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礼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吾塔木乡库尔贵村红枣种值大户。2001年,他和家人一起背着馍馍口袋从宁夏来到若羌,一家挤在两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辛勤劳作。2003年,宋礼种了7亩红枣,2005年收入3万元。当时,宋礼把3万元捏在口袋里一个月舍不得花,也舍不得存到银行——他在深深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曾经创造财富的人——领导云南红塔集团17年,创造利税近千亿元,并打造了一个无形资产价值400多亿元的红塔山品牌,那时他是一个榜样;这是一个曾经触犯规则获取财富的人,贪污公款,那时他是一个典型,反面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林业》2008,(5):38-38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第一届古代奥运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据说,那时古希腊有个国王叫做埃诺马乌斯,他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公主。为了择婿,他下了一道命令:"谁愿娶我的女儿,就同我作一次战车赛跑,从奥林匹亚跑到伊斯索姆斯,能胜我的,不论其出身如何,我将把女儿嫁给他,他并将继承我的王位。"命令一下,各路英雄云集,纷纷与国王比试,但都败于国王。  相似文献   

4.
奇特的广告     
奇特的广告章和平张正宏章一平在汤姆的饭店背后有一座座绿色的山峦,林木繁茂,鸟语花香,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无数的游人食客,来此观光度假。然而,谁能想像到十年前这里是个什么样子呢?那时,他的饭店所在地,地处偏僻,背靠荒山,根本无风景可言,游人食客更是稀少...  相似文献   

5.
王平山治沟     
山西省闻喜县七里坡村退休干部王平山1989年退休后,先在自家的11亩山坡责任田,投工3000个,平整改造,投资3万元栽梨、杏1700棵。通过两年的辛勤劳动,梨、杏长势喜人。1992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和种种世俗偏见,以过人的胆识筹集了12.7万元,买下了谁见了谁发愁的300亩荒沟。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他对荒沟治理制定了“五年规划”,实施了“工程治理、耕作治理和生物治理”的并用措施,坚持走荒山绿化、果化靠革命化、机械化和水利化之路。 创业伊始,他投资8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掘坑机等农机具,冒着严寒和风沙,经过一个冬春3个多月的苦战,在荒山沟里全部栽上砀山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宁县认真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以个人为主的造林方针,“谁造、谁有、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的林业政策;采取划拨两山(即责任山、自留山),承包、租赁、入股、拍卖“四荒地”使用权等措施;号召、动员和扶持发展个体造林,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截至1999年底,全县22720个个体户造林面积达到38.1万亩,占县属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53%。其中承包16万亩,租赁4.2万亩,拍卖8.8万亩,其它9.1万亩。全县共有各种经济林果9.1万亩,各类干鲜果品年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产值达到2100万元。个体私有经济林木面积…  相似文献   

7.
他,1989年调到林业审判庭工作。6年多来,凭着对林业审判工作的热爱,他身先士卒,年年办案都在70件以上,共挽回损失3O0万元。6年中,他先后两次被省林、法两家评为先进工作者;4次被地林、法两家评为先进工作者;7次受到县委及县林、法两家的表彰。6年里,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高歌了一首首对森林爱的赞歌。他就是辰溪县人民法院林业审判庭庭长谢德武。不度蜜月上瑶山罗子山是辰溪县最高山脉,海拔1300多米。这里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林木是当地瑶族同胞的宝贵财富。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个别利令智昏者在界头林地乱砍…  相似文献   

8.
26年,他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锹一镐挖坑植树,从不间断,26年,他把这片幼林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精。心养护,几乎一日不离地守护在林边树旁;26年,他为了这片绿荫,靠开荒种地.饲养家禽和捡破烂来支付造林开支和家中生活费用,就是在生活极其困难,子女学费都快交不起时,也未打过砍树卖钱的主意。如今,一棵棵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他仍然是两袖清风,家贫如洗。26年来,他义务植树近6万棵,可从来伸手向组织索取过分文报酬,却贡献给团场一座价值约200万元的“绿色银行”。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当代愚公”的75岁高龄的退休职工——邓结…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县胜利营乡陶家夭行政村农民赵银虎,全家八口人,有男女五个劳动力,家住在一个山大沟深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穷地方。前些年,这个村由于大量开荒,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1976~1979年四年共吃国家返销粮28万斤,享受国家救济款1.5万元。面对这种情况,在党的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林业政策感召下,赵银虎认准了治山造林是个方向。1978年,他带头承包了集体的一面荒坡,搞起  相似文献   

10.
今年59岁的尹少华是五原县荣丰乡荣丰林场的农民,1985年他承包了荣丰林场盂王栓的那片沙地,经过辛勤耕耘,靠发展林果业,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的果园里,有梨、桃、李、杏、沙枣等各种果树,梨有十几个品种,年产苹果梨8万斤,他种的李子个儿大,是全县最好的。在他的脚上,1300多亩的流沙被治住,林地覆盖率达60%。2000年,他被评为巴盟“造林模范”。 回首往事,尹少华沉默了,仿佛旧日担沙的扁担重又压在了他的肩上。比他小两岁的老伴李表泣不成声,沉积了太多风沙的泪水喷涌而出:“那时真是太苦了,除了担土就是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北省隆化县茅荆坝乡新局子村通过“谁造林、谁受益、谁管护”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造林大户的典型引路作用,做到组有示范工程、村有典型工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采取盖地膜、施化肥、喷农药、秋涂白、浇冻水等技术措施栽种北京杨和高加索白杨,成活率达到95%以上。目前,累计栽植杨树20万株,落叶松、油松8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85%,人均拥有各种林木1000株,“绿色银行”存款突破2万元。  相似文献   

12.
黄庆知承包了林场1995年种植的20亩龙眼,共600株,1998年收入6万元;他的妻子也承包了15亩,收入3.2万元。这样他们一家仅承包果园一项,便有了9.2万元的收入。在国有东门林场,黄庆知种果树的收入还不算高,比他家高的职工还很多。东门林场近年职工自营经济发展迅猛,1996年人均纯收入1640元;1998年增至2497元,其中仅水果和集资车(用于跑运输)两项收入已达826.04万元。1997年,国家林业部、全国农林工会授予东门林场“全国林业系统职工自营经济先进集体”称号。早在1985年,东门林场的自营经济就开始起步了,主要是发展经济果木林…  相似文献   

13.
那天,朋友问他孩子上几年级了,他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只好如实说:我得回去问问老婆才行。  老父亲离世的那天,他在山上。得了消息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终于来得及见了一面。  记者采访他,约好了在他家堆满啤酒的铺面等,等到6点多,天黑了也没见他回来。  他实在太忙。  忙什么?  1998年,他投资140万元,租下了1.8万亩荒山,挖坑备耕。  1999年,他向银行申请扶贫贷款200万元,把租赁的山地全种上巨尾桉。  2000年,他向群众租山1万亩,第二年春备耕,计划全部种上。  2001年1月,他又向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14.
孙庆发同志是1960年毕业于扎兰屯林校的营林专业干部。27年来,他一直在基层工作,对事业的爱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1979年,他担任了育林林场副主任。他上任前,这个仅有劳力百余人、施业区面积4万多公顷的过伐林场已亏损39万元。而今年初,全林场已盈利12万元,这里不知倾注了孙庆发同志多少心血。库都尔林业局“4·20”火灾给育林林场带来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在处理善后工作中,孙庆发依旧那样精力充沛。但是,你可知道,他是强忍悲痛,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啊。今年4月20日,为了扑灭一场外来山火,育林林场一支连续奋战了40个  相似文献   

15.
神奇美丽的湘西,有个如诗一般的地名——玻璃场,并非这里盛产玻璃得名,只因这里是州委、州政府山地开发试验基地之一,出了个挖金刨银的拓荒牛、药材开发大户——一张发客。这条憨厚倔强的土家汉子,家住革命老苏区保靖县普戎乡牙吾村。他曾当过药匠,做个泥水工,跑过湖北,进过四川,走南闯北混了15年,吝啬的财神爷连个子儿也没给他。1989年,他毅然放弃了桑植国营四门岩林场6O0元月薪的优厚待遇,他想自己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回到了山旮旯牙吾村,东拉西凑筹集了几千元资金,并把自己的一家5四人赖以糊口的6亩多田土搭进去,调换村…  相似文献   

16.
得雨活茶是人民大会堂的特供国宴茶,不光是两会代表委员喝,连中南海的领导都在喝。在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期间,记者专门采访了得雨活茶的主人——刘浩元。在京西宾馆的房间里,初次见到刘浩元,他健谈爽朗,思路敏捷,说话节奏也很快。一谈起绿色话题,他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他的观念是绿色的,他的理论是绿色的,他的产品是绿色的,甚至这次他的议案《绿化农村要成国策》也是绿色的。他说:“我一生都在追求绿色,因为绿色就是生命的主色。”2004年3月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对他的专访——《山盟海誓皆为绿》,纪录了他为绿色事业所做的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藤县八角主产地古龙镇古龙村了解到,该镇交通管理站站长祝海家责任山上有一株挂十一个角果实的八角果树,于是专程到这株树下了解、拍照。祝海说,这片八角林是孤年代分责任山时领到的,那时就发现整片八角林只有这株长的果都是十一个角,每年生果产量都保持在50至300斤(一般八角树产果50公斤左右),出售干果时老板都愿加价0.5元收购。现在有人愿出4元一株买他这株八角的苗,而普通八角亩只能卖0.5至0.6元一株。据推测,这株树的直径有33厘米左右,高约十五六米,生果比一般的八角生果大。笔者认为值得培育推广。十一个角的…  相似文献   

18.
苏克 《林业建设》1997,(1):57-59
梧州木材厂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我们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经过不懈奋斗,企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整体实力都有了质的飞跃。──1996年与1989年比较,企业产值由300多万元增加到1.1亿元;企业效益由在亏损和微利之间徘徊增加到年利税100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直线提高,由约0.4万元增加到20万元;企业固定资产由2O0万元增加到13000万元,增加了64倍。──企业产品结构得到大幅度的调整,由原来的生产锯材、硬质纤维板及其它零星产品为主逐步拓展到拥有相当规模,装备精良的刨花板、贴面板、家具、甲…  相似文献   

19.
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茫茫林海中,平江县国有芦头林场酷似一艘巨舰。这家岳阳市最大的国有林场.现有职工540人.村民608人.拥有山地6670公顷.森林蓄积量27万立方米。然而.曾几何时.就是这艘巨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风雨飘摇.迷失方向。直到最近两年.它才找正航向.搏风击浪.扬帆远航.谱写新章:两年来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上缴税费300万元.实现利润刚万元:保持年经济增长速度6.7%,林场连续两年被市、县林业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林场能有今日的辉煌.离不开他的掌舵人——一场长邱武东。笔者在该场采访时.职工们不断讲…  相似文献   

20.
陈堆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场长。他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林场管理结合起来,推行“减员增效、工效挂钩”的制度,转 换了林场的经营机制,把一个场小(3.7万亩)、地瘦、人多的小型国有林场,变成了活立木蓄积以每年3.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经济收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的“全国百佳林场”,其中多种经营收入翻了三番,2002年实现产值819万元,销售利润218万元,他本人也获得首届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