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绒毛尿囊膜渗透法给鸡胚接种病毒,收获感染的胎儿及绒毛尿囊膜,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炎(B87株)活疫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和尿囊腔接种法,可降低鸡胚早死率且无存活鸡胚,提高了鸡胚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渗透法给鸡胚接种病毒,收获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制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和尿囊腔接种法可降低鸡胚的早死亡率,提高鸡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量。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尿囊腔接种法和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将IBD B87株接种鸡胚,并对不同叶段收获的胎儿测定ELD50。对比其结果发现,尿囊腔接种也能达到绒毛尿囊膜接种的效果,病毒含量妻≥10^5.0 ELD50,且两种接种方法均在66—96h之间出现死亡高峰。经病毒含量测定,该时段死亡胎儿较其它叶段死亡的胎儿病毒含量高出1.5倍以上,表明尿囊腔接种可以用于IBD B87株种毒的繁殖。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在生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时,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和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工艺生产成品。由于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早死胚多,而且工艺比较繁琐,所以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在生产中多采用尿囊腔接种方法,但尿囊腔接种后病毒繁殖时间要比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后延长1~2 d,增加了孵化成本,而且绒毛尿囊膜病变(增厚、水肿等)也不如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后产生的病变严重(膜重)。为此,借鉴了鸡痘鹌鹑化弱毒活疫苗的新生产工艺———鸡胚绒毛尿囊膜渗透法[1],并将此方法用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5.
1病原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1日龄肉用雏鸡足垫内接种,第二天即可引起局部红肿等典型的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方法,即绒毛尿囊膜渗透法来制备鸡痘鹌鹑化弱毒活疫苗.此法不必做人工气室,减少了鸡胚早死率及人为污染率,减化了生产工艺并使鸡胚利用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生产中,用尿囊腔接种法代替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收获的胚液和绒毛尿囊膜的含毒量(EID5D)均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对制苗的要求,提高了种蛋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呼肠孤病毒能在鸡胚内生长,可经接种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进行繁殖。通过对比不同的接种和收获方式(绒毛尿囊膜接种收获尿囊液、绒毛尿囊膜接种收获绒毛尿囊膜、卵黄囊接种收获尿囊液、卵黄囊接种收获绒毛尿囊膜)所收获的病毒样品对病毒效价、病毒稳定性、对雏鸡毒力、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在繁殖呼肠孤病毒时使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收获绒毛尿囊膜的效果最佳,为呼肠孤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发病鸡群分离一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NM98a),并用分离株和ILT王岗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尿囊腔及鸡胚肾细胞上培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LTV经不同途径接种鸡胚和鸡胚肾细胞上培养,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肾细胞上引起的病变不同,但最终增殖达到的感染性病毒量没有明显区别。鸡胚尿囊腔接种是ILTV增殖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尿囊腔接种方法相比,用绒毛尿囊膜渗透接种的方法感染鸡胚,收获胚液制备疫苗,解决了接种后部分鸡胚在规定时间内不死的问题,可明显提高鸡胚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