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增多,捕食鱼类的湿地候鸟数量上升;过长的日照时数和过高的气温,影响到植被生长,使取食苔草的湿地候鸟和取食种子的湿地候鸟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洞庭湖区湿地的自然地理概况 ,分析了该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抢救性地保护白鹤等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而生。四十年来,保护区不断创新完善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了全湖湿地候鸟联保体系,构筑了“天空地”一体化资源管护监测网络,深化了守护候鸟迁飞通道国际国内、纵向横向交流合作。保护区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开发。本文阐述了洞庭湖区的湿地资源特征、自然保护区的情况,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州南沙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湿地类型、湿地植被与植物、湿地动物、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概述了南沙地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继而分析了南沙湿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围垦、水污染严重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最后,就南沙地区未来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湿地作为独特的造景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东洞庭沏湿地人-地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东洞庭湖湿地人-人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东洞庭湖湿地旅游形象的传播途径,包括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形象口号;强化光环区,突破阴影区;借助媒体广告,协调内外传播;精选旅游线路,浓缩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8.
然乌湖湿地是我国高原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众多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集高原冰雪、灌丛草地、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一体,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阐述了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了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丽富饶的洞庭湖畔,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吞长江,衔“四水”,芦苇茂密,水草肥美,形成了独特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水生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据调查,洞庭湖有鱼类114种,鸟类319种,水生动物68种,植物1186种,具有种群丰富多样,物种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北海湿地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环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腾冲北海湿地属“漂浮状苔草沼泽湿地”,植被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由于过度的农田开垦和森林砍伐,加之外来有害物种的不断侵入,湿地生境改变,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严重。通过对北海湿地植被资源与环境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北海湿地保护区的植被类型、环境状况及其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2007年2月对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581种,其中种子植物556种;植被有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底栖动物29种,鱼类74种,其中省级保护鱼类2种.湿地兽类6目9科2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种类1种,省级保护种类4种;湿地鸟类1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一级3种,二级8种,省级保护种类36种;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鸟类15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6种,被列入“中日候鸟协定”鸟类47种,被列入“中澳候鸟协定”14种,“三有鸟类”86种.认为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特有,符合国家重要湿地标准.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湿地作为独特的造景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东洞庭湖湿地人一地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东洞庭湖湿地人一人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东洞庭湖湿地旅游形象的传播途径,包括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形象口号;强化光环区,突破阴影区;借助媒体广告,协调内外传播;精选旅游线路,浓缩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泉州鲤鱼岛湿地是湄洲湾南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泉州鲤鱼岛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对93种鸟类的种类组成、珍稀濒危性、所属动物区系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以加强该区湿地和鸟类的保护,旨在为该区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特征的研究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林业分类经营图为基本资料 ,引用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 ,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提出了南洞庭湖湿地退化及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指标 ,以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鄂西三峡库区包括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等四县市。本文重点讨论生物多样性基本特点 ,保护珍稀的古老植物及三峡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的影响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复合农林业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论述了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哲学观点、主要威胁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运行路径、通道驿站和微观方法等,以及在建立防护林体系中进行复合农林业经营的构想,简述了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所做的工作和今后重点开展的内容,为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复合农林业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场栎属柞树多样性及生态地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属“柞树”指蒙古栎与辽东栎,属于围场地带性建群植物,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围场常见的5类柞树林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柞树林植物多样性显著,林内有多种花灌木、药用植物和国家珍贵树种,其植物多样性因柞树林类型和立地条件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柞树林既是很好的薪炭林和用材林,亦可作为园林树种,在围场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潜在发挥着生物防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昕 《内蒙古林业》2020,(2):F0002-F0002
2020年2月2日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旨在认识湿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特有物种。  相似文献   

19.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不仅养育了一代代湖区人民,而且引来了一群群候鸟。尤其是在那19万公顷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那里的沟港湖汊,水草丰美、鱼类众多和气候温暖潮湿,吸引了上百万只候鸟,东洞庭湖成了鸟的天堂。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不法之徒,对那些万里投奔而来的候鸟,举起了“不见血的屠刀”,把鸟心中的圣地变成屠场,令多少候鸟再也飞不回家了。南来北往洞庭鸟平沙落雁,鹤鸣九皋。东洞庭湖是国际7大湿地之一,历来是南来北往的候鸟的栖息地,每年在东洞庭湖栖息的鸟类数量在300万羽左右,而来此越冬的候鸟则每年多达30万只。…  相似文献   

20.
由全球环境基金赠款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启动,这是我国首次争取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开展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项目将对黑龙江兴凯湖和三江平原、江苏盐城、四川、甘肃若尔盖、湖南东洞庭湖等几个具有全球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