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广猪-沼-桑生态模式发展生态蚕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从明 《中国蚕业》2004,25(3):80-81
传统的蚕桑生产存在着四个问题:一是桑园有机肥少、肥效差;二是蚕沙自然堆放、污染环境;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一般情况下,每户每年约需大柴等燃料3t以上,相当于0.2hm2薪炭林或0.4hm2林地的年生长量;四是1年中蚕业劳作时间少,而在非养蚕季节,劳力、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从2001年秋季开始,我们在本乡响潭村选择10户进行猪-沼-桑生态模式生产技术示范,目前全乡已推广410户,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解决了蚕农的生产生活用能源,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高效有机肥,提高了劳力、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现将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从明 《四川蚕业》2004,32(1):39-41
传统的蚕桑生产存在着四个问题:一是桑园有机肥少、肥效差;二是蚕沙自然堆放,污染环境;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一般情况下,每户每年约需大柴等燃料3吨以上,相当于3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四是一年中  相似文献   

3.
坑房育少回育是节省燃料,桑叶和劳动力的一种有效的养蚕方法,为了摸索经验,我们对坑房少回育进行了试验,现总结于下: 一、试验方法 1、时间:1978年春蚕。 2、地点:本所水南和叉路口两蚕桑队。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於潜镇扶西村毛泉福全家四人,子女在外地工作,夫妻俩共经营承包桑园4468 m2,转包他人桑园1334 m2,2010年后退包桑园1334 m2,改种菜竹1332 m2,是该村最大的栽桑养蚕大户。几年来,确保年年养蚕,期期高产,为本村及周边地区蚕农树立了良好榜样。据2006~2013年养蚕情况调查,年均养蚕23.25张,年均产茧1164.85 kg,张种产茧平均达到50.10kg,平均产茧159.88kg/667m2平均茧款收入4444.35元/667m2(见表1),是我市典型的养蚕高产稳产示范户。  相似文献   

5.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是以养猪、养蚕为主,猪粪和蚕沙(粪)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产出沼肥和沼气;沼肥用来培桑养蚕,沼气照明、加温养蚕,从而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近年来,全南在利用沼肥培桑养蚕中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一)养蚕生产布局 我国土地辽阔,各蚕区的养蚕生产布局存在着很大差异。长江流域蚕区,自4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1年养蚕4~5次;珠江流域蚕区,从3~11月,1年可养蚕7~8次;华北地区,从5~9月,1年养蚕2~3次。 1.春蚕: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力低,是1年中  相似文献   

7.
吴华  严余高 《江苏蚕业》2006,28(1):31-32
<正>蚕桑生产目前受到农作物(棉花、水稻等)高效益的“围困”,要保持其在农业结构中的有利地位, 必须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竞争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养蚕布局,提高单位面积发种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盐城市中部区域经过5年的“二春一秋”养蚕布局模式的探索,使667m2的饲养量达4张, 667m2面积的产茧量达150kg,667m2面积的效益达  相似文献   

8.
土坑养蚕,又称阳光土坑育,是指在室外挖出土坑,用竹木、树枝、禾杆等材料搭成棚架,上盖透明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加温来饲育小蚕或大蚕的一种简易养蚕法。土坑的构造简单,造价低,就地取材消毒方便,发病少,能节省燃料和获得蚕茧高产稳产。土坑养蚕深受丹阳县广大干群的欢迎,据1978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大、小不同类型的土坑1000个左右。现将土坑构造、实例和使用经验简述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 ,如何适应形势 ,只有走省力化养蚕这条路。我县孙窑乡跃港村一组蚕农谢国贤 ,从 1 989年起率先搞起了塑料大棚养蚕 ,到1 994年又发展到九川村、旺渡村等 ,几十户蚕农年饲养量近千张种。利用蔬菜大棚作蚕室 ,春夏秋季饲养地蚕 ,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返季节蔬菜 ,起到充分利用大棚 ,达到养蚕省工、省本、增产增收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现将大棚养蚕方法介绍如下 :1 塑料大棚的构置建塑料大棚宜选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周要开挖好排水沟 ,棚宽 6~ 7m,南北向 ,高 1 .8~ 2 .0 m,长度不…  相似文献   

10.
雪岸镇是如皋市的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桑园素质较差,667m2桑年平饲养蚕种只有2.5张,年平均产茧一直未能突破100kg,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自1998年开始,该镇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在努力扩大桑园种植面积的同时,狠抓了以推广种植育71-1桑品种为主的丰产桑园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桑园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至2003年底,全镇已拥有桑园620hm2,年产蚕茧130.58t,667m2桑园年平均产茧已达140.4kg,其中已建成667m2年平产茧175kg的桑园370hm2,占总面积的6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栽桑养蚕是射阳县传统产业,尤其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重点蚕区,涌现了很多专业型养蚕大户,桑园面积超过3335 m2的有2650户;春蚕一季养蚕10张以上的有2000户以上。这些养蚕大户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最合理投入,但养蚕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5龄期,劳动强度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为了解决养蚕大户因一次性饲养数量太多,导致劳动力和蚕房设施跟不上的矛盾,我县科技人员于2016、2017年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桑园的综合利用,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进行桑草套作,蚕鸡套养.选择黑麦草、苦荬菜、菊苣三个品种,其产量高,适口性好,较耐荫.桑草套作牧草产量能够达到30 000~45 000 kg/hm2,肉鸡一年能出栏四批,每只鸡2 kg左右,纯利润3.5~5元,平均每667 m2收入2 000元左右.桑园植草、养蚕每年每667 m2效益近4 000元.比常规栽桑养蚕收入增加2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蚕桑是海宁市农业生产上一项面广量大、受益农民多的传统产业。2005年全市有养蚕农户8.3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0.52%;户均桑园面积726m2、饲养蚕种3.32张、产茧138.36kg、茧款收入3003元。虽然单产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因户均桑园面积少、生产规模小、设施化程度低等原因,使蚕桑只成  相似文献   

14.
栽桑养蚕是铜梁县围龙镇龙井村6社农副业生产的主要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入高等显著特点,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但是,传统的栽桑养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蚕沙自然堆放,造成病原扩散;二是蚕沙未作处理直接施人农田,未能充分利用;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从2005年秋季,  相似文献   

15.
农户养蚕大环境消毒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桑养蚕是淳安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蚕桑产业投人少、投产快、效益好,且适合千家万户生产经营,特别是在淳安这一农业大县,其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近几年来,淳安蚕桑生产得到蓬勃发展,桑园栽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凸显。2010年,全县有23个乡镇310个村2.04万户农民种桑养蚕,养蚕户数占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早秋蚕期的气象条件较差,通常以高温干燥和高温闷热天气为多,室外气温往往超过蚕的生理要求;桑园虫害多,旱情严重,桑叶含氟量高,叶质差;加上多次连续养蚕,蚕室蚕具重复使用,病菌病毒多而新鲜,往往造成蚕病多发。早秋养蚕风险大,蚕茧产量不稳,茧质差,茧价低,农民收入少,是一年中养蚕最难、效益最差的季节。为此,2002年桐乡市引进广西含多化性血统的原种932、7532和现有的选育材料配对,组成新的四元杂交种32·B×D·932。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蚕桑生产"五多五少"的现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通过桑园流转实现养蚕专业户有2~4 hm2投产桑园用于养蚕,培育年养蚕上百张的大户,从而推进蚕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桑园的综合利用,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进行桑草套作,蚕鸡套养。选择黑麦草、苦荬菜、菊苣三个品种,其产量高,适口性好,较耐荫。桑草套作牧草产量能够达到30000~45000kg/hm2,肉鸡一年能出栏四批,每只鸡2kg左右,纯利润3.5~5元,平均每667m2收入2000元左右。桑园植草、养蚕每年每667m2效益近4000元,比常规栽桑养蚕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20.
浅谈蚕沙产沼气循环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栽桑养蚕是铜梁县虎峰镇卫东村6社家副业生产的主要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入高等显著特点,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但是,传统的栽桑养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蚕沙自然堆放,造成病原扩散;二是蚕沙未作处理直接施入农田,未能充分利用;三是养蚕消毒、加温和蚕农生活所需燃料消耗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笔者于2007年秋季在该社周大超等12户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