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鸭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座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88,5个鸭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592~0.6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2~0.598,为中高度多态。各母本种群间的遗传距离0.187~0.445,番鸭与4个母本的遗传距离0.322~0.445。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中型母本与小型母本和大型母本先聚为1类,再与M18母本相聚,最后与番鸭相聚。  相似文献   

2.
利用经过筛选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苏禽黄鸡各代次7个群体进行微卫星指纹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鸡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8.9个,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5824~0.768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982~0.7064,7个鸡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249~0.6014。7个鸡群体微卫星指纹分析结果基本与7个鸡群体实际的亲缘关系以及生产性能相吻合。并探讨了鸡种微卫星DNA指纹在鸡种的亲缘关系鉴定、监测各配套品系的选育效果和预测杂种优势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地方鸡品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12个地方鸡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鹿苑鸡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5929,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茶花鸡平均基因杂合度最低,为0.3514。各地方鸡品种模糊聚类结果显示:乌骨鸡与斗鸡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与狼山鸡、大骨鸡、萧山鸡、油鸡、鹿苑鸡5个兼用型地方鸡品种聚为一类;茶花鸡与藏鸡先聚在一起,然后与仙居鸡、白耳鸡2个蛋用型鸡品种聚为另一类;固始鸡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长大、杜长大5个种群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F-统计量、迁移率以及3个纯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杜长大猪群的平均杂合度高于长大猪群,高于3个纯种群的平均杂合度;3个纯种猪群中,杜洛克平均基因杂合度最低,为0.648 8,大约克夏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723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也出现了相同的结果.聚类结果显示:长白、大约克夏间的距离最大,长白、杜洛克间的距离最小,表明长白与大约克夏交配后与杜洛克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最大,这与实际的杂交组合一致, 遗传距离可以预测杂种优势.Fst衡量等位基因频率群体间方差,显示群体总变异的约有3.9%~11.4%来自种群间,而剩余的88.6%~96.1%则来自种群内, Fst可以作为选育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藏鸡群体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对微卫星引物对西藏不同地区的藏鸡群体(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藏鸡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F-统计量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法构建群体的聚类图,比较藏鸡不同地方鸡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试验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多态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个,藏鸡群体PIC值分布在0.223 2~0.823 1之间,H值在0.256 8~0.846 0之间,PIC和H平均值分别为0.615 1和0.694 3。在所检测的4个地方群体中,各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杂合度。哈代-温伯平衡检测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大部分微卫星标记均处在不平衡状态。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拉萨群体和日喀则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林芝群体则与山南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这说明不同地区间藏鸡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山东省3种地方鸡种: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日照鸡的遗传多样性,在40种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且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6个引物。统计分析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和相似系数(I)。采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地方鸡种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共发现了1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2.2和2;大小在110~300bp之间,期望杂合度与观测杂合度比较接近。芦花鸡(W)多态信息含量最大,为0.3075;日照鸡(R)中最小,为0.2915。以Nei氏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百日鸡(J)与日照鸡(R)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832;遗传距离最小,为0.0170。3个品种鸡可聚为2类,百日鸡(J)与日照鸡(R)聚为一类,芦花鸡(W)独立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标记的总群体杂合度和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 5.832 7 ;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 0.805 3 ;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 NJ 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择多态性较好的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徐海鸡、东乡绿壳鸡、文昌鸡、茶花鸡、寿光鸡、藏鸡、鹿苑鸡、北京油鸡、淮南麻黄鸡、怀乡鸡、边鸡、尤溪麻鸡和固始鸡13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共有83个等位基因,且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13个地方鸡品种杂合度均较高,大小为0.746 4~0.870 0;13个地方鸡品种的DA与DS遗传距离一致,但DA比DS距离大,利用UPGMA法对DA和DS的聚类结果相同,13个地方鸡品种被聚为2类,东乡绿壳鸡、茶花鸡、寿光鸡、怀乡鸡、淮南麻黄鸡、边鸡、文昌鸡、鹿苑鸡、北京油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徐海鸡、藏鸡和尤溪麻鸡聚为一类。这与鸡品种的分化与选育历史相一致,UPGMA聚类图能较正确地反映13个地方鸡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31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5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鹅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4个鹅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010 ~ 0.6705,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酃县白鹅(0.6705),最低的是武冈铜鹅,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鹅品种被聚为3类:道州黑鹅与酃县白鹅聚为第1类;武冈铜鹅自聚为第2类;溆浦鹅自聚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0.
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随机样本分别进行14个结构基因座和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比较由2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根椐2种类型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3个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由结构基因座获得的,由结构基因座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0268~0.2487,微卫星标记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2321~1.2313,绵山羊群体间显著大于绵羊间。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一致揭示了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同羊、湖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微卫星标记较结构基因座标记更能表达近缘种间进化趋异水平;可将FCB11、MAF33、AE101、FCB128及FCB304位点作为研究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化的标志性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微卫星DNA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有效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边鸡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地位,利用鸡基因组中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5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了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大骨鸡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边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5个),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边鸡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h)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67 1、0.745 7和4.044 3,边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边鸡与大骨鸡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鲁西斗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系统聚类结果与这些地方鸡种的系统分化与选育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武定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武定鸡是一个能适应高寒和冷凉气候的地方鸡种,以其肥育性能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鲜嫩等特性而著称。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筛选了分别位于家鸡22条染色体上的25对微卫星引物,对武定鸡53个个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基因片段,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6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8,该鸡群体平均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957,0.6382。所得结果表明:武定鸡群体内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3.
灵昆鸡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灵昆鸡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23个家鸡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该鸡种自然群体中3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其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23个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23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3~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5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58和0.723。分析结果表明灵昆鸡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秦川牛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运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59头秦川牛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各座位上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795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066;15个座位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0.8649,均为高度多态。[结论]通过荧光标记可用于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可为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利用5个微卫星位点对两个SPF莱航鸡封闭群进行了遗传检测,探讨群体内的遗传多态性,以期为实验用鸡遗传质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扩增后用ABI-3100Avant全自动基因分析仪进行电泳检测,用Genemapper3.1软件进行片段大小分析,收集电泳结果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个微卫星标记在A、B两个鸡群中共检测到2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个;两个鸡群的平均杂合度为0.621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63,表明所选标记在SPF莱航鸡群中有较高的多态性;adl176位点的180峰仅出现在A群中,188、191两峰在两个群体中的频率相差极大,可作为品系鉴定的理想引物。【结论】大部分微卫星具有多态性,若进行大范围筛查,必能找到一些特异位点为遗传监测所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19个地方鸡种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和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和6对AFLP引物组合对19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根据两种标记 分析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9个地方鸡种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杂合度为0.582 4- 0.74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23 8-0.702 3;6对AFLP引物组合在19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94条多态性 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9条,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19个地方鸡种两 种标记分析的聚类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并与所保存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这表明同时应用微 卫星和AFLP指纹分析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态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其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期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的10个鸭微卫星标记,分析了13个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Nei氏遗传距离(DA)等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7个具有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7个微卫星座位在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02 3~0.601 5;各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07 0~0.707 0,说明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DA/UPGMA法聚类分析,13个鸭群体聚为3类:Ⅰ类为8个家鸭品种和樱桃谷鸭;Ⅱ类为野鸭类;Ⅲ类为番鸭独成一类。结果提示:各类鸭群体间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分化、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而且绿头野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形成过程中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四品系(群)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0个微卫星座位对100日龄兴义矮脚黄羽、麻羽、黑羽和矮脚黄鸡四品系矮脚鸡(各50只)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品系(群)矮脚鸡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71个等位基因,各座位上等位基因数为5~10个,平均为7.100个.兴义矮脚鸡各群体杂合度较大(在5.2~5.4),矮脚黄鸡群体杂合度较小(为0.3612).10对引物在四品系矮脚鸡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2765~0.82428,说明四品系(群)矮脚鸡均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兴义矮脚鸡各群体与矮脚黄鸡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都较远,表明它们品系遗传特征相差均较大,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