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白头白嘴病1.1病原与症状 病原为粘球菌属一新种,与鱼害粘球菌的形态相似。主要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明显可见“白头白嘴”症状。取出水面观察,症状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鱼病诊断中,往往有不少症状相似,但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不同,或病原体不同,或几病交叉感染侵害鱼体。在没有显微镜、解剖镜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判断相似症状的疑难鱼病.笔者总结10多年诊断经验和查阅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供水产同仁参考。 一、鱼在池边聚集周游或头撞岸边的症状。这可能是跑马病、白头白嘴病、车轮虫病或泛池、中毒。泛池往往还有鱼类狂游乱窜或横卧水面,嚎死的鱼,嘴下唇突出;而中毒则是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包括野杂鱼在内),有的死鱼眼球充血或突出。跑马病仅在池周狂游,驱之难散,是因食料不足而引起的;细菌性的白头白嘴病应在池边仔细观察,病鱼头顶和嘴周围发白,时常浮于水面;如果仅嘴周围发白,而头部呈红色,鳃盖张开、鳃丝鲜红的则应是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3.
鱼种培育的旺季。白头自嘴病对家养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尤以夏花草鱼最易发生。它是由一种粘球菌芎I起的。病鱼额部和嘴周围色素减退。呈现白头白嘴状(此症状病鱼拿出水面不易观察,在水中观察反而明显),病情严重的。在病灶部位发生溃烂。病鱼体瘦发黑.散游池岸水面四周。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4.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的病毒性鱼病。其主妻症状是病鱼体表充血。口腔。下颚。头顶部或脑眶周围充血发红。并可根据病鱼的症状表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充血症状。但肌肉明显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出现“白鳃”。  相似文献   

5.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3,28(8):34-36
病原为粘球菌属一新种,与鱼害粘球菌的形态相似,草、青、鲢、鳙等鱼苗和夏花均能发生,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水中观察可见病鱼呈“白头白嘴”状。  相似文献   

6.
白嘴病是对养殖红鳍东方(?)危害比较大的病毒性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感染率也很高。 症状:患鱼反应过敏,狂游,时见互相撕咬。用抄  相似文献   

7.
<正> 1 口白病此病于1981年前后首次在红鳍东方鲀养殖场发现。流行于高温期。患病鱼以0~1龄为主,鱼群持续死亡期长,且死亡率高。是现在红鳍东方鲀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症状:鱼感染此病,先是口唇部变黑,然后溃疡、白化,继而露出上下颚的齿槽,呈“烂嘴”状。内部症状为肝脏出血及线状出血痕迹。特别是可以观察到患病鱼特异的狂乱游动行为。  相似文献   

8.
1病毒性疾病(白口病)该病是病毒感染症,流行于高温期,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可造成鱼群大量死亡,是红鳍东方鲀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症状:病鱼首先口部发黑,然后变成溃疡状白化,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呈“烂嘴”状。内部表现为肝脏  相似文献   

9.
各地消息     
湖北用满水清塘防治鱼苗白头白嘴病和红头白嘴病白头白嘴和红头白嘴病是本场近十年来鱼苗阶段危害最大的二种鱼病,损失的草鱼苗种数量很大。今年我们试行保留“老水”满水清塘和肥水下苗稀养速成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队162亩(计43口)鱼苗池没有一口池发生过这二种鱼病。  相似文献   

10.
【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根据它们对寄主的侵袭部位和致病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侵袭鱼体表的车轮虫,大约有8~9种,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此类虫体个体较大。另一类为侵袭鳃瓣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等,这一类虫体一般较小。【症状】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欲称“跑马病”。【诊断】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鳃和嘴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  相似文献   

11.
白头白嘴病及其防治白头白嘴病是鱼类夏花阶段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鱼种一旦发生此病,死亡率极高,一日之间成千上万大量死亡也不罕见。主要症状。此病是由粘细菌引起的皮肤病。鱼种染病后,离群独游,且体色变黑,条件反射极为迟钝。将病鱼...  相似文献   

12.
李美玲 《科学养鱼》2023,(10):53-54
<正>近几年越冬后的大宗淡水鱼都出现了集中的暴发性死亡,尤其是草鱼、斑点叉尾、黄颡鱼、加州鲈和异育银鲫等吃食性鱼发生所谓的“越冬综合征”,主要症状大都表现为:肿嘴肿眼,头部眼眶周围肿胀、淤血至溃烂,有的眼球白浊凸出,上皮组织脱落,体表有充血、溃烂,尾柄到尾鳍发白、红肿乃至于溃烂。部分病鱼还伴随着水霉继发感染。这些统称为“越冬综合征”,主要是由秋季和越冬期间管理不当所暴发出的疾病。笔者对鱼的“越冬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翘嘴红鲌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翘嘴红鲌是有名的“太湖三白”之一。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开展鱼白鱼人工养殖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7,(12):27-28
白头白嘴和红头白嘴病是本场近十年来鱼苗阶段危害最大的二种鱼病,损失的草鱼苗种数量很大。今年我们试行保留“老水”满水清塘和肥水下苗稀养速成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队162亩(计43口)鱼苗池没有一口池发生过这二种鱼病。  相似文献   

15.
用辣蓼预防白头白嘴病效果较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蓼预防白头白嘴病效果较好白头白嘴病在草、青鱼夏花、鱼苗阶段均易发生,尤其是鱼苗下池1周后更为严重。白头白嘴病一旦发生后,发病速度快,死亡率也高,因此预防该病是鱼苗鱼种培育期间不可忽视的一环节。预防白头嘴病方法比较适用的有生石灰预防法及最近使用的辣...  相似文献   

16.
扬琼 《内陆水产》1986,(5):35-35
白头白嘴病不仅是夏花鱼种培育阶段的严重疾病之一,而且在某些地区的某些鱼池里已成为习惯性和常发性。即这种病每年发生在这些鱼池的夏花鱼种阶段,或者在这些鱼池里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出现。邵阳地区一些渔农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用食盐治疗这种顽固性白头白嘴病的方法效果很好。其做法是:在鱼苗下池前,每亩水深1米用食盐15公斤,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18.
进入炎热的夏秋季,正值各种鱼类生长高峰时期,但也是各种鱼病多发季节;随着水温升高,各种病原体大量繁殖,如果预防不当,就会造成鱼病暴发,酿成巨大的损失。通过调查发现,我区历年来夏秋季常发的鱼病主要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一些细菌性鱼病及锚头鳋、鱼鲺等一些寄生性鱼病。为此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养殖产量的高产与稳产。下面就高温季节一些常发鱼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作一下介绍:生了病的鱼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活动和体色上。普遍的症状是早上巡塘时,…  相似文献   

19.
翘嘴红鱼自又名“翘嘴鲃”,在环太湖地区统称为太湖翘嘴红鱼自,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该鱼为鱼中上品,肉质细嫩,鲜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目前,翘嘴红鱼自的市场价格较高,而且随着近年来苗种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饲料投喂技术的解决,翘嘴红鱼自的养殖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又一个新热点,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20.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