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虾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对虾流行病的大爆发,使我国的对虾数量骤减。此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高位池养殖和淡化养殖、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不换水对虾养殖的生物安全性、稻田养虾环境的生态调控的评价以及对虾与鱼、贝、藻同池混养等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再次发展,但是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此,探索了对虾养殖的新模式,即对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  相似文献   

2.
β-葡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强对虾体质和改善对虾生产性能。文章就β-葡聚糖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对虾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颗粒物沉积作用及其对刺参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较单一养殖模式显著提高养殖产量(P<0.05),其中刺参产量较单养模式提高22.6%,海蜇、对虾产量较单一养殖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在海蜇、对虾养殖期间,复合养殖模式颗粒物沉积量显著高于刺参单养模式,复合养殖模式沉降颗粒TOC及TN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单养模式(P<0.05).刺参摄食海蜇、对虾单养来源的沉降颗粒物相对于摄食刺参单养来源沉降颗粒,其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排泄率明显较低(P<0.05),摄食率无显著变化(P>0.05).刺参养殖水体上层养殖海蜇和对虾,能够优化刺参食物结构,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获得更高产出,提高了单位水体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LvCOMT)cDNA全长910 bp(Gen Bank登录号JQ345478),含有66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2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74.9 ku,等电点4.98。经软件分析,该成熟肽有12个磷酸化的氨基酸位点,不具信号肽,推测凡纳滨对虾COMT基因可能是依赖12个可能的氨基酸发生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来进行调控作用。LvCOMT基因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的氧位-甲基转移酶具有高度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vCOMT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哺乳动物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应用RQ-PCR分析COMT在凡纳滨对虾中的组织特异性分布,结果显示COMT在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鳃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2013 年广东对虾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对虾产业的生产和供给情况,重点分析了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对虾的产量、区域 分布、对虾产业供需情况、对虾饲料销售情况、对虾病害、种苗质量和对虾科技贡献率等方面;分析了2013 年对虾产 品价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当前广东对虾产业形势,并预测2014 年对虾价格走势,针对目前广东对虾亲虾培 育、病害防治、监管措施等现状,提出广东对虾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丽华  粟丽  朱长波  张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88-13391,13432
[目的]为凡纳滨对虾-吉丽罗非鱼混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探讨连续阴雨天气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中浮游植物和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连阴雨天气对围隔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优势种都有影响,使各围隔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在7月20日降至最低,优势种从蓝藻转变为绿藻。连续阴雨天气使半数围隔在7月10日左右出现了死虾情况;7月10日至7月23日各围隔pH、溶解氧均有所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这些环境因子的突变不利于对虾的生长。[结论]连阴雨天气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水体温度、pH、氨氮、亚硝氮等理化因子,引起的养殖水体环境波动,从而导致对虾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 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 g/尾、2 尾/m2或3 尾/m2。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不同剂量的人α-干扰素在不同保护时间对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人α-干扰素对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有一定作用,其中以100u/g进入虾体后24h再感染病毒的保护作用较好,受到保护后,50%的对虾死亡时间延长,比未使用人α-干扰素的延长2-4d。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海水围塘养殖池塘租赁费、人工饲料和水质调控微生物制剂等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苗种放养密度,超过池塘承载力,时常应水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养殖收益不升反降。探索海水池塘综合养殖稳产高效养殖技术,是当前海水池塘养殖产业持续发展亟须研究的课题。日本囊对虾、梭子蟹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更是我们养殖户的传统与喜爱养殖品种,文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更是一个出口创汇品种。2018年我们在总结优化前几年研究实践基础上,开展了海水围塘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文蛤复合优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对虾产业的生产和贸易情况,重点阐述了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对虾的区域分布、产量、供需、饲料销售、加工以及种苗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2015年对虾产品价格情况及影响因素,并预测2016年对虾价格走势,针对目前广东对虾种苗质量不稳定、病害发生率高、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低等现状,提出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出口竞争力提升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从生产与贸易特征两个视角对全球对虾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对虾产地主要集中于亚洲和美洲,且进一步向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越南集中;对虾生产主要包括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而对虾养殖产量于2007年超过对虾捕捞产量,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对虾生产方式;全球对虾贸易总体呈增长态势,且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主;出口市场集中于南亚、美洲、欧盟部分国家;目前全球对虾出口贸易竞争激烈,中国在国际对虾贸易竞争中并不占优势。本文分析了中国对虾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蛋白源的利用率;对虾幼体氨基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对虾幼体必需脂肪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饵料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虾幼体对磷脂、固醇的需求量;对虾幼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对虾幼体饵料中矿物元素最适配比及添加量等。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了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应通过加强对虾生态养殖的基础研究、加强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化学分析与毒理学实验,研究吉林西部盐碱水环境CO32-、HCO3-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对虾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水环境CO32-+HCO3-总质量浓度在盐度构成中的比例平均为59.19%,高于对虾养殖水环境的9.49%,属于碳酸盐型盐碱水质,其盐度的变化主要决定于CO32-+HCO3-总质量浓度的改变,对虾对这种盐度的适应能力将下降,所适应的CO32-+HCO3-的安全浓度为2.50mmoL/L。未经过高盐碱水环境驯化的对虾,尚无法向吉林西部的盐碱水域移殖。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对虾的PO、SOD活力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力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iNOS、SOD、GSHPX、LSZ活力在低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而PO活力在高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综合上述结果显示3种对虾相比,日本囊对虾对pH胁迫的耐受性较强,凡纳滨对虾次之,中国明对虾较弱。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脚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盛产于南美洲延岸海域,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为南美洲主要养殖虾类.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与中国对虾、班节对虾并列为当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三大经济虾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凡纳滨对虾在自动化剥壳过程中定向排序的难题,设计了由机架、料斗、对虾输送机构、剔除机构及滑板组成的对虾定向装置。并根据对虾的体型特征及对虾在不同姿态时重心位置的变化对定向装置各关键部件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对虾定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利用对虾的体型特征对对虾进行定向,有效地解决了对虾的定向排序难、人工排序效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对虾连续化加工中定向设备的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对虾贸易与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是全球流通性最大的渔业产品,出口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以上.全球对虾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这三大区域,泰国、越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国际对虾市场的主要供给者,美国、日本、欧盟是主要需求者.随着对虾供给的充分和需求市场的饱和,国际对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影响对虾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生产和贸易呈持续增长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的产量达N280万吨,以中国、泰国、印尼、越南、印度和厄瓜多尔为主要对虾生产国。全球对虾养殖的另一大变化是,在中国的带动下,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均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其产量占养殖对虾总产量的5%,这是由于它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