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龙眼品种石硖为试材,于花后87 d至采果期进行动态取样,用色差计陆续观测果皮色泽参数(L*、a*、b*、h°、C),测定龙眼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及单果质量,并对果实色泽与品质的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且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参数a*、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不断增加;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不断减少;L*、b*、C值、维生素C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值和a*值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值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b*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h°值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还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根据果皮色泽估测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回归方程:YFW=55.386-0.787a*+0.277C-0.693h°;YTA=-1.67+0.04h°;YTSS=123.03+0.852L*-2.978a*+0.878C-2.028h°;YTSS/TA=622.816+5.678C-8.202h°;Yvc=-2.706+0.056L*。龙眼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说明果皮色泽可以为判断果实发育情况和预判果实成熟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荆州地区6个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丰蜜桔(橘类)、国庆1号(柑类)、日南一号(柑类)、朋娜(橙类)、玉环柚(柚类)、琯溪蜜柚(柚类)等6个柑橘品种为试材,对各柑橘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如果形、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环柚及琯溪蜜柚的果实均较大,单株产量高,果实硬度也较大,而且其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其他柑橘品种合适,且Vc含量亦较高;其次则是南丰蜜橘,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可食率;其他的几个柑橘品种果实的品质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母本、8个父本及其杂交得到的40个番茄杂交一代组合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法测定番茄果型指数、pH、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果实总酸、维生素C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番茄红素、可溶性糖、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各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直接相关效应、间接相关效应.[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果实酸度越大、pH越小,果实硬度越大.糖酸比与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糖酸比、总糖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总糖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效应值较大;果实硬度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间接作用于总糖含量的为负向效应.通过决定系数可以看出,总酸度等性状对糖酸比和果实硬度等性状对总糖含量的决定系数大于0.5外,其他的决定系数都小于0.5,表明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其他性状对其也起作用.[结论]筛选番茄优良品种,不仅仅只从果型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性状出发,还要继续探索其他性状,更全面地了解影响番茄品质的其他相关性状,这可为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筛选优良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气象因子对冰糖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糖橙是湖南省最具特色的柑橘地方优良品种,但同一果园不同年份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差异,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对冰糖橙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为提高冰糖橙果实品质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在湖南省永兴县选取3个冰糖橙品系,对2009~2012年连续4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实大小分别进行测定,并对日照时数、昼夜温差、降雨量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11月的总日照时数多、平均昼夜温差大的年份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年降雨量大,尤其是6~11月的总降雨量大的年份,可滴定酸含量高;年降雨量小,尤其是6~11月的总降雨量小,年日照时数多,尤其是6~11月的总日照时数多的年份,固酸比值大;7~9月的总降雨量大的年份冰糖橙的果实大。日照时数、昼夜温差、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对冰糖橙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和果实大小等品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了"大叶大果"甜橙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上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值最高;果实取样量在5~30个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差异均不显著;柑橘树冠不同方向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无显著差异,但固酸比差异显著;果实下部可溶性固形物最高.  相似文献   

6.
富士苹果果实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福岛短枝富士为试材,调查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硼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滴定酸、氮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磷、钙、镁含量整体也有降低的趋势;富士、福岛短枝富士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在各个测定时期,福岛短枝富士的氮、硼含量都高于富士,钾含量低于富士;经通径分析,果实固形物含量受磷、硼含量的影响较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受硼含量的影响较大,品种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秦美猕猴桃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种在采收期筛选优质秦美猕猴桃商品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采收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下的猕猴桃,后熟到可食用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最高,V c和可滴定酸等营养指标较好,食用品质和贮藏品质最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7.00%的果实,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7.00%的果实软化、腐化完毕时间延迟15、27 d。因此可利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选择食用品质好且耐储藏的猕猴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干输液和叶面喷施铁肥2种补铁方式对柑橘叶片缺铁矫正的效果。[方法]通过叶面喷施和树干营养袋输入0.18%、0.27%、0.36%铁肥,研究树干输液和叶面喷施铁肥对缺铁黄化柑橘的矫正效果。[结果]叶面喷施和树干输液均可显著提高叶片和果皮铁含量,增加柑橘单果重,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使果实品质得到改善。叶片铁含量和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肉硬度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当铁肥浓度一致时,树干输液补铁效果优于叶面喷施铁肥,其中树干输液0.36%铁肥对缺铁黄化柑橘补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消噪柑橘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柑橘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方法,通过3阶Daubechies小波4级分解,对柑橘近红外光谱进行消噪预处理,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柑橘贮藏中可溶性固形物、糖度、酸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校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为0.954,预测校正均方差为0.418%,最优光谱波段为6 101.7~4 246.5 cm-1;建立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达0.975,预测校正均方差为0.490%,最优光谱波段为7 507.7~6 097.8 cm-1;建立的总酸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达0.948,预测校正均方差为0.022%,最优光谱波段为 6 101.7~4 246.5 cm-1;建立的维生素C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为0.957,预测校正均方差为0.039 mg/g,最优光谱波段为7 501.7~5 449.8 cm-1.  相似文献   

10.
黔西县野生刺梨果实品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黔西县野生刺梨资源,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黔西县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株系14个野生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野生刺梨果实外在品质(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VC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并对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株系QX-11和QX-7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价值最好;QX-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QX-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3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QX-6、QX-3VC含量较高;QX-9固酸比最大;QX-13糖酸比较高。[结论]不同地区之间气候、土质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果实品质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目的】明确苹果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苹果主要理化指标的科学分级标准,确立苹果代表性理化指标,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90个品种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硬度等7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代表性理化指标。【结果】⑴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在去掉拖尾的少数品种后,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也呈正态分布;⑵各指标均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7.4%、23.9%、40.1%、18.2%、10.4%;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与糖酸比、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3、0.9844、-0.8788和-0.8597;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4个极显著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均小于2%;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在4.3%-5.6%;⑹7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结论】7项苹果理化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某些苹果理化指标可用其它苹果理化指标进行预测。用5项指标即可对苹果理化品质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一特早熟柑橘品种日南1号贮藏期间物性与理化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对该品种采取冷藏和货架贮藏2种方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橘瓣的硬度、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果肉水分、总酸含量、Vc、类黄酮物质和果胶的含量及果皮中的水分、类黄酮与果胶含量。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主要的物性指标与理化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且货架期的下降幅度比冷藏的明显。货架期间橘瓣硬度变化比冷藏期间的大。冷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大,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0 Brix降低到10.5 Brix,降低幅度为25%。货架期总酸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变化幅度达25.76%,冷藏期变化幅度为13.64%。货架期Vc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贮藏期间果皮失水比果肉的严重;果肉中果胶趋于稳定,果皮中果胶逐渐下降;果肉中类黄酮含量很低,且相对稳定;果皮中类黄酮主要是橙皮苷,且呈现下降趋势。物性与理化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果胶、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果胶、Vc和总酸呈负相关。结果说明冷藏比货架贮藏更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及类黄酮,防止柑橘枯水,从而保持较好的品质。物性与理化品质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简单的物性指标的测定结果来推断出贮藏期间理化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山桃和栽培桃品种杂交后代 10 7个个体 (分成 2 2个毛桃和 85个油桃 ,或 75个白肉桃和 3 2个黄肉桃 )的果实糖酸含量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占总可溶性糖的 65%左右和总酸含量的 50 %。油桃各基因型的蔗糖、果糖、山梨糖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奎宁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毛桃 ,而毛桃和油桃基因型之间的苹果酸、柠檬酸、总酸平均含量及糖酸比没有显著差异。所有毛桃和油桃基因型的莽草酸含量都很低 ,为 0 .0 11~ 0 .0 46meq·10 0g- 1FW。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正相关 (r =0 .63 ) ,蔗糖、葡萄糖、果糖分别与山梨糖醇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且苹果酸与蔗糖、山梨糖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毛桃的平均单果重显著大于油桃 ,且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呈显著直线负相关。此外 ,盛花后果实发育天数影响果实内糖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不同发育期果实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火龙果果实的合理采收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火龙果果实不同时期总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在发育期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先升高后下降,总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的含量在发育期不断升高并于成熟期前后达最高值;采摘后总糖、维生素C和花色苷均逐渐下降,总酸先下降后上升;火龙果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谢花后25~30d,其常温保质期约9d。  相似文献   

15.
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的驯化栽培价值,构建野生软枣猕猴桃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采集怀柔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11个样本的果实,以市售的栽培猕猴桃果实为对照,测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Vc含量、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8个果实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测定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测定果实的DPPH抗氧化活性,探究其与果实的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1%,样本S9和S6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优。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果实的Vc含量、总酚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783 5、0.897 2和0.004,说明野生软枣猕猴桃的DPPH抗氧化作用与Vc和总酚含量相关性高,与黄酮类物质含量不相关。野生软枣猕猴桃个体间果实品质差异大,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是果实的总酚含量、Vc含量、固酸比、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  相似文献   

16.
采收期和贮藏时间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美人柑橘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时间对果实平均单果重、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下旬及以后采收的果实着色好、固酸比高,有较好的品质;各采收期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类似,果皮着色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14 d达到峰值,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常温下贮藏28 d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糖度计对3个市售甘蓝品种和5个本研究室育成品种及组合进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品种蔗糖含量很低,远低于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无论HPLC或糖度计测定的结果均表明糖含量呈现由外向内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糖含量外部<中部<内部;葡萄糖、果糖及总糖含量与糖度计测定的糖度值均达到较强相关性以上,因此实践中用糖度计代替HPLC,也可获得较可靠的可溶性糖含量指标;本研究室育成的2个高品质甘蓝品种浙研甜宝和高丽菜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品种要高,且表现为外、中、内部叶片糖含量差异不大,其外部叶片糖含量达到甚至超过对照品种中、内部叶片糖含量水平。本研究为高口感品质甘蓝育种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糖酸含量的差异.[方法]对鄯善、哈密、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的无核白葡萄抽样,测定分析147份样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含量及固酸比,并与现有国内标准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鄯善产区无核白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及固酸比较高,总酸含量低;哈密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高,固酸比较低,总酸含量高于其它产区;吐鲁番与托克逊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含量以及固酸比无显著差异.根据无核白葡萄国家标准( GB/T 19970 - 2005),147份无核白葡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布为特级占89.8;,一级占8.2;,二级占2.0;,总酸含量主要分布在一、二级;按无核白葡萄农业行业标准( NY/T 704 - 2003),35.4;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一等品级次,23.1;的样品达到二等品级次,31.3;的样品分布为优等品级次;总酸含量达到优等品的分布量为36.1;,一等品分布量为29.9;,二等品的分布量为19.7;;固酸比达到优等品的分布量为32.0;,一等品的分布量为38.1;,27.2;分布在二等品级次中.[结论]鄯善、哈密、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糖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国家标准中对无核白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分级标准偏低,农业行业标准的分级较合理,但固酸比的分级较为粗放,两个标准对总酸含量分级都较粗放.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活体保鲜的红地球从果实始熟期到果实采收果实硬度、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得出: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而硬度变化不明显,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红美人柑橘品质的影响,连续3 a检测红美人柑橘的6个品质指标,并收集整理产地5个主要气象指标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红美人柑橘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美人柑橘萌芽期降水量与果实蔗糖、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期的日照时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理落果期,平均气温和≥10 ℃活动积温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采收期时,当平均气温在18.5~19.5 ℃、≥10 ℃活动积温在565.3~596.7 ℃,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果实糖分累积。果实固酸比与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采收期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红美人果实风味的关键因素,昼夜温差大,果实风味更佳。因此,做好红美人采收期保温保热,适当提高该时期的环境温度和热量,并采用设施栽培技术调整萌芽期和采收期棚内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