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发展现状及品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10a福建省杂交早稻发展现状认为,早杂优种植面积下降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多数组合米质优劣,米质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综合性状的表现,胚乳属于三倍体,杂交稻的稻米是F2的杂合体,解决优质途径是培育优质亲本,以达到配制优质组合的目的,选育优质的不育系是培育优质组合的当务之急,福建省今后育种目标应是高产与优质,优质与抗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培杂山青系广东茂名市两系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用培矮64S与山青1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中、晚兼用组合,1996年由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承广东华茂两系杂交稻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县1997~1998年2a共进行培杂山青制种46.8hm2,...  相似文献   

3.
70优双九是安徽省华安两系杂交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一个两系粳杂新组合,6a的试验、示范、试制结果表明:该组合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熟期早,适应性广,耐肥抗倒,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制种产量高。1997年安徽省推广种植面积达5万hm2,单晚平均产...  相似文献   

4.
芜湖县属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67~5.00万hm2。为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走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路子,我县自1992年起开展了“三杂”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探索与研究。通过3a的试验研究与技术完善,...  相似文献   

5.
榆杂29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杂29为云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粳型高产组合,在云南部分地区4a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海拔1200~1800m为最适宜种植地区;其高产栽培技术是:适期早播,是高产的重要环节,稀播适龄壮秧,秧龄50d,同时早栽、浅栽,基本苗随海拔升高达到45~75(万/hm2),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以肥水促控保证群体结构优化,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注重后期肥水管理,以养根保叶,提高粒重。可达到有效穗405万/hm2,单产11.25t/hm2。  相似文献   

6.
金优402在我县作早稻栽培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生育期适中,很受农民欢迎。1998年我公司制种16.5hm2,平均单产4.86t/hm2,创我县早杂组合春制最高单产。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选好授粉期,定准播差期根据我地气候特点,一般年份于6月...  相似文献   

7.
1997年春在桂阳县解放村制种基地配制了11.2hm2威优974,实收产量50.5t,平均单产4.51t/hm2,创我县3a来该组合制种单产最高纪录。分析威优974制种生产全过程,其主要技术经验如下。1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据我县...  相似文献   

8.
钱武 《中国麻业》1988,(2):10-10
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H005杂优红麻种给我县连续四年进行示范种植,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杂优红麻增产潜力大,深受群众欢迎,值得大力推广种植。一、杂优红麻增产潜力大我县1983~1986年用H005杂优红麻种多点示范,各地表现很好。1983~1984年在大桥乡龙芳村种植杂优红麻1.12亩,  相似文献   

9.
钱武 《中国麻作》1988,(2):10-10
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H005杂优红麻种给我县连续四年进行示范种植,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杂优红麻增产潜力大,深受群众欢迎,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不同播种期对生育期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季杂交稻由于生育期较长,种植农户对早稻都有一种抢早收割的情绪,要求早稻早熟、早割,让季节于杂交晚稻。本试验采取提前播种、地膜覆盖、稀播旱育秧等技术来调节早杂全生育期。一般提前5d播种,可提早收割2d。既能夺取早稻高产,又不影响晚稻播种,有利全年粮食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重振我县茶业雄风康作夫(湖南省双峰县茶叶示范场双峰·417700)粮猪茶鱼是双峰县农业的四大产业支柱。全县共有茶园面积8万×667m2,它曾为我县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70、80年代是我县的主要创汇来源。早在1988年,总产量达4397t,总产值2...  相似文献   

12.
我县大麦生产起于1983年冬,从开发至大面积推广已有8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亩之间,但单产却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83年以来我县先后引进了早熟三号、矮早兰、浙农大3号、76—25、秀79—2等品种,它们的适应性、丰产性、转化途径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湘杂棉2号1997年在安徽省沿江棉区的望江县参加品试,1998年在安徽省沿江棉区示范面积1333万多公顷,大部分地方表现为高产、优质。由于湘杂棉2号在该地区种植时间短,品种特征特性还没有完全被棉农掌握,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  相似文献   

14.
云蔗89/151两新一宿试验,蔗糖分13.35%,比对照川蔗13号高0.99%(绝对值),新植蔗比川蔗13号增产450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7600kg/hm^2。该品种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早中熟,高糖丰产,耐旱、抗病,宿根性强,适应性广。云蔗89/7两新一宿蔗糖分12.92%,比对照川蔗13号高0.56(绝对值),新植蔗比对照川蔗13号增产10515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5800kg/hm^2。该品种全期生势强,中晚熟高糖丰产,在我县水旱皆宜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籼型杂交水稻生育期都比较长,一般都作中稻和晚稻栽培。进一步扩大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受到了季节的限制。近两三年,各地配制一些生育期短的早杂优组合,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示范种植,局部地区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看,早杂优组合必须兼备几个特性:即生育期适宜,丰产、抗病、能耐不良气候因子。与常规早稻相比,要有比较突出的竞争优势。一、适应早季栽培的生育期。我省除了闽南一部分地区早季可以种植四优二号等生育期较长的杂优组合外,其余  相似文献   

16.
1 前 言马铃薯种植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达3300hm2,但由于高山区种植马铃薯容易遭受“倒春寒”和晚霜的危害,致使单产一直徘徊在9000kg/hm2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地膜的优越性,避开冻害的影响,提高单产,我们进行了地膜覆盖试验。 福建省农业厅部署的冬种攻关课题 收稿日期:1999-02-18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品种德友1号(本地当家种)。22 试验地点寿宁县南阳镇溪南村,海拔542m,土壤类型灰沙泥田,肥力中等,前茬水稻,排灌方便。23 试验方法马铃薯采用高垄双行密…  相似文献   

17.
威优8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自选恢复系明恢82与V20A不育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杂优新组合。该组合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三明市及福建省早杂优组合区试,产量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名列第一、二位。1998年该组合在省内外种植0-267万hm2。1999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水稻专业组鉴定。1 选育经过威优82组合是1994年晚季用“明恢82”与“V20A”杂交配组育成的野败籼型早熟杂优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等特点。1992年早季从IR60与圭630杂交制恢组合的高代材料中(Rm9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河南息县三年的红麻品种比较试验,二年的生产试验,中杂红318在息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好、抗病、抗倒伏、耐渍、植株高大挺拔、上下粗细均匀、不早花、麻皮厚、有效株数多、产量高而且稳定,一般每公顷产量3600-3900公斤,最高可达7870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粤74-3、青皮3号等增产幅度大,效果极为显著.中杂红318是我县比较理想的换代新品种,适于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K优6I9是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选育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强、米质较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早杂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已在浙中南、闽北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一、选育经过 1989年早季在温州利用大穗、分蘖力较强、配合力好的早杂恢复系测早2-2与广亲和亲本02428杂交,拟通过籼粳交,充分发挥亚种间优势 然后在温州、海南两地多年加代,从F1代开始测交筛选,F10代定型,1995年…  相似文献   

20.
适宜水稻机插的几种育秧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编织布秧机插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适应性强,可适用于双季稻区早、晚稻种植生育期中等的常规品种和杂优组合。2)投资省,每公顷稻田投资只需1500元。3)使用成本低,整个育秧、插秧、平地作业成本只有人工手插的25%,抛秧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