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目标功能,研究不同经营目标对林场的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有助于完善森林的精准经营理论,体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芦头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期望价值法、杉木生长模型及木材价格数据,分别以理想核算模式与年核算模式两种碳汇效益核算模式,估算单一木材经营目标、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碳汇成本以及林地期望价值,并分析不同碳价格和贴现率变动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针对芦头林场的杉木人工林的营林条件,在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为21 a。仅估算木材收益,年林地期望价值为139 690.04元·hm-2;复合收益的理想核算模式期望值为143 034.33元·hm-2,年核算模式的期望值为155 937.80元·hm-2。与单一木材经营相比,考虑碳汇收益后林地期望价值显著提升,两种核算模式下的最优轮伐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与贴现率呈负相关;两种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及最优轮伐期的变化,为杉木经营者在碳汇交易背景下选择最优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闽西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对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和碳储量进行拟合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数据,结合相关经济指标,采用年均净现值法(ANPV)和林地期望价法(LEV)分别计算杉木人工林经济收益和最优轮伐期;同时比较分析最优轮伐期和最大经济收益对立地质量、碳价格、利率3个不确定因素变化的响应。【结果】1)ARIMA模型对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和碳储量的拟合结果精度较高(预测模型中最低R~2为88.460%),以此获取了有效的林分生长预测数据;2)鉴于木材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状(取利率5%、理论碳价格173元·t-1的情况),增加碳汇经营目标并未改变以经济成熟为标准的最优轮伐期,但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明显提高,对于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分,其最大经济收益增加6.55%~10.12%(ANPV)和6.60%~10.72%(LEV);3)地位指数增加、碳价格提升及利率提高,都会导致最优轮伐期不同程度地提前,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立地质量越好,碳价格越高,复合收益就越多,当碳价格达到600元·t-1时(取利率5%),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分经济收益增加25.01%~35.09%(ANPV)和22.90%~37.19%(LEV);但高利率会导致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以立地指数14~16 m为例,当碳价格为123元·t-1时,在4%利率水平下林地复合经济收益几乎是7%利率水平下的3倍。【结论】1)基于现实林分调查数据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对林分生长进行预测值得尝试和推广;2)在现有杉木经营环境下,即使增加碳汇经营目标,经营者在不改变采伐期的情况下也能获取最大复合经济收益,有利于经营者增加收入,增强其从事杉木经营的积极性;3)立地质量越好,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越高,因此,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进行杉木造林,能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收入;4)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碳价格提高能有效提升杉木经营者的投资效益;5)利率的增加,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明显降低,因此高利率不利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由此可见,碳汇木材复合经营对增加杉木经营者经济收益和发挥人工林碳汇潜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杉木生长模型和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江西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不同立地、不同碳价格、不同利率下单一与复合目标下杉木经营的土地期望值和最优轮伐期。结果表明,由于目前木材价格远高于碳汇价格,复合目标下的碳汇林经营并不会改变杉木的最优轮伐期,碳价格对于杉木的最优轮伐期影响不明显,利率与杉木的最优轮伐期成负相关。同时,基于碳汇经营的杉木林地期望值均大于单一目标,且林地期望值增长迅速,也意味着农户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考虑碳汇林的投资经营。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水平下降的问题,采取控制轮伐期长度,加强林地枯落物和林下草本植物的管理,合理的施肥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等经营措施,达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地力下降,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多代经营对人工林林生产力的影响及影响人工林林地生产的因素,并指出,多代经营会使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质量恶化,林地生产力下降。从林业技术措施来说,造成林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轮伐期短,全树采伐利用,火攻清理采伐剩余物和强度整地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杉木森林碳汇供给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增加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增加可能使其他用途的土地转化为林业用地,最优轮伐期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但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和劣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对碳汇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为通过市场和价格手段来改变现有林地经营方式进而增加林地的森林碳汇供给提供了可能.杉木林地的碳汇供给量与利率和木材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优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在一个较低利率水平下或者木材价格下降的情景下,中等和劣等林地杉木碳汇的供给量大幅度提高.碳汇供给量与利率的变化关系也为采用金融手段来刺激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林木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观点,有效地利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材积生长最佳期,生产中小径材,缩短培育周期,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对森林后备资源雄厚、中龄林比重大、无主伐任务的国营林场切实可行。经5年试验研究表明,林龄25~30年为采伐的最佳期,经营采伐86.43 ha,平均获利润15 678元/ha。为林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达到了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和轮伐期及发展多种经营的目的。为落叶松经营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主要人工林类型固碳成本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广西主要人工林类型在一个完整轮伐期内的固碳成本现值动态变化及其敏感性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并分析不同贴现率对各人工林类型固碳成本的影响,同时结合木材收益分析主要人工林类型固碳成本与净收益,并且将净收益与不考虑木材收益时的固碳成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要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人工林类型在轮伐期末的固碳成本现值以木荷+枫香、杉木、桉树较大,其中,木荷+枫香每吨碳171.8~283.4元,杉木178.3~271.7元,桉树211.0~225.9元;马尾松、柳杉+水杉、木麻黄+檫树较小,其中,马尾松每吨碳133.3~218.9元,柳杉+水杉133.0~205.7元,木麻黄+檫树122.0~159.1元;栎类+青冈最小,每吨碳仅48.9~100.4元;以杉木为例的各项成本的年际波动明显影响所核算的固碳成本;采用较低贴现率与较高贴现率所计算出的各树种轮伐期末固碳成本现值相差较大,贴现率对木荷+枫香轮伐期末固碳成本影响较大,对桉树影响较小;在评价碳汇造林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方面,固碳成本-净收益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国湿地松材脂兼用林的轮伐期是在用材林数量成熟龄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得到的。虽然该轮伐期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能否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尚缺乏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湿地松经营中木材和松脂对经济绩效的贡献,确定采脂和采伐的时间节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保证湿地松人工林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林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湿地松人工林生产实践,构建考虑木材和松脂两类产出的Faustmann模型,计算林地期望价值(LEV)。然后:1)通过比较材脂兼用林和用材林的收入现金流,阐明木材和松脂在湿地松人工林收入中的贡献;2)在不同折现率下,对湿地松两类人工林的LEV和最优轮伐期(T*)进行比较;3)设置活立木价格、松脂价格和林分经营成本的变化范围,评估在不同折现率下,LEV和T*对这些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结果】1)经营材脂兼用林的名义现金收入较高,但如果经营时间足够长,湿地松用材林和材脂兼用林的名义现金收入将趋同。虽然松脂收入提高了林分的LEV,但是,木材收入对总的名义收入的贡献将影响LEV的变化。2)湿地松材脂兼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短轮伐期经营与实践,提出了进行落叶松人工林短轮伐期经营的必要性,并阐述了进行短轮伐期经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为毛竹林固碳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量和采伐方式2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共9个试验组合: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大量施肥中度采伐、大量施肥弱度采伐、中等施肥强度采伐、中等施肥中度采伐、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不施肥强度采伐、不施肥中度采伐和不施肥弱度采伐,研究2010—2013年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2010和2013年两期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而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期植被总碳储量和毛竹碳储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两期林下植被总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样地外运输总泄漏量仅占样地内施肥总排放量的7.32%;中等施肥弱度采伐处理与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处理净碳汇量差异显著(P0.05),中等施肥弱度采伐处理林分的净碳汇量最多,达到64.721 tC·hm~(-2),而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处理林分的净碳汇量最少,为-14.237tC·hm~(-2),说明过度集约经营可能造成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而合理经营方式有利于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土壤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70.99%±12.30%,毛竹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23.37%±11.24%,林下植被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63%±0.37%,运输泄漏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40%±0.16%,施肥排放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4.60%±4.85%,其中土壤碳库和毛竹碳库的变化量之和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94.36%。【结论】在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时,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忽略林下植被碳库和运输泄漏以及施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施肥强度采伐的毛竹林常规经营方式不仅植被总碳储量增加较少,而且还引起了明显的土壤碳排放,不利于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量的积累。采用中等施肥弱度采伐的生态经营方式,不仅使植被总碳储量增加最多,同时土壤碳储量也增加最多,是一种最有利于毛竹林增汇减排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纸浆林合理伐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Richards生长模型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建立了整体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林分自然稀疏模型,研制了不同造林密度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生长过程表。通过不同林龄林材物理性能和纤维形态、化学分析及纸浆造纸生能确定工艺成熟龄。贴现率采用12%,以内部收益率、收入与成本比、土地期望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对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纸浆体合理轮伐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日本落叶松纸浆林中等立地以上合理轮伐期为16-18a,内部收益率可提高3.8%-14.1%,达到15.8%-26.1%。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经营采伐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木材材种的需要,提出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进行采伐利用,暂称为经营采伐。经营采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我们通过3年的生产实践,有以下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人工林短期轮伐可行性分析赵亚民,刘春延(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短期轮伐塞罕坝林场建于1962年,总经营面积9.4hm ̄2,有林地面积5.3万公顷。其中落叶松人工林3.1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8%,活立木蓄积32...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优轮伐期模型的超限额采伐现象及其约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最优轮伐期模型应用于对超限额采伐现象的研究,认为由于国有森工企业的利润大多来自于木材销售收入,而企业领导的任期是有限的,他们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业绩,导致企业经营的目标实际上是短期木材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可持续木材与生态综合收益最大化,甚至也不是私人拥有森林时所追求的长期木材收益的最大化。他们会设法突破政府设定的采伐限额,增加采伐量,造成森林资源加速衰退的不良后果,不仅生态功能迅速萎缩,木材产量也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同样的情形在国有林场短期租赁给私人经营时也极易发生。为尽量杜绝这种现象,有必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使超采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小于被发现时上缴罚款的数学期望值,以此从根本上遏制住企业超限额采伐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具有与其他林地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其地表温度变化也呈现特定的规律。本文应用有限元热分析的方法,利用线性单元建立热传导分析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地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表明基于有限元热分析的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地表温度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改造、林木管理以及森林防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人工林不同种源、苗木和立地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长白落叶松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的研究分析,确定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轮伐期。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7.6)t·hm-2、(2)炼山所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和凋落物C量损失分别为8.8(±0.3)t·hm-2、0.19(±0.02)t·hm-2和2.80(±0.08)t·hm-2、(3)炼山能显著降低0 ~60 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其C损失量为39.5(±1.0)t·hm-2.炼山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燃烧所释放CO2量为188.1 t·hm-2.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人工林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科学地采伐利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工业纸浆林,利用实物期权法分析评价纸浆材价格波动条件下日本落叶松的经济效益,确定不同价格水平条件下日本落叶松的柔性最优轮伐期,并得出不同林龄时实施采伐的价格阈值。结果表明:在当前日本落叶松纸浆材价格为500元·m-3的情况下,立地指数为15,17,19和21的日本落叶松最优轮伐期分别为25,23,21和19年,在价格较高时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23,20,17和15年;在林龄小于最短轮伐期时,无论纸浆材价格为何值都应选择等待策略。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力  刘大兴 《林业科学》1997,33(4):321-329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了模拟密度控制,提出了合理的培育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理论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这对于定量分析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动态规律,从而拟定合理的密度控制措施非常有益;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密度控制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20-25龄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以0.7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