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株丛的方法在伊犁河谷特克斯县境内的典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进行取样,并定量分析了白羊草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白羊草无性系的平均丛径为13.5 cm。在无性系中,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分别占总分株的27.9%和72.1%,而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则分别是无性系总生物量的50.6%和49.4%。随着丛径的增加,白羊草无性系不同构件数量和生物量及总分株数量和分株总生物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的异速增长。营养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生殖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分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季节动态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不同生境出叶速度的差异,使人工草地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为11.3,比天然草地增加了16.5%.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与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叶片最大时的叶龄指数分别为61.95和61.86,具有相对稳定的值;虽然叶龄与株高和单株干物重间均呈一元线性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每龄叶增加的植株高度和单株干物重因生境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高)与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并筛选出能较好预测羊草个体生物量变化的构件指标,采用M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利用6月、7月和8月采集的90株和总体270株羊草植物样本,建立羊草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以及总体样本的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对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宽积和株高相对于其他构件信息能够更好地描述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方程Y=-0.193+0.009X2+0.011X5(X2为叶长宽积,X5为株高,P<0.01,R2=0.854)为最优羊草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平原不同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生长的可塑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田迅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04,12(1):17-20,30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两个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的高度、分株生物量、叶生物量、叶鞘生物量、茎生物量5个数量性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呈异速生长规律,且分株高度较高的草芦种群随高度的增加以茎增重为主,分株增重与各器官增重之间也呈较为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两个生境分株生物量分配均以叶的比重最大,在42.98%~50.47%之间.分株的高度与生物量之间非等比例增长的相关性规律是草芦种群适应环境的一种生长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米佳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07,15(1):55-59
在天然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种群籽实成熟期间,采集生殖分蘖株,按10个高度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的株高与花序长度、籽粒千粒重、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结实率、花序分配和种子分配呈显著负相关;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的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特定生境条件下个体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株高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本试验以生长在草原生境下的醉马草为对象,测定大株、中株、小株3种株高的醉马草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高醉马草除了叶和根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穗和茎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醉马草株高越高穗和茎生物量分配越多,叶生物量分配越少(P<0.05),对根生物量分配没有影响(P>0.05);3种株高醉马草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大株>中株>小株,其值分别为1.202、0.486和0.373,不同株高醉马草种群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醉马草株高的增加,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显著减小(P<0.05),叶生物量/穗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均不受株高大小变化的影响(P>0.05)。醉马草各构件间除了穗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总生物量与茎、叶、根生物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其他构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不同株高下醉马草的生物量分配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其灵活的生长和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生殖分蘖株数量性状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籽实成熟期星星草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生殖株生物量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割草地每丛中星星草丛生殖株数量、丛生殖株生物量、丛茎生物量、丛花序生物量分别为放牧地的1.30倍、1.39倍、1.33倍和1.22倍;叶生物量平均值表现为放牧地大于割草地,为割草地的1.51倍;两样地星星草无性系丛生殖株组分生物量与丛生殖株生物量、丛生殖数量、丛叶生物量之间均为幂函数变化,各自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蒙古蒿种群无性系分株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规律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蒙古蒿为根茎多年生草本无性系植物。在开花期以后,蒙古蒿无性系种群由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组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8月中旬,生殖分株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以2龄级明显高于1龄级,营养分株则1龄级略高于2龄级。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分配谱在2个龄级间均大体相同。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以及叶和茎花组分的增重均具有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蒙古蒿种群无性系分株的分配策略是,较小分株2将分配较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生产器官中的建成,而较大的分株则分配较少的和物质用于生产器官叶的建成。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羊草和野大麦叶种群的趋同生长格局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羊草和野大麦均为根茎型禾草,具有较强的营养繁殖力和相似的营养繁殖特性,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末期,羊草和野大麦的无性系均由不同形成和生长时间的分蘖株组成,构成种群生活史中营养生长格局的连续统。根据植物种群的构件理论,采用大样本取样方法,对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进行了叶种群统计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的叶种群均呈相同的幂函数变化规律,蕴涵着趋同的叶种群形成与生长过程,趋同的叶种群生物量生长格局;趋同的生长调节和物质分配策略;以及趋同的叶片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金平  段婧 《草业学报》2013,22(2):243-249
通过设置4个水分梯度,对营养生长期的葎草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于性别可识别时,测定雌雄单株的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鲜重干重及占生物量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葎草通过显著缩短营养生长持续期应对水分胁迫,雄株比雌株对水分缺乏更加敏感;根首先,叶次之,茎第三对胁迫做出响应;根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满足茎、叶对水分的需要,同时茎叶通过减少叶片数与茎分枝数,缩小单叶面积与茎长度,降低单株对水分的消耗;雄株的叶总面积,茎分枝、长度与体积,根长与体积显著低于雌株;水分对各构件鲜重、干重均存在极显著影响,但性别间仅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雄株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雌株,但性别对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通过减少营养生长投入,快速转入生殖生长应对水分胁迫,为葎草种群繁衍与扩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蒙古蒿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蒙古蒿为根茎型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在生长季后期,分株在根颈处产生两种芽越冬,翌年根颈芽和根茎顶端芽均可发育为分株。通过对蒙古蒿的研究,创建了按根茎芽的繁殖世代数划分根茎型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种群无性系分株的年龄及鉴别方法,以及用不同世代成员的数量配置来分析草本植物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龄级的划分标准是;由根茎顶端芽形成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一代,作为1供级;1龄级分株死亡后,由根颈芽第1次萌生向上生长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二代,作为2龄级;2龄级分株死亡后,由根颈芽第2次萌生向上生长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三代,作为3龄级。鉴别时,如果分株顶端受损发生在根颈区以上的任何分枝均仍为原龄级,而不为下一个世代的龄级;如果根颈区有2个以上的芽同时萌生向上生长成株,则划分为同龄级。蒙古蒿的根茎芽最多可营养繁殖3个世代,根颈的生活年限最多为4年。在松嫩平原割草场,蒙古蒿种群进入开花期以后,种群由营养分株和生殖分株组成。各分株组分均有3个龄级,其数量和生物量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生殖分株的生产力是营养分株的4—7倍。蒙古蒿芽库的潜在种群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分株根颈的繁殖潜力以1龄级最大,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弱。如果环境条件有利,蒙古蒿种群将以每年10cm的速度扩展种群的生态位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新疆极端干旱气候下野生胀果甘草种群在不同的物候期(现蕾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不同构件(茎、叶、花、荚果)中生物量、能量和营养元素(N、P、K)的含量,以探索随物候期的变化,生物量、能量以及营养元素生殖分配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胀果甘草种群生殖分配随物候期的变化而增加,现蕾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的生殖分配分别为2.40%,4.30%,13.90%,18.90%。2)生殖构件的表型可塑性强于营养构件,且有性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随物候期逐渐减弱。3)在不同物候期,花(荚果)生物量与分株叶、茎和总生物量均呈显著(P<0.05)的线性正相关关系。4)在各物候期,各构件中能量和营养元素分配的变化趋势与其构件生物量变化几乎完全一致,叶均以盛花期为最高,茎中以现蕾期为最高,生殖构件中随物候期推移而增加。总体上,胀果甘草生殖构件生物量、能量和营养元素分配随物候期推移而增加,其有性生殖是一个物质、能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过程,但野生胀果甘草种群对有性生殖的投资比例较小,大部分用于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2011,28(11):1957-196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4.
根茎冰草是多年生短根茎丛生禾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研究采取大样本取样,对松嫩平原人工建植下根茎冰草二年生同生群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冰草同生群无性系丛径的变异系数为31.7%,生殖株和营养株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5%和63.0%,生物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9.8%和64.3%;根茎长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和8.4%。各构件数量特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生产特征的可塑性高于生长,构件数量特征的可塑性均以生殖株高于营养株,潜在无性系高于现实无性系;生殖构件生长与分配的数量性状高于种子质量性状。根茎冰草无性系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无性系大小及构件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均较严格地遵循异速或同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与营养生长之间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单优种群落斑块拂子茅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拂子茅是根茎型无性系禾草,在松嫩平原常形成单优种群落斑块。以拂子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繁殖世代数划分构件龄级的方法,研究分析了2013和2014年生长季末期,种群分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的年龄结构与营养繁殖力。结果表明,拂子茅种群的分株由2个龄级组成,1 a分株在数量和生物量上所占比例均大于80%,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由3个龄级组成,其累积长度和生物量以2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以上,呈稳定型年龄结构;1龄分株有较高的生产力,对种群贡献最大;1龄根茎贮藏力最高,是地下营养物质的主要贮藏部位;潜在种群由冬性苗、分蘖节芽、根茎顶端芽和根茎节芽组成,其中1龄分蘖节芽均超过500个/m2,占优势地位,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的营养繁殖力高于根茎10倍以上,对于潜在种群贡献最大;干旱导致2014年2龄构件的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草株高、茎粗、凋落物占比、茎占比、叶鞘占比、穗占比、生殖枝占比和地上营养体占比随生育进程呈“∩”型变化;根茎占比从孕穗期65.42%显著下降到灌浆期45.10%,后在成熟期显著上升至63.22%,呈“∪”型变化。白草灌浆期茎叶比2.16,根茎占比45.10%,地上生物量占比达到最大的54.90%,大量干物质未转移至地下部贮存,利用价值最大。因此,白草以地下根茎克隆繁殖作为主要繁殖方式,在生殖生长前期将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地上部完成有性生殖,在成熟期将干物质转移到地下部贮存。  相似文献   

17.
以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结缕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条件下,克隆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高、低两种养分水平,以及0%,25%,50%,75%和100%五种克隆分株生根比例。结果表明:在不同养分水平条件下,结缕草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整体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在养分水平较高时,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总生物量影响显著,而在养分水平较低时,影响则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养分水平条件下,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根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克隆植株上75%分株生根时,具有最大的根生物量。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影响了克隆植株的生长策略,并显著改变克隆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株生根比例较低(0%和25%)的克隆植株根冠比较小,且匍匐茎生物量显著增加。整体来看,结缕草克隆植株的生长状况在高养分水平条件下明显好于在低养分水平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基础及其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生殖枝总生物量在开花-灌浆-乳熟期不断显著增加(P<0.05),蜡熟期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生物量比例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叶生物量分配比由开花期的18.39%下降到完熟期的9.76%,而茎生物量分配比在乳熟期达最大后显著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穗柄生物量分配比相对稳定,穗生物量分配比则不断增加.2)光合速率在开花-乳熟期无变化,乳熟期后显著下降(P<0.05),生殖枝总能量在开花-灌浆期,灌浆-乳熟期有2个显著增加高峰(P<0.05),总能量蜡熟期最大;能量分配有极显著变化(P<0.01),变化大小顺序为穗>叶>茎>穗柄,穗能量分配比在开花-乳熟期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后显著增加.3)茎,叶热能值随种子发育而下降,叶热能值在灌浆-乳熟期,乳熟-蜡熟期有2次显著下降,下降达13.69%;茎热能值仅在乳熟-蜡熟期1次显著下降,下降了3.59%;生物量与能量随种子发育有由叶向茎向穗柄向穗的转移过程.4)种子鲜重有2个显著增加阶段,干重在5个发育期均有显著增加(P<0.05),种子产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蜡熟-完熟期显著下降(P<0.05).5) 赤霉素 (GA)含量从灌浆期到完熟期下降了50.25%,蜡熟期脱落酸 (ABA)含量比灌浆期增加了91.37%.所以,种子田管理时,乳熟期之前要保持叶片的完整与健康为种子发育提供能量,种子收获应该在蜡熟后期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芦苇生殖分株的异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香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12,21(4):313-318
通过乳熟后期大样本随机取样,对松嫩平原季节性积水的单优种芦苇群落和旱地生境羊草+芦苇群落的芦苇生殖分株数量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生境除花序长和花序生物量外,分株高、构件生物量、分株生物量、生殖生长比率和构件生物量分配间均达到显著差异。2种生境绝对数量性状中花序生物量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57.73%和49.87%;相对数量性状中生殖分配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6.17%和39.44%。株高与花序长呈正相关,但与生殖生长比率呈负相关趋势。在构件生物量分配关系中,生殖分配和生产分配、生产分配和茎生物量分配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揭示了不同生境条件下芦苇较强的调节生殖分配能力,体现了植物个体生长与生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