对山乌桕幼苗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山乌桕苗期水分管控和优质树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 cm高的山乌桕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70%±5%)、干旱胁迫(SD)(田间持水量的40%±5%)、淹水胁迫(SF)(水面没过盆栽苗土面2 cm)共3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其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等生理指标,并运用相关性、主成分以及隶属函数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材料抗旱耐淹能力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水分胁迫对山乌桕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生长指标增长量变化从高至低依次为SF> CK> SD,根冠比从高至低依次为SF> SD> CK,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在生理方面,幼苗在胁迫21 d后,胁迫组内的POD、SOD活性的清除能力降低不足抵御活性氧带来的伤害,使MDA含量增速加快,最大变化幅...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强下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树种幼苗(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性,在生长季测定4种光强下(全光、60%透光、30%透光、15%透光,分别记为FI,II,LJ和WI)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LMA).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树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类胡萝卜素(Car)、LMA、单位叶鲜质量(LFA)均呈下降趋势;全光下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Chl含量均低于弱光处理.本研究结果支持水曲柳在幼苗时期具有一定耐荫性的观点.树种生理生态指标的可塑性分析表明:黄菠萝能适应更宽的光强幅度,且黄菠萝的需光性大于核桃楸.不同光环境下3个树种的生理生态变化特征对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内树种的共生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花叶类型玉簪“法兰西”(Hosta‘Francee’)为材料,研究了4种光强(全光照的100%、50%、30%、10%)和4种氮素水平(0、0.5、1.5、2.5g/kg)对玉簪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类型玉簪的生理特性及生长均受到氮素水平及光氮互作的影响。在同一氮素不同光强生长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花序数、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生长条件较好;全氮的含量则基本上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在同一光强不同氮素水平下,随着氮素浓度的升高,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g/kg氮素水平下达到最优而光合色素在0.5g/kg和1.5g/kg达到最优;全氮则大体上随氮素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北落叶松群落叶性状间的权衡及叶化学性状、结构性状与光合性状间的关系,为林业经营管理优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落叶松群落木本植物包括优势种华北落叶松、3种落叶阔叶乔木(白蜡、黄檗和五角枫)、2种灌木(胡枝子和绣线菊)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8月测定分析叶片的8个光合性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饱和光强(Isat)、暗呼吸速率(Rd)、饱和胞间CO2浓度(Cisat)、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2个化学性状:碳氮比(C∶N)、氮磷比(N∶P),3个结构性状: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叶性状之间的权衡及化学性状和结构性状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结果】1)种间变异最大的性状为PNUE和SLA,其为反映光合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该研究以1a生白桦幼苗为材料,采用生物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照)、L1(25%遮阴程度)、L2(50%遮阴程度)、L3(75%遮阴程度)4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桦幼苗的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和树冠结构。结果表明:(1)移栽当年苗木成活率为:遮阴50%>75%>25%>全光照,移栽后1a苗木保存率为:遮阴25%>50%>全光照>75%。(2)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光照>遮阴25%>50%>75%,说明光照对白桦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遮阴对白桦幼苗的树冠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全光照下,树冠冠幅、一级侧枝长度和一级侧枝直径最大,一级侧枝分枝角度随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森林光环境对4种天然灌木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冠根比与全光下相同,且茎生物量分配减少,仅叶绿素b含量、比叶面积和根重比增加。与之相反,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相对较强地响应了林下光环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在10%~20%光环境中下降,叶绿素a,b含量升高,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增加。另外黄刺玫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降低,而虎榛子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显著增大。在表型可塑性上,黄刺玫和虎榛子的形态可塑性高于三裂绣线菊,但生理可塑性相似。这一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食叶害虫危害可造成树木失叶,影响树木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虫害对杨树及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可为准确评估食叶害虫不同危害程度对杨树和落叶松碳汇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小黑杨及兴安落叶松幼苗,模拟虫害进行剪叶25%,50%和75%处理,以不剪叶植物作为对照。在剪叶处理后第5,10,15,20天和25天取样,分别测定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2种幼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除落叶松失叶50%的根长显著大于对照(P<0.05)外,其他处理幼苗根长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的杨树根部鲜、干质量,全株生物量鲜、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茎鲜、干质量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的兴安落叶松根、茎的鲜、干质量及全株生物量鲜、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杨树叶片中叶绿素 a含量高于叶绿素 b,各处理组杨树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失叶处理后第5天,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增多,且失叶75%杨树植株叶绿素 a 和 a + b 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失叶25%和50%(P<0.05);第10天,失叶率25%,75%处理组叶绿素 b和 a+b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15天,叶绿素含量各个处理组之间、及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后20天,失叶50%的植株叶绿素 a,b和 a+b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失叶25%(P<0.05),亦低于75%,但差异不显著;第25天,各处理叶绿素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失叶50%显著高于失叶25%(P <0.05),亦高于失叶75%,但差异不显著。落叶松针叶中叶绿含量素 b高于叶绿素 a。落叶松叶绿素含量,在失叶量25%和75%处理组,有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第5天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第10天叶绿素含量降低(P <0.05),第15天与对照相比无差异,第20天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到第25天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近;失叶量50%处理组,第5,15,20天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第5天和20天亦显著低于另外2组处理;第10天与对照及另外2组差异不显著(P﹥0.05),到第25天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2组处理(P <0.05)。【结论】失叶对杨树和兴安落叶松的固碳能力和光合生理反应均有影响,杨树和落叶松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固碳能力的降低和生物量的损失,且杨树的补偿能力强于落叶松。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为控制光强,对盆栽的4个玉簪品种卵叶玉簪、地被大师、安妮和波状玉簪,在自然光照100%、70%、50%条件下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面积、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花序数/盆、芽数/盆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玉簪品种的各项生物量均在光照强度L_(100)或L_(70)时最大,且表现出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L_(100)~L_(50))而减少,或在L_(100)~L_(70)自然光照处理下表现出生物量上升的趋势;在L_(70)~L_(50)自然光照处理下表现出生物量下降的趋势。卵叶玉簪、安妮叶绿素含量均在L_(50)光强时最高,叶绿素a/b值最低;波状玉簪叶绿素含量在L_(50)光强时最高,叶绿素a/b值最高;地被大师叶绿素含量在L_(70)光强时最高,叶绿素a/b值最高。波状玉簪在L_(70)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观赏性状)最佳,其次是L_(50)自然光照条件(增殖效率)。卵叶玉簪在L_(50)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观赏性状)和增殖效率均最佳。安妮和地被大师在L_(70)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观赏性状)最佳,其次是L_(100)自然光照条件(增殖效率)。  相似文献   

14.
蒙古栎是分布中国北方的一种栎树,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也是中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为了研究不同遮荫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设计4种不同相对光强的遮荫处理:重度遮荫(25%)、中度遮荫(50%)、轻度遮荫(75%)和全光照(100%),对2a生蒙古栎幼苗生长量、形态特征以及光合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度遮荫会促进蒙古栎苗高的生长,而遮荫对于蒙古栎地径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单株生物量以及最大光合速率等起抑制作用。该研究为东北地区蒙古栎育苗造林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光照对沙棘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沙棘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通过设置100%光照强度、60%光照强度、20%光照强度3个光照梯度,分析沙棘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显著促进沙棘幼苗的生长,苗高、基径、冠幅、叶长、叶宽、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在10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且均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沙棘幼苗的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均在100%光照强度下最大;根冠比、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根生物量比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沙棘幼苗通过改变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积累来适应光环境的变化,其中光照强度的降低限制了生物量的积累,但并未显著改变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分配比例,在3种光环境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并无显著的改变;幼苗的比叶面积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在2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 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 Pn 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 )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 Pn 和∑Pn 影响显著,日均 Pn 比 CK分别高32.74%和37.64%,∑Pn 比 CK 分别高32.01%和38.43%,说明增雨使白刺光合能力增强,日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2)增雨使白刺表观量子效率( AQY)和光饱和点( LSP)升高,25%,50%,75%和100%增雨的 AQY 比 CK 分别高17.24%,31.03%,37.93%和24.14%,LSP比 CK分别高14.6%,6.0%,3.0%,26.1%,说明白刺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范围增加,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3)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羧化效率(CE)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100%增雨的 CE比 CK高5.73%;增雨使 CO2饱和点( CSP)升高,50%,75%和100%增雨的 CSP 显著高于 CK,分别比 CK高23.67%,28.35%和29.13%,说明白刺叶片 RuBP羧化酶和光合碳循环酶的活性增强,对高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增加。4)增雨使白刺叶片的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 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提高,说明增雨有利于白刺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开放比例提高,有利于叶片把所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结论】白刺能够调节光合机构的功能、改变自身生理特性、增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来适应增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遮荫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遮荫对降香黄檀容器育苗生长发育和形态生理的影响,为林木育苗的光环境控制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设遮荫程度0(T_0)、40%(T_1)、60%(T_2)、80%(T_3)、95%(T_4)5个处理,用不同遮荫程度处理4个月后,每隔15天监测降香黄檀幼苗的地径、苗高、叶片数等生长指标,观察其生长进程;并于试验处理结束后测量降香黄檀幼苗的生物量、比叶质量、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系数(Tr)等。【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降香黄檀幼苗的苗高、地径逐渐降低,生长越来越弱,且表现越来越明显,其中T_4的苗高和地径增量分别为7.7和1.0 mm,是T_0的39.2%和35.6%。随着遮荫程度的加强,降香黄檀幼苗的干物质积累、比叶质量以及质量指数(QI)、根冠比、存苗率显著降低,表明遮荫程度的增加使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随着遮荫程度加强,幼苗叶片的叶绿素b(Chlb)、叶绿素a(Chla)和植株各部分含水量显著增加,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hla/Chlb)、Pn降低,表明遮荫程度的增加引起降香黄檀容器苗的光合利用效率下降,进而导致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存苗率下降。【结论】综合分析生长进程和生理形态指标,降香黄檀容器育苗幼苗期宜在全光照环境下进行,遮荫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红花玉兰嫁接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红花玉兰嫁接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探究其在盐胁迫下的适应机制,为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盐渍地区引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娇红二号’红花玉兰嫁接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制试验,设置5个Na Cl浓度梯度[质量分数0(CK)、0.1%(T1)、0.2%(T2)、0.3%(T3)和0.4%(T4)],盐胁迫20天后观测其生长状况、叶片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光响应曲线等。【结果】1)盐胁迫对红花玉兰嫁接苗的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和根冠比并无显著影响,对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整株干质量影响显著,T1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整株干质量高于CK,其余处理均低于CK。2)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苗木叶片厚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1的叶片厚度最大,达0.30 mm;叶片干质量呈减小趋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并无显著差异。3)当盐浓度≥0.2%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b随盐浓度增大呈下降趋势,但类胡萝卜素的变化并无显著规律。4) T1的净光合速率(P_n)高于CK,达8.81μmol·m~(-2)s~(-1),随着盐浓度增大P_n呈下降趋势;盐处理的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均小于CK。5)盐胁迫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_v/F_m、F'_v/F'_m、Φ_(PSⅡ)和ETR的值均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但各盐处理间qP并无显著差异。6)除T1大于CK外,其余处理P_(nmax)均小于CK;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且各盐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盐胁迫显著影响红花玉兰嫁接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使其叶片细胞光合活性降低,植株生长减缓。综合各指标可知,0.1%盐胁迫下红花玉兰嫁接苗的生长和光合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2 a生金蒲桃(Xanthostemon chrysanthus)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50%遮阴,70%遮阴,90%遮阴4种遮阴处理对金蒲桃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全处理对比,遮光极显著(P<0.01)地抑制了金蒲桃幼苗生物量的积累,遮光处理组叶片数量减少,叶生物量比下降,茎生物量比增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低于全光照叶,强光下遮阴叶的净光合速率保持稳定.上述结果说明:遮阴处理后,金蒲桃在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和光合参数上表现出对遮阴弱光的适应,表明金蒲桃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照条件的优良景观树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生长室内模拟研究了空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分别比室外大气升高200μmol mol-1和2℃)及其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器官间干物质和碳氮分配的响应,并探讨了苗期群众杨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1)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群众杨叶片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减弱,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潜力和氮利用效率增加,并通过叶肉组织增厚、叶和根碳氮比增加、比叶重增大以及根冠比增加等途径维持单位叶面积氮含量、瞬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不变,而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降低,并使单株总干质量和总碳量显著增加。2)增温2℃下的群众杨叶气孔密度显著增加,但瞬时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变化不显著,株高和单株总氮量略低,器官间的干物质和碳氮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