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以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在稻田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把传统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以及水稻垄栽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人为组成稻、萍、鱼共生复合群体,形成了一条“萍养鱼、鱼肥稻(萍)、稻护鱼、萍助稻”的生产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据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稻农经济收入,通过"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成功试验示范,总结出适宜湄潭的"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在全面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以改革传统以粮为主的单元低效的种植制度为突破口,系统地进行了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总结形式并建立了六大类型地区的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制度,即西部高沙土地区创汇特菜高效生态型种植模式、近城靠矿地区设施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模式、沿湖沿运低洼稻区渔/稻高效生态型种养模式、丘陵地区油果瓜菜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模式、平原地区菜菜稻多元高效生态型种植模式、故黄河沿岸林草牧高效生态型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稻农的收入,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从稻蟹种养的产地环境、田间工程、综合种养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唐山地区稻蟹种养绿色高效新技术,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生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孙瑞芳 《种子世界》2022,(5):0090-009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资源互补的原理,采用稻渔共生、稻渔轮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水稻和淡水生物的资源优势,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提高面积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各地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 3800 万亩,水产品超过 325 万吨。本文首先分析了唐山曹妃甸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状,并根据现状,从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经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加强地方品牌建设,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提高种植土地利用率,国内利用稻田养鳖或养鱼的报道不少,但利用稻田做多品种高效养殖的综合高效模式,一直只局限于面积较大的江南平原稻区,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稻区成熟经验极少,为了探索不同类型山区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2016年我们在浙江省云和县稻区进行了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试验,旨在为同样条件的山区稻田提高种养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虾共生的种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种养模式,它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能够提升种养效率、保护环境以及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生态食品。采用此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进而提高整个养殖业和种植业农户的收入,特别适合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并推广。详细介绍了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并探讨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水稻性状及稻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适宜的稻鱼共生模式,开展了平作稻养鱼、平作稻凼式养鱼、垄稻沟鱼(垄作稻养鱼)和平作稻(中稻+再生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主要农艺性状及稻、鱼产量有影响。平作稻养鱼和平作稻凼式养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能保持平作稻产量水平,增收鱼53.6~69.4kg/667m2,增加纯收益745~780元/667m2;垄稻沟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比平作稻增产9.13%,增收鱼66.9kg/667m2,增加纯收益1 040元/667m2。说明垄稻沟鱼经济效益高,效果好,适宜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旱稻在浙江省山区引种栽培和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成功,为山区开展旱稻套种灵芝提供了技术支撑。笔者于2019年开始进行芝稻共生栽培模式研究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对芝稻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渔综合种养可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复合经营,从平面生产转变为立体生产,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综述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概况,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增产增效作用及与之配套的稻田工程技术、安全植保技术、安全施肥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水质管理技术的实施过程,指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展望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市场问题、产业化问题、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农业文化消失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全村生态规划,建立稻鱼共生自然保护区,打造稻鱼生产品牌,适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推广稻鸭共生技术 培育富硒优质大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铎云 《作物杂志》2005,21(3):45-46
2004年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富硒区示范推广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稻田放养鸭子210只/hm2,稻鸭共生期65天。鸭子能防病、杀虫、除草、施肥,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出无公害富硒大米。应用该技术纯收入增加了5516.3元/hm2,经济效益较高,技术效果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鸭共作是以种植优质稻为核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稻田放鸭的基础上 ,改稻鸭松散型结合为紧密型结合的一种新型稻作方式。稻鸭共作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为绿色食品 ,符合当今社会的消费需求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近年来 ,该项技术在我国南方稻区正悄然兴起 ,应用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推广应用前景。 2 0 0 2年 ,扬州市选择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地区 ,进行了稻鸭共作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一举获得成功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 0 0 3年应用面积将达到 0 …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奚村一养殖基地开展了稻、虾、鱼生态高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米,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的综合种养模式,即于2月投放春虾苗,4月种植水稻,5月投放鱼苗,  相似文献   

15.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鱼、稻共生期,鱼吃掉水稻纹枯病菌核后,转化为鱼粪,是养鱼稻田纹枯病株大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兴义市十字沟田不同投鱼量对稻鱼产量与效益的影响,2019年兴义农业局在万峰林办事处上纳灰村进行了5组稻鱼共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投鱼量为30kg/667m~2经济效益表现最好,水稻产量为325.72kg/667m~2,收鱼58尾/667m~2,重42.2kg/667m~2,稻+鱼产值5 123.2元/667m~2,纯收益3 904.6元/667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浙江丽水地区农业存在传统种粮比较效益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围绕农作制度创新,开展菇稻禽农作模式构建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稻鸭共育为基础、冬闲田栽培黑木耳为重点,研究与示范采用良种、优化基质配方、稻草覆盖和微喷调湿等袋料黑木耳冬闲田露地栽培关键技术,以及废菌棒还田、稻鸭共育技术集成与应用,形成了菇稻鸭复合型生态种养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