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是一种由于局部海区的浮游生物突发性地急剧繁殖并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海水颜色异常和发臭现象。赤潮,顾名思义是红色的。但实际上,赤潮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这要看引起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砖红色,由某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5年2月(冬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及2016年4月(春季)海陵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132种和浮游幼虫14类,其中桡足类最多(54种)。浮游动物群落在两个相邻调查季节间无相同优势种,显示了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除夜光虫(Nocitiluca scintillans)外,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春秋季高于冬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海陵湾夜光虫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并大量繁殖,夏秋季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以夜光虫为主的原生动物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海陵湾夜光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赤潮是一种生物现象,海洋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主要由Pyrod inium、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膝沟藻以及短裸甲藻(Gymno-dinium)等属种类所引起的。这些种类大量繁殖,当每毫升数量达到好几百个时,海水色泽变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的河口沿岸,对虾养殖面积大,为群众致富起了很大作用,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当前对虾养殖难度较大,低盐度养虾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水源较复杂、盐度变化大、水中高富营养化、生物种类繁杂、病源多。除了海水的一些有害生物种类之外,在水中能繁殖大量的淡水或半咸水的种类,尤其大量繁殖蓝藻,引发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智韬 《海洋渔业》1988,10(1):33-33
<正> 1987年8月上旬,浙江省嵊泗县构杞海区发生大面积赤潮,海水比重降至1.015,水色呈红褐色,镜检中发现有大量夜光虫、甲藻相赤潮生物,造成海湾扇贝大量死亡。未分笼养殖的稚贝死亡率高达70%以上,养殖的大、小鲍鱼全部中毒死亡,岩礁上的部分贻贝也发生死亡.从  相似文献   

6.
赤潮     
慕珠 《海洋渔业》1987,9(5):197-197
<正> 赤潮,又称红潮。是一种局部海区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也会在淡水中出现。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常见的有赤潮虫、鼎形虫、夜光虫、裸沟虫、铠甲虫、中溢虫、束毛藻、微型原甲藻、裸甲藻、红颤藻、角毛藻、骨条藻等。赤潮大多发生在水温高、  相似文献   

7.
<正> 赤潮水俗称“臭水”,有些地方称“东洋水”、“王潮水”,因常发生在桂花盛开季节,故罗源湾的渔民习惯地称它为“桂花水”。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浮游动物夜光虫(Noctiluca Sp.)的大量繁殖所致。1979年闽东相当面积的紫菜在9月中旬采苗后,由于  相似文献   

8.
姜卓 《内陆水产》2014,(10):66-66
4"夜光水"的发生与调控 【产生原因】由夜光藻(又称夜光虫)引起,因其在夜间受海水波动刺激能发光得名,是主要的赤潮种类之一。 【主要危害】每年的3-6月份和9-11月份,养殖池塘进水时往往带进夜光藻。作为一种异养生物,夜光藻细胞圆形呈囊状,没有外壳,没有叶绿体,具有一条能动的触手,以吞噬其它生物或微小颗粒为生,如浮游植物(如四爿藻、蓝藻)、水蚤的卵、小的鱼卵等。  相似文献   

9.
正(2)浮游植物优势种分析。扇贝保苗池浮游植物优势度种类较少,但并未出现绝对优势种(≥0.10)。在保苗前期(4月2-13日),来自海水的中肋骨条藻占据主要优势,此时水温等条件适宜其生长,使其大量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强的改变,硅藻的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导致其繁殖速率降低,再加上后期定期向扇贝保苗池中投入大量浮游植物饵料,优势种发生更迭,以饵料中的小球藻、单鞭金藻以及等鞭金藻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徐艳 《水产科技》1992,(5):31-32
微藻是指藻类中那些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形态结构的种类。微藻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无论海水、淡水、寒带、热带,微藻种类无所不在,当它们大量繁殖使水形成色彩时,人们才能用肉眼看到。微藻虽然个体微小,却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还含有鱼、肉、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所缺乏的特殊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掌握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07—2008年在大亚湾开展的4个航次124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更替频繁;(2)优势种组成简单,季节变化明显,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与过去相比,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但种类和优势种的更替率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单一种优势地位明显提高。大亚湾生态环境随季节的变幅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海水温度的升高,改变了大亚湾暖水性浮游动物种类的生活周期;而且营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赤潮种类夜光虫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克氏双锯鱼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雀鲷科(Pomacentrid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俗名双带小丑,是小丑鱼家族的一员,属于珊瑚礁鱼类。小丑鱼是热带海水观赏鱼的重要种类之一,是珊瑚礁中可爱的小精灵,全世界共发现有28种。近年来,以小丑鱼为代表的海水观赏鱼繁殖技术有了较大突破,小丑鱼繁殖产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具有繁殖周期长,对营养需求低,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是广盐性种类,能在海水里生长,也能在淡水中生长,也是解决目前海水病毒性虾病一个重要的途径。笔者于2001年4月份在福建省平  相似文献   

14.
赤潮现象及其对养虾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一些单细胞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并高密度集中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不同的赤潮生物种群所引起的赤潮颜色也不相同,但在赤潮盛期一般都伴随着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海水经济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三十年来,海水养殖方式与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海水经济鱼类缺乏优良品种,大多数养殖种类为野生种或半野生种,许多养殖种群在累代繁殖后,出现品质退化、生长速度慢、发病率高等不良症状,严重地阻碍着海水经济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强海水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5,(12):71-71
将天然海水放到水族箱以后,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制约因素消失,许多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侵袭鱼体,使珊瑚礁鱼死亡,故从大海里取来的天然海水一定要加以处理才能使用,现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春季又是投苗的高峰期,海水养殖投放一些青蟹混养,可以有效地控制钉螺大量繁殖。对此技术,广东省雷州市东里镇对虾养殖户邓武昭屡试不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将天然海水放到水族箱以后,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制约因素消失,许多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侵袭鱼体,使珊瑚礁鱼死亡。故从大海里取来的天然海水一定要加以处理才能使用。现介绍几种处理方法。1.密封处理法将装海水的塑料桶放在阴暗处,盖紧盖子,保持一定温度,静置3个星期。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黄骅县今年8月初在歧口沿海发现赤潮。主潮带长为55公里、宽5公里、厚度在2—2.3米左右。赤潮亦称红潮,是由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其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是鱼类、甲壳类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它具有营养丰富、大小适宜、繁殖迅速、容易培养等优点,是理想的动物性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