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2017年以来的225份调研数据,以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当前小农户生产的施肥现状、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化肥减施潜力,以期为区域花椒生产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重庆花椒平均产量为8.66 t/hm2,产量潜力为16.7 t/hm2,产量差达8.02 t/hm2,当前椒农平均生产水平仅实现了产量潜力的52%,高、中、低产农户的产量差分别为3.11、7.84、12.2 t/hm2;椒园氮、磷、钾化肥用量分别为N 283 kg/hm2、P2O5 182 kg/hm2、K2O 237 kg /hm2。高产组椒农的化肥减施潜力大,其氮、磷和钾肥可分别减施36%、19%和16%;农户平均施肥以及中、低产组农户施肥水平均低于线性-平台模型拟合的合理施肥量,高产组农户是化肥减量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对象。当前生产条件下,优化施肥量(氮肥N 299 kg/hm2,磷肥P2O5 228 kg/hm2,钾肥K2O 307 kg/hm2)、施肥次数(4~5次)、种植密度(密植,2000株/hm2以上)和整枝管理(果枝长度1.5 m以上,单株结果枝条数47~48条/株)能有效削减花椒产量差15.4%~43.3%;其中,施肥量、施肥次数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因素,三者的贡献率高达52%。综上所述,重庆花椒生产上农户间产量、施肥量差异较大,提升农户科学施肥认识、整枝管理水平、耕地保护意识以及合理密植观念有利于削减花椒产量差和提高花椒生产效率,同时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氮、磷、钾肥配施对胡麻生长的影响,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3种施肥梯度下胡麻经济性状、产量、增产率、肥料贡献率和产投比等的变化,并进行胡麻产量肥效模型函数拟合。结果表明:低氮、磷、钾和中氮、磷、钾施肥水平有利于提高胡麻经济性状指标;施氮、磷、钾处理下胡麻产量较不施氮、磷、钾肥处理提高了4.95%~24.07%,胡麻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长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75、67.5、72 kg/hm2时胡麻产量最高;钾肥对胡麻产量的贡献大于氮肥和磷肥,高磷具有明显的减产效应;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最高施肥量为:N 69.1 kg/hm2,P2O5 51.5 kg/hm2,K2O 63.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39.6 kg/hm2,P2O5 26.5 kg/hm2,K2O 25.7 kg/hm2。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长武县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常态降水条件下旱地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趋势面分析,建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的趋势面模型,找出该地区得到小麦产量较高的施肥配比,以及产量最大值时施肥配比。结果发现,施氮量178.169 kg/hm2,施磷量198.405 kg/hm2时小麦产量取得最大值(6152.6 kg/hm2)。可利用所得趋势面模型对常态年不同氮磷配比的小麦产量做出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冷旭  李仙岳  郭宇  丁宗江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4):325-332,341
为明确干旱区最优覆盖地膜类型和施氮制度,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木垒滩节水试验站进行为期2年的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农田不同施氮量试验。在高氮水平(传统施氮336 kg/hm2)下设置3种覆膜处理,包括塑料地膜(PFM3)、生物降解地膜(BFM3)和无膜覆盖处理(NFM3);同时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设立3个施氮水平,包括中氮(BFM2,276 kg/hm2)、低氮(BFM1,216 kg/hm2)和不施氮(BFM0,0 kg/hm2),共6个处理。利用2年观测的产量、吸氮量和氮淋失量对DNDC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基于改进的TOPSIS方法对地膜类型和施肥制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NDC模型对地膜覆盖及氮肥调控下作物生长与氮素迁移较为敏感,产量、吸氮量与氮淋失量模拟的EFR2均大于0.83,NRMSE均小于20%,能够为作物生产力与资源利用进行预测和评估。随施氮量增加,所有覆膜处理的氮淋失量呈线性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106 kg/hm2时,氮肥利用率达到峰值;当施氮量增加至256 kg/hm2时,覆膜处理的产量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同时生物降解地膜的净收益也达到最大值;但其成本高,导致净收益比塑料地膜降低6.84%,比无膜覆盖处理提高3.17%。塑料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的氮淋失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无明显差异,均大于无膜覆盖处理,平均提高8.22%~26.69%。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产量、氮淋失量、残膜量、氮肥利用率和净收益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施用氮肥231~256 kg/hm2是干旱地区较合理的覆膜施氮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收集了大量的大豆试验数据(1998~ 2017年)基础上,通过拟合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得出最佳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春大豆和夏大豆的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 2 610和 2 724 kg/hm2。夏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96 kg/hm2、P2O5 80 kg/hm2和K2O 126 kg/hm2;春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71 kg/hm2、P2O5 108 kg/hm2和K2O 74 kg/hm2;实现夏、春大豆高产的最佳密度分别为 27万和 34万株/hm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磷用量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密度;在夏大豆产区,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用量。种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春、夏大豆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同时均应注重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前胡产量和指标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为前胡高效施肥和提产提质提供理论 依据。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N 用量分别为 0、36.8、 73.6 kg/hm2)、磷(P2O5 用量分别为 0、24、48 kg/hm2)、钾(K2O 用量分别为 0、41.6、83.2 kg/hm2)配施对前胡 产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根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 肥相比,合理配施可提升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加根部氮、磷、钾积累量,促进产量增加,提高白花前胡甲 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含量。配施后,前胡品质在 12 月下旬最佳。此时,前胡在 T5 处理(N 36.8 kg/hm2, P2O5 48 kg/hm2,K2O 0 kg/hm2)下 3 种指标成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相关要求,且生物量 达到 32.54 g/ 株,与不施肥相比增加了 49.95%。前胡的适宜配施方式为少施氮肥、适量增施磷肥,适宜收获时期 为 12 月下旬,适宜氮磷配施用量为施氮量 36.8 kg/hm2,施磷量 48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和田设施蔬菜的施钾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持续提升当地设施蔬菜的种植效益。以和田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材料,探究施钾量对和田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全生育期钾肥施入量分别为0、288、360、432 kg/hm2。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对番茄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施钾量的对比中,施钾量288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施钾量36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果实Vc含量达到最高值;施钾量432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达到最大值。通过CRITIC法对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定施钾量为360 kg/hm2的处理最优,因此建议和田地区与试验条件相似的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施钾量为360 kg/hm2。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以及不合理的施氮和种植密度导致的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探究垄膜沟播模式下冬小麦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优氮肥密度管理措施。试验设置150 kg/hm2(D1)、187.5 kg/hm2(D2)、225 kg/hm2(D3)3个密度梯度和180 kg/hm2(N1)、270 kg/hm2(N2)、36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N计),通过2 a(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田间试验,研究氮密互作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氮利用效率(nitroge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NP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氮密处理(D1N3)相比,合理增大种植密度和减少施氮量可使抽穗期LAI提高13.93%~67.19%,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增大147.25%和65.29%。2 a产量均在D2N2处理达到最大,平均值11911.93 kg·/hm2,但2 a WUE分别在D2N2和D2N3达到最高,NPFP分别在D2N2和D3N1处理最高。通过拟合分析,2021—2022年冬小麦产量、WUE和NPFP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分别为195.92和260.82 kg/hm2、200.51和249.80 kg/hm2、195.92和187.35 kg/hm2,2022—2023年分别为195.92和257.14 kg/hm2、194.39和286.53 kg/hm2、197.45和183.67 kg/hm2。基于回归模型对产量、WUE和NPFP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种植密度180.45~190.04 kg/hm2、施氮量201.66~256.67 kg/hm2的组合模式为垄膜沟播冬小麦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的氮密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养分供应对基质栽培蔬菜的优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及配施比例对戈壁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获得基质栽培高产优质辣椒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为目标函数,以氮、磷、钾施用量3个因素为因变量,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对辣椒产量的影响排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对辣椒品质综合得分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376.22、164.41、595.31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245.13、115.65、367.13 kg/hm2时,边际品质综合得分效应值降至0。氮磷、氮钾、磷钾互作对产量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对磷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利用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本试验条件下辣椒产量超过53000 kg/hm2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307.7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75.88 kg/hm2。辣椒品质综合评分在84分以上的氮肥施用量为193.12~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74~153.19 kg/hm2,钾肥施用量为289.67~437.25 kg/hm2。综合来看,获得高产优质的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栽培辣椒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37.25 kg/hm2,适宜的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48∶1.54。  相似文献   

10.
定量分析我国不同条件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紫云英配施化肥模式在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单施化肥为对照,通过搜集整理已发表的田间试验数据,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明确紫云英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量化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化肥配施比例、紫云英翻压量、施肥量、土壤理化性状对紫云英配施化肥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产率为4.47%(95%CI,3.16%~5.77%),其中单季稻增产率为4.89%(95%CI,3.01%~6.76%),双季稻增产率为4.06%(95%CI,2.26%~5.87%)。水稻增产率随化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当化肥配施比例≤0.4时,水稻减产4.58%(95%CI,-2.26%~-5.87%)。水稻增产率随紫云英翻压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紫云英翻压量为22500~37500 kg/hm2时,增产率较高。稻田施氮量>180 kg/hm2、施磷量30~60 kg/hm2、施钾量60~120 kg/hm2时,紫云英配施化肥的水稻增产率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土壤全氮含量<1.5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0~2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50 mg/kg,土壤pH 6.5~7.5时,紫云英配施化肥的水稻增产率较高。综上所述,与单施化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土壤pH偏中性条件下增产效果较好。紫云英配施化肥条件下,化肥减施20%~40%,紫云英翻压22500~37500 kg/hm2仍能保证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1.
Eurasian Soil Science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urban soils of the city of Sibay located in the mining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are presented. A specific...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出来后, 即使在室内条件下, 也极易失水干缩, 潮湿环境中又易发霉而腐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种皮上布满纹孔, 水分散失面积很大; 种脐部为疏松的海绵组织, 且营养丰富。据此, 生产上应对种子彻底清洗, 并保存于适当湿度的环境中, 以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内种植的食用仙人掌在土壤墒情较好时也有萎蔫现象发生,通过试验观测和对仙人掌生理习性的分析,发现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温度急剧上升易使仙人掌发生萎蔫现象,并提出了田间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Eurasian Soil Science - Layers were step-by-step removed from macroaggregates (2–1 mm in diameter) of Protocalcic Chernozems via successive abrasion in a revolving rotator during 5, 10, 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9.
Unity of mechanisms of water and wind erosion of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quation for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at which erosion of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begins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accepted and explicitly formulated suppositions and limitations and tes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an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soil-eroding water or wind flow and the interaggregate cohesion in a model homogeneous incoherent soil was confirmed. The limit for the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flow velocity with decreasing size of the soil particles (aggregates) was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d. The first unified equation of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for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in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was derived and experimentally justified.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