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的9份大豆优良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中的茎粗、单株粒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总荚数、秕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秕荚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产量、主茎节数、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生育期;(3)产量与生育期、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百粒重、开花至成熟的天数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出苗至开花的天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产量,首先应考虑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潜力大的品种,其次考虑底荚高度较低,每荚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黔豆08002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各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枝单株产量单株粒数株高底荚高小区产量主茎节数百粒重,产量与株高、底荚高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底荚高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单株产量。生产上通过追踪黔豆08002田间性状的表现,采取农艺措施,使黔豆08002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份引进的菜用大豆材料在阿拉尔市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百粒鲜重生长日数主茎节数。因此,在阿拉尔地区进行菜用大豆品种的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和分枝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2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荚宽>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荚长;关联顺序为:荚宽>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两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影响百粒重的直接性状为主茎节数,影响单株荚数的直接性状为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因此在筛选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考察主茎节数与主茎分枝数,以减少这些性状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5)
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8个绿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绿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主茎分枝荚长生育期株高。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优先考虑单株荚数这一因素,同时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品种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淮海地区16 个品种12 点试验进行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从而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百粒重。可见,对大豆新品种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和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任海龙 《中国种业》2014,(10):53-55
为了科学评价新疆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选用15份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及育种材料,在海南冬季进行分期种植。主要统计的农艺性状有:单株产量、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等,并根据性状的特点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对所有品种单株产量的分析,最终认为新大豆13号的综合表现最佳,可为今后新疆大豆广适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香石竹中间试验的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转基因香石竹品系月之霓裳Moonshade、月之伊人Moonlite及其亲本品种FE123在农艺性状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提供转基因香石竹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数据,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开花时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转基因香石竹品系与其受体品种在越夏能力、侧枝数目、植株高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花的直径、花冠高度、花柱数目、花萼数目、雄蕊数目等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植株茎粗、叶片长度和花瓣数目差异极显著。此外,月之伊人Moonlite的花柱长度小于亲本品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降低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73份国内外种质材料,在旱地条件种植,以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供试材料可以分为六类,并对各类种质材料的特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评述。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4个亲本材料为第Ⅵ组的18th FAWWON-IR-023、18th FAWWON-IR-111、18th FAWWON-IR-027和18th FAWWON-IR-169,可为选育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优异基因。  相似文献   

13.
在种植业生产中,有些植物品种特别是以无性繁殖为主要方式的植物品种,因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各种植物病毒病的重复传染而导致光合作用的明显降低,生产势变弱,品种变劣,种性退化,产量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工作者经过努力,研究出脱毒种苗,克服了病毒病的危害,恢复了植物固有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 [8~13]等育种实践中,偶尔会遇到杂种F2不分离的现象。吴先军等[11]提出了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概念,即水稻杂交后代F3以前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后世代不分离的遗传现象。由于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在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小麦杂交组合"豫麦57×花培3号"的DH群体.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83%、87.62%,98.3%、31.69%、33.31%、57.4%、43.12%、72.9%.通过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穗下节长、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结实小穗数和总小穗数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苦荞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收集于宁夏9个县(区)的105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鉴定评价其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子粒性状等农艺性状,分析宁夏杂草稻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杂草稻的穗抽出度、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20%以上;株高、穗长、结实率、剑叶长、剑叶宽次之,变异系数在10%左右;子粒性状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在5%左右;生育期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1.91%;茎叶和子粒的质量性状的表型变异与栽培品种基本一致。总之,宁夏杂草稻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较小,变异类型较单一,大多数农艺性状表现与当地栽培稻相近或相似,这种相似性有利于杂草稻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8.
Agronomic Traits and Chromosome Behavior of Autotetraploid Sorghu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 W. Luo    X. C. Yen    G. Y. Zhang  G. H. Liang 《Plant Breeding》1992,109(1):46-53
The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chromosome behavior of autotetraploid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inbreds and F1 hybrids were investigated. Autotetraploids have possible commercial use and can serve as bridging species in crosses to natural tetraploids. Autotetraploid sorghum inbreds (2n = 40) had higher kernel weight, seed yield, and protein and amino acid content than their diploid counterparts. Stalk height and panicle length of the autotet-raploids, however,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diploids, and seed set of autotetraploids was lower in early generations. Seed set of autotetraploid Ft hybrids was related to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utotetraploid parental inbred lines. Frequency of quadrivalents, anaphase I and II laggards, and quartet micronuclei varied among autotetraploids. Frequency of quadrivalents did not appear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eed set nor was i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requency of laggards. Aneuploids (2n = 39, 41) had higher percentages of laggards and micronuclei than did euploids (2n = 40). Methods of pollin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eed set in autotetraploid S4 lines. Differences in seed set among autotetraploid lines indicated the feasibility of selecting for lines with high seed set and utilizing those lines for hybri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稻高世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转SCK基因和bar基因粳稻恢复系超优1号和转GNA基因和hyg基因粳稻保持系早花二号自交高代(恢复系T5,T6,保持系T4,T5)材料为试材,进行抗性筛选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表现高抗除草剂,对二化螟呈不同程度抗性;保持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大部分株系低抗稻飞虱,个别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转基因不育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外源基因导入粳稻恢复系和保持系并在高代稳定表达。转基因恢复系生育期、株高、穗长、穗颈节等性状有不同程度变异;保持系株高、穗型变异较大。转基因恢复系与转基因不育系配制的多元转基因杂交组合F1表现高抗除草剂和潮霉素,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与对照(非转基因组合)基本一致。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释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田间盐胁迫下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害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小麦重组自交系后代在田间盐环境的耐盐性。本研究以2个小麦品种‘宁春27号’、‘宁春4号’以及2个亲本杂交后代中8个小麦品系‘R9’、‘R32’、‘R39’、‘R75’、‘R88’、‘R89’、‘R103’、‘R108’、‘R117’、‘R129’、‘R130’为研究对象,在田间盐环境下通过对全生育期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盐含量为0.35%的田间盐环境下,通过对试验材料进行株高、穗长、穗重、穗粒数、小区产量进行调查分析,‘R32’株高最高,明显高于亲本,‘R75’的穗长、穗重、穗粒数都明显高于其亲本,‘R88’、‘R108’的小区产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亲本。因此,通过田间表现及农艺性状比较,‘R75’、‘R88’、‘R108’田间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