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泥鳅几项正常血液指标及其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未宇 《水产科学》2004,23(8):15-17
以60尾泥鳅为材料,测定了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值、白细胞分类记数、红细胞脆性与红细胞大小等正常血液指标,并统计了性别对其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红细胞数为(227 28±43 96)×104个 mm3;白细胞数为(2 56±0 86)×104个 mm3;血红蛋白含量为(12 26±1 89)g 100m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占(28 67±8 27)%,血栓细胞占(26 46±5 33)%,中性粒细胞占(43 83±8 37)%;而单核细胞、嗜碱性白细胞以及嗜酸性白细胞观测到的数目很少;红细胞最大抵抗强度为(0 31±0 04)g 100ml;红细胞大小(长径×短径)为:(11 50±1 55)μm×(8 66±1 29)μm;红细胞核大小(长径×短径)为:(5 59±1 04)μm×(3 90±0 89)μm。性别对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核大小均有显著影响,对其它的血液常数指标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繁殖季节大鳍鳠血液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张健 《水利渔业》2007,27(2):31-33
对嘉陵江繁殖季节内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11项血液指标值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是:红细胞(RBC)的平均值为(1.246±0.208)×1012个/L;白细胞(WBC)的平均值为(2.643±0.696)×1010个/L;血红蛋白(Hb)的平均值为5.905±1.035 mg/100 mL;血球沉降率(ESR)的平均值为2.493±0.718 mm/h;红细胞比积(H t)的平均值为20.567%±4.974%;红细胞的脆性(Eof)在0.362%±0.035%氯化钠溶液中开始溶解,在0.211%±0.028%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红细胞的长径(CL)的平均值为12.356±1.579μm、短径(CS)的平均值为8.895±1.155μm;红细胞核的长径(NL)的平均值为4.523±0.607μm、短径(NS)的平均值为3.810±0.485μ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平均值为15.429%±5.15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平均值为(1.671±0.453)×10-4μm3;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的平均值为(4.842±1.060)×10-8mg,且雌雄之间血液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还将繁殖季节内大鳍鳠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乌鳢血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乌鳢的红、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乌鳢的红细胞数为(369.83±51.03)万个/mm3;白细胞数为(5.88±1.27)万个/mm3;血红蛋白为(9.54±0.61)g/100m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占(58.23±5.67)%;嗜中性细胞占(28.10±4.36)%;单核细胞占(9.10±4.02)%;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观测到的数目很少;血沉为(1.50±0.12)mm/h;红细胞膜最大抵抗值为(0.38±0.02)%;红细胞大小为(10.02±0.52)μm×(7.01±0.24)μm(长径×短径);红细胞核为(4.22±0.27)μm×(1.96±0.18)μm(长径×短径)。  相似文献   

4.
韩英  王琨  张澜澜  刘蔓 《淡水渔业》2007,37(6):52-55
对三倍体和二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红细胞大小(长、短径值和体积)、形态及部分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和白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红细胞体积与二倍体比值为1.51∶1,细胞核大小与二倍体比值为1.49∶1,与理论值(1.5∶1)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3,呈现出椭圆形;三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0,呈现出明显的长椭圆形,并有19%的红细胞有哑铃形或分裂的细胞核,这可作为区别二倍体鱼类的一个重要鉴定标志。三倍体虹鳟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脆性明显小于二倍体(P<0.05),而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与二倍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的测定及血细胞结构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红细胞(RBC):179×10~4/mm~3;白细胞(WBC):7.22×10~4/mm3,血红蛋白含量(Hb):6.4g/100ml;红细胞脆性(开始溶×完全溶):0.333Nacl%×0.217Nacl%;红细胞大小(长×短):13.69×10.20um~2;红细胞核大小(长×短):5.51×3.39um~2。白细胞的百分式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嗜中性细胞次之,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极少。此外,还对淡水鲳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数量、形态、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20尾点带石斑鱼进行了血液指标、血细胞分类和发生的研究。血液指标经测定:红细胞密度为(1.89±0.48)×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65±0.34)×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7.11±0.67)g/L;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为(0.54±0.02)%,红细胞比容为(36.7±0.67)%,红细胞沉降率为(2.50±0.25)mm/h。利用Wright’s-Giemsa混染法对点带石斑鱼外周血液以及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四种造血组织染色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包括未成熟的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13±6.99)%、(48.97±7.42)%、(21.03±4.42)%和(6.87±2.27)%。点带石斑鱼的头肾、体肾和脾脏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肝脏未观察到原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血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的血象。红细胞数为(1.29±0.42)×1012/L。白细胞数为(1.22±0.44)±109/L。血红蛋白为(8.66±1.95)g%。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依次为:中性粒细胞(47.1±11.3)%、淋巴细胞(29.4±13.5)%,嗜天青粒细胞(15.0±6.3)%、嗜碱性粒细胞(7.8±2.8)%、单核细胞(0.67±0.67)%、嗜酸性粒细胞(0.15±0.26)%。中性粒细胞核指数为0.7651±0.1013。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对鲤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健康鲤鱼,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表明:红细胞脆性、白细胞计数极显著增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血沉速率加快明显;红细胞显著大于正常值但红细胞核大小无明显变化。感染鲤生化指标变化也很显著,总蛋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极显著升高;甘油三酯下降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Diff-Quik染色法对中华鳖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用DP-71显微成像系统采集血片细胞显微图像,经Image-proExpress5.1测量和分析中华鳖各类血细胞大小、比例。结果表明:①Diff-Quik染色后中华鳖各类血细胞核质染色差别明显,核质界面明显,各类白细胞的颗粒明显、易分辨。②中华鳖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大小分别为17.86μm×12.43μm、16.26μm×13.67μm、12.28μm×10.98μm、14.63μm×12.83μm。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4.7、13.72、6.22和24.72,嗜碱性粒细胞仅为0.65。③比较Diff-Quik法、Giemsa法、Wright-Giemsa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3种染色方法在细胞大小及白细胞分类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从核质界面、细胞颗粒特征性染色等来看,Diff-Quik法和Giemsa法优于Wright-Giemsa法。Diff-Quik法染色快捷、核质和颗粒染色清晰度更高,是一种适合大量标本快速染色的染色法,可适用于中华鳖的血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10.
徐未宇 《水利渔业》2005,25(3):30-3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对泥鳅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在5mg/L时,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红细胞脆性、血红蛋白等各项血液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但当浓度大于10mg/L时,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红细胞、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不同倍性团头鲂的红细胞形态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团头鲂多倍体(同源4n和倍间3n)的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2n)团头鲂(P〈0.05)。其中,倍间三倍体团头鲂每毫升血液的红细胞数为二倍体的78.95%,而同源四倍体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仅为2n团头鲂的56.87%。(2)团头鲂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红细胞短径和长径、核短径和长径、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2n团头鲂的1.97倍和1.39倍。(3)团头鲂同源四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明显低于二倍体和倍间三倍体团头鲂(P〈0.05);倍间三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要多于二倍体团头鲂(P〈0.05),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在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团头鲂同源四倍体中还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异常红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用微生态制剂EM作为饲料添加荆饲养大口鲶,经40天的试验,测定其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白细胞分类记数、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比积)。结果显示:试验组大口鲶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EM能改善大口鲶的血液学指标,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体长9·7~12·0cm、平均体重8·3g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16d状态下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红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67·5%,63·0%、61·3%和60·5%,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的体积变大,饥饿到第16d时,红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分别比正常摄食时增加了2·8%和13·0%;白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白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114·3%、121·7%、137·1%和139·4%;白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饥饿到第16d时,其长径和短径分别是正常摄食时的88·2%和89·4%,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含量在前8d的饥饿中是下降的,之后出现上升;红细胞的脆性在饥饿前期有所下降,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红细胞的沉降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加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工诱导的大黄鱼三倍体与正常数大黄鱼二倍体的血液血细胞常值测定,并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25.2~29.2cm,体重180.0~331.0g的二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2.33±0.12(×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23.65±2.45(×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42.50±7.14(×109个/L)。体长25.2~27.5cm,体重224.0~281.0g的三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1.22±0.18(×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31.19±3.52(×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29.25±5.91(×109个/L)。分析比较大黄鱼二倍体、三倍体各项血液生理指标,除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经培养稀释的菌液,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后,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红细胞数量为(1.21±0.08)×1012个/L,血栓细胞数量(189.00±5.19)×1012个/L,较健康香鱼红细胞[(2.41±0.16)×1012个/L]、血栓细胞[(380.0±20.00)×1012个/L]呈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减少(P0.05),而白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P0.05)。染病香鱼总蛋白为(47.56±2.63)g/L,健康鱼为(49.23±3.06)g/L,经检验无显著差异;而碱性磷酸酶、Cl-、Ca2+等3项血液生化指标值均呈极显著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6.
军曹鱼稚鱼外周血细胞及其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出膜后第60天的军曹鱼外周血液为材料,利用光镜显微技术研究了其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外周血液包括5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血细胞计数测得红细胞密度为(2.97±0.82)×109ind.mL-1,白细胞密度为(1.39±0.94)×106ind.mL-1,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00±8.51)%、(17.59±4.28)%、(4.78±1.37)%和(24.63±4.08)%。未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血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红细胞数量远远大于白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单核细胞数量最少。实验还观察到处于分裂状态的红细胞、细胞表面有伪足样胞突的小淋巴细胞和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突起的大淋巴细胞、核呈多种形态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不同形态的血栓细胞等。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12)
采用饱和盐漂浮法对半圈养黑凤鸡消化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盲肠、直肠)球虫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其7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黑凤鸡不同消化道中均有球虫感染,十二指肠内球虫数量为(27.09±21.29)个/g,最大值为87个/g;(2)黑凤鸡血液红细胞数为13.5×1012/L,白细胞数为29.3×109/L,血红蛋白含量为52.91 g/L,红细胞压积为0.37 L/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7.92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58.73 g/L,红细胞平均体积为154.20 f L。  相似文献   

18.
盐度驯化下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中性粒细胞含量(NEUT)、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度条件下,红细胞总数(RBC)、血栓细胞总数(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养殖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其它血液指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显示,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中性粒细胞(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通过盐度驯化后血液生理学分析,史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28的盐水中生存。  相似文献   

19.
班红琴  吴垠 《河北渔业》2011,(12):7-12,43
<正>血液是鱼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营养和对环境的适应状况[1]。虹鳟从淡水过渡到海水,即在盐度驯化过程中,其机体血液成分必然会产生相应生理变化,如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等[2-3]。红细胞脆性是表示红细胞膜对  相似文献   

20.
血液与机体的代谢、营养状况、疾病及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捕捞活动会促使鱼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对体长(19.83±3.56)cm、体质量为(57.12±21.56)g的台湾泥鳅进行捕捞实验,分别在捕捞后0和4小时状态下的某些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捕捞后0小时相比,捕捞后4小时,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下降,特别是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尤其是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