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农作技术的节水效果,通过对降水、灌溉水和土壤含水量消耗的监测,观测了河北省冬麦区畦田整理、深耕深松、灌溉制度改革、秸秆覆盖、播种量及轮作制度等农作技术的水分生产率和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农作技术能显著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调控土壤蓄水和水分消耗,减少灌水用量.其中,畦田整理后麦田减少灌水量15%以上.深耕深松后麦田的土壤耗水量减少11%.根据降水年型确定灌溉制度,可减少1~2次灌溉,减少麦田灌水量60~120mm,增产15%.夏茬秸秆覆盖玉米水分生产效率提高8.9%.小麦-玉米轮作1年累加节水效益109~224 mm.研究成果表明,农作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的生产率,节水效果显著,对发展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地处冀西北,东邻承德,南连北京,西接山西,北靠内蒙,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与广大西北地区一样,土质多为沙壤土,气候冷凉,多风干燥,农业生产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制,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冷凉农作区。张北县海拔1300m以上,无霜期90~110天,年降雨量300~350mm,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加快辽宁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精细农业”是指农作生产机械化和管理的定位定量精准化,足一种关于农业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是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吸收了电子信息科技前沿的成就,对我国目前依靠先进技术装备和农业精细经营技术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辽宁省自然环境、用水现状,结合全省节水农业发展特点,选取气候、水资源、农业结构、灌区类型、地貌形态5个类型,共8项指标,确立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原有的8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关键指标,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各地区进行节水农业分区。最终确立6个分区:辽西低山丘陵缺水区、辽北波状平原风沙区、辽中下辽河平原区、辽河三角洲低地平原涝区、辽东山地丰水区。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旱地有三个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三个重要原因分别是:干旱、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农作模式,其中保护性耕作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白21世纪以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速度极其迅速,因此该技术达到普及的标准并最大限度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不同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对削减农田泥砂、氮、磷排放的效果。【方法】于2014—2017年在浙江省选择蔬菜地-茭白田、蔬菜地-水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和果园-荷塘等5种南方地区有代表性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模式,进行定位观察,比较分析了其对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和可溶性氮量的减排效果。【结果】与"汇"处理前的"源"农田比较,5种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农田泥砂和养分流失削减比例均在70%以上,平均削减率总磷量(90.63%)>可溶性磷量(89.14%)>泥砂量(88.72%)>可溶性氮量(86.75%)>总氮量(86.64%)。5种景观组合对削减排水中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可溶性氮量的效果表现为果园-荷塘>蔬菜地-茭白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蔬菜地-水田。【结论】源汇型景观组合对污染物的削减主要通过减少排水与对污染物吸收、吸持来实现,是一种方便、低廉、高效的农田系统养分流失控制技术;并以"汇"为荷塘或茭白的组合模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8.
绥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农业发展中一直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作为主要农作手段,这种农耕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为此本县在多个试点中开始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其改变了原有的耕作模式,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丘陵山区水利发展现状,以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剖析国内外蔗区水利设施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微灌、喷灌和低压管灌在丘陵山区蔗区应用的适应性条件,提出"江州模式"、"扶绥模式"、"龙州模式"和"武宣模式",并阐述各模式的特征,论述丘陵山区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模式,总结出适宜丘陵山区蔗区水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在湖北省农机化进入发展新常态,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攻克薄弱环节,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难题已迫在眉睫。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是实现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努力方向。1湖北省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基本慨况湖北省共有26个丘陵县(市、区),35个山区县(市、区),丘陵山区占62.5%。2013年底,全省丘陵山区人口为1 7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2.6%;常用耕地面积为1 33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