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从1981年以来,我县普遍采取“四边桑”和“小桑园”相结合的栽桑形式,积极引导蚕农向蚕桑专业化方向发展,先后有572户蚕农在补齐“四边桑”的同时,选用良桑品种新栽矮干、密植“家庭小桑园”共计834亩。由于加强了肥培管理,栽植当年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蚕桑生产发生了由队营变户营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变化后的新情况,我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变化了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发展“两户”、建设蚕桑基地,以及发展立体农业与商品生产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将栽植单一的“四边桑”调整为“四边桑”、“小桑园”、“大行间作桑”相结合的栽桑路子,选择较适宜于桑树生长发育的土质,栽  相似文献   

3.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4.
<正> 粮、蚕双丰收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40户,198人,人平耕地面积0.8亩。1974年参观学习中江县隆盛公社五大队四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连续10年抓基础,已建成小桑园 29.5亩,“四边桑”、“间种桑”5.2万株。1985年养蚕225.3张,实现了户平养蚕5.6张,人平养蚕1.1张,蚕茧产值30400元,户平收入760元,人平收入150多元。养蚕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大增产,1985年粮食人平达到970斤。全组今年农副业总收入11万元,仅蚕桑一项就占总收入的36.6%,成为锦阳市走蚕桑道路的先进典型。这个组的经验是:1、认识明确,领导重视。他们把栽桑养蚕当成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5.
<正> 我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农民熟悉技术,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 全区有“四边”桑1463万株,小桑园67750亩,总计现有投产桑约9153万余株;1993年发种153842张,总产茧4,475,000  相似文献   

6.
<正> 蓬安县是我省南充地区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1982年的养蚕量、产茧量、单产和人平蚕茧收入已跨入全区前列。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具有发展蚕桑的自然优势,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和多种经营门路少的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他们为了建设蚕桑基地,继续狠抓育苗、栽桑,计划在几年内把蓬安建设成一个蚕茧生产基地县。同时,提高加工深度,改变产品结构,使蚕桑生产向商品化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狠抓基础,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今年计划育苗万亩,利用鸡啄地  相似文献   

7.
<正> 勾秀蓉:系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蚕农。她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治穷致富的重点来抓她,今年养蚕收入三千余元,成为绵阳市蚕桑致富的典型户。落实生产责任制后,针对山区特点,勾秀蓉带领全家10口人,承包耕地10.6亩,除保证粮食生产外,近年来栽植速成丰产小桑园4.4亩,利用田边地角和山坡栽“四边桑”,“围边桑”一万余株。她还总结出一套“头年栽桑,二年嫁接,三年每株产四斤叶”的科学管桑经验。由于实行良桑良法,她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8,(4):48-50
正蚕桑曾是巴中富民强市、财政增收、出口创汇的特色支柱产业。1995年是全市蚕桑产业发展最好的年份,当时全市小桑园和四边桑(15000株折1hm~2)面积达6666. 67hm~2(10万亩),栽桑养蚕乡镇105个,养蚕农户达8. 5万余户,年养蚕27. 5万张,产茧5000t (10万担),蚕农收入上亿元。全市有5个蚕种场,缫丝织绸企业7家,年产生丝700t,织绸180万  相似文献   

9.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0.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1、四川及我市,从六十年代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基础,主要依赖于“四边桑”,并以队营为主,专业队护桑、专业户养蚕,集中售茧,小批量生产.因而.当时蚕茧单产较高,居全川及我市首位,我县团碾乡当时出现养蚕技术高产能手、省人民代表陈华超,具有专用标准蚕房、专用设备,有一定的规模效益.由于生产责任制变化以后,树随地走,承包到户,出现了大量养蚕护桑新手,“四边桑”已被大量出现的成片桑、大行间作桑、小桑园和专业栽桑大户的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所淘汰.如何振兴我县蚕业,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研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优势在四川,我省天府之国,栽桑养蚕,得天独厚。一是多属盆周山区,大部份是丘陵、半山区和山区,大量的梯形田土具有发展“四边桑”的巨大潜力,大量潮地具有发展大行桑的潜力大量的山地具有发展小桑园,间作桑园和成片桑园的潜力;二是四川的水、热、气、光的优势对栽桑养蚕相当适宜,特别是桑树生长周期长,决定了四季蚕基本均等的布局;三是农村经济落后,剩余劳力  相似文献   

14.
栽桑养蚕是武胜传统、资源型优势骨干产业,鼎盛时养蚕曾发种达24万盒,产茧5000吨,蚕桑生产曾名列全省前茅,其四边桑栽桑模式在全省推广。近年来,县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抓住国家西部开发、东桑西移政策的大好时机,在巩固原有桑树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扶贫、生态等项目、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成片桑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部分桑园的生产能力低下,没有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述安岳县华严乡根据浅丘陵地区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开创以大行桑为主、小桑园为辅,积极发展四边桑的新型栽桑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好”是全省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粮蚕双丰收,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邹庙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栽桑养蚕示范村,2013—2020年该村连续6年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呈现阶梯式增长,推动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做法是:以技术服务坚定蚕农发展生产的信心;推广省力化技术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低产桑园进行全面改良提高生产效益;培养专业大户积极发挥生产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蚕桑生产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它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生产环节多。加之目前栽桑养蚕主要以户营为主,具有面对千家万户,量小面广分散的生产经营特点。这不仅给普及和推广蚕桑科技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且直接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影响蚕茧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养蚕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让广大蚕农掌握实用栽桑养蚕生产技术,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省乐至县自1952年栽桑养蚕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农村养蚕人员老龄化和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现有桑树不能充分利用,桑叶浪费大,为此进行桑叶的综合利用,增加桑园单位面积产值势在必行。1乐至县桑树情况经过50多年的发展,乐至县现有成片桑源6666.7万hm~2 6000万株,土边桑、四边桑、屋前屋后桑7500万株。其中投产桑9 000万株,常年养蚕16万张,产茧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射洪农村中,蚕桑大户引导农民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代表了蚕桑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发展“四边桑”、“大行间作桑”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鸡啄地和开垦荒山荒坡,积极发展家庭“小桑园”,为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调查分析了这些大户桑树的结构状况,发现形成蚕桑大户与发展小桑园有密切关系。1987年,射洪县养蚕收入超1000元的户有245户,其中有小桑园的户为186户,占1000元户的79%,拥有小桑园181.98亩,户平0.98亩。见表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资中县玉代乡红豆村8组农民彭文,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事业,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专业户。他于1982年开始育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小桑园5亩,计12000余株,加上原有“四边桑”800余株,共有桑树12800余株,人平2560株。1987年养蚕12.4张(盒),产茧455.4公斤,收入茧款2384.28元。单产茧36.75公斤,单产值189.28元。共育小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