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薄层等电聚焦/SDS—指数孔梯度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抗寒锻炼过程中冬小麦叶片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电泳图谱的变化,可以看出,抗寒锻炼期间,京冬1号有9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肖农12有13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分子量为1KD、7KD(PI较低的一种)、18KD(2种)、21KD的5种蛋白质含量在2个品种中都与抗冻性呈正相关。表明寒胁迫过程中控制这些可溶性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在表达机制上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对8种1年生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叶片中的化学物质进行了萃取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抗螨的无性系乙酸乙酯层中萃取物质的含量与表型感螨的无性系中的含量差异显著;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证明,乙酸乙酯层萃取物对螨的驱赶性和毒杀性明确,且美洲黑杨叶片中化学物质的差异性对其抗螨能力有影响.在优质美洲黑杨抗螨性品种的选...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用乙醇沉淀法和硫酸铵盐析法从“东一号”剑麻中提取蛋白酶的效果.用前者制得的粗酶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得两个蛋白峰,其中峰Ⅰ与酶活性重叠。峰Ⅰ再经SP—Sephadex C—50离子交换柱层析,pH.离子强度线性梯度洗脱得4个蛋白峰.其中峰4与酶活性重叠。此酶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在每条胶柱上呈单一蛋白带;量4℃下2d后出现六角形结晶.结晶酶液在pH5.5-10.0.6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其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Km(酪蛋白)值为0.114%(w/v)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66KD;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测得的分子量为69.9KD.用Ellman's试剂测得其游离巯基含量为4.3 mol—SH/10~5g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片自然感病程度为测定指标,对引进的26个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杂种、美洲黑杨×青杨杂种无性系生长量和抗病性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107号杨或陕林4号杨,有进一步引种推广的前景;而美洲黑杨×小叶杨表现较差,建议有选择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赵腾  夏新莉  尹伟伦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138-140,144,封2
为研究黑杨的速生分子调控机制,采用PCR技术,从欧美杂种黑杨R270(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中克隆得到GASA基因,并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入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行黑杨GASA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黑杨GASA基因cDNA片段总长为330 bp,可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超量表达PdGASA4能促进拟南芥的提早抽薹、叶片的伸长及茎的增高和加粗。  相似文献   

6.
土壤干旱对小麦根系蛋白组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根系组织含水量降低,可溶蛋白质含量增加.SDS—PAGE扫描图谱表明,陕合6号出现46、59及60KD3种新蛋白质峰值,郑引1号产生24、46、61、63、65、69、及72KD7种新蛋白质峰值.两个品种在15~72KD间的多数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15KD以下的蛋白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复水后,新蛋白质消失,15KD以下的蛋白质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15~72KD间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雌雄异株植物对NO的生理响应的差异,以有助于解释不同性别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方法】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20.5 mg/kg (DW)和100 mg/kg (DW)两个铅处理水平,分析外源NO信号分子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生理效应。【结果】(1)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叶片铅(Pb)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增加,雌株增幅更大,添加SNP后以上参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雄株降幅更大;(2)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雄株含量增加更显著;添加SNP可提高雌雄美洲黑杨的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雄株的增幅更显著;(3) SNP能提高铅胁迫雄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R活性,降低雌株SOD、GR、POD的活性;(4)铅胁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雌雄美洲黑杨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添加SNP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雄株的P_n和G_s。【结论】与雄株相比,铅胁迫对雌株负面影响更大,NO信号有利于增强美洲黑杨雄株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能力,恢复其气体交换速率,但对雌株的保护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DS - PAGE电泳法测定并分析了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非滞育蛹在化蛹后至羽化前可溶性蛋白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5日龄时含量最高,而滞育蛹呈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除2日龄雌蛹外,其他日龄滞育与非滞育蛹的雌、雄个体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SDS - PAGE电泳图谱表明,滞育蛹与非滞育蛹血淋巴的蛋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推测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成的变化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疫霉菌的原始毒素。采用甜椒叶片注射法检测毒素的活性。采用两种方法对原始毒素进行纯化,用连续Bio-gel P-100柱层析法纯化能将毒素提至层析纯。在离子交换一分子筛层析法中,原始毒素依次经DEAE52-cellulose→CM32-cellulose→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后,经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说明达到电泳纯。采用SDS—PAGE法测定毒素的分子量为41.9ku。对毒素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毒素中蛋白质含量为70.4%,糖含量为29.6%。毒素经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均下降,而用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活性变化不大,说明蛋白质亚基在P.capsici毒素活性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秦艽种子蛋白质电泳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40mmol/L氯化钠水溶液、40%乙醇、蒸馏水提取秦芜艽子蛋白质.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比较。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间SDS—PAGE图谱谱带数目、分布及强弱不同。其中以40mmoL/L氯化钠水溶液提取的蛋白质SDS—PAGE图谱在3个供试秦艽种类间差别明显,且谱带清晰,可用于泰艽种子的蛋白研究与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J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各无性系叶片ABA大量积累,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不明显;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较大;ZR含量变化各异,胁迫末期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叶片ZR含量减少;抗性差的无性系叶片JA含量上升,说明抗性差的无性系需要维持较高的JA来抵御干旱胁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鹅掌楸耐旱无性系的筛选、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杂交鹅掌楸施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鹅掌楸进行氮、磷、钾肥最佳施肥效益试验。通过统计运算,建立三元二次施肥方案与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出杂交鹅掌楸最佳施肥配方为氮(N)50.0 kg/hm2、磷(P2O5)35.0 kg/hm2和钾(K2O)125.0 kg/hm2,材积为82.62 m3/hm2。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2.5。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4.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15.
杨树对潮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新杨、欧美杨、小黑杨无菌苗的幼叶、叶片分化的不定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对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叶片分化时山新杨和欧美杨的潮霉素敏感性为2.0 mg/L,小黑杨为3.0 mg/L;不定芽生长和生根时山新杨和小黑杨的敏感性为2.0 mg/L,欧美杨为1.0 mg/L;茎段生长和生根时山新杨和小黑杨的敏感性为6.0 mg/L,欧美杨为2.0 mg/L。  相似文献   

16.
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对中华红叶杨生长的影响以及杨树对镉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镉浓度100~500μmoL/L对中华红叶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作用表现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幼叶中的富集量高于老叶;杨树各部位镉的富集水平为:树皮茎木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中红杨叶片色差值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色差仪测得中红杨不同季节不同部位叶片L,a,b值,与提取测定的花色素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红杨叶片色光值与花色素苷舍量呈显著性相关.根据其相关关系建立了色光值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预测分析与t检验,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吻合程度极高,因此可以根据色光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准确地估测出中红杨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北美鹅掌楸EST-SSR跨属间通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EST序列中开发的176对SSR引物,以国内木兰科10属43种的DNA样品为材料,检测了该批引物在木兰科各属间的通用性.132对引物在北美鹅掌楸中有效扩增,108对在鹅掌楸(L. chinense Sarg.)中有扩增产物,在鹅掌楸属内的通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兰园内12种木兰科乔木的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专家,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选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2方面15项评价指标建立木兰科植物的景观评价体系,对12种木兰科乔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排序:木莲>观光木>杂交鹅掌楸>平伐含笑>二乔玉兰>毛桃木莲>黄花玉兰>凹叶厚朴>厚朴>紫花含笑>黄山木兰>乐昌含笑。建议将木莲、观光木及杂交鹅掌楸等景观评价等级高的树种,在长沙市植物景观构建中应优先开发,而已引入应用的其他植物应增加配置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20.
黑杨派无性系多性状遗传分析及综合评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 9年生黑杨派试验林 10个无性系材料进行了 2 3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2 3个性状中有 2 0个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其重复力在 0 5 4 9~ 0 96 4之间 ,其中有 12个性状的重复力在 0 8以上 ,说明黑杨派无性系多个性状存在广泛变异 ,并且这种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从中进行多性状遗传改良是可行的 .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选出卡帕茨杨、5 0杨、中林 4 6杨 3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无性系 .其中卡帕茨杨为新选无性系 ,在该试验林中生长量最高 ,材积超I 2 14杨 6 9 7%、超Ⅰ 6 9杨 5 0 6 %、超中林 4 6杨 7 9% ,且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适中、冠幅中等、材质优良 ,适宜生产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