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官山自然保护区为江西省境内叶附生苔类植物又一分布新记录点,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8属12种.其中,粗齿疣鳞苔Cololejeunea planissima为江西新记录,列胞疣鳞苔Cololejeunea ocellata,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东亚细鳞苔Lejeunea catanduana和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是官山叶附生苔常见种.平叉苔Metzgeria conjugata为江西叶附生首次报道.统计显示东亚成分是构成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成分的主体,占41.7%.表2参22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阿尔泰山苔藓植物进行区系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新疆及中国苔藓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以经典分类学方法为基础,结合苔藓植物超微结构观察,对供试苔藓植物进行了鉴定.[结果]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进行特征识别,首次发现采自于阿尔泰山、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边地的苔藓植物标本属于角苔纲(Anthocerotae)、角苔科(Anthocerotaceae)、黄角苔属(Phaeoceros Prosk.)、高领黄角苔[ Phaeoceros carolinianus( Michx.) Prosk.]植物.[结论]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同时对其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冰  姜业芳  李菁  田启建  吴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1-17482
[目的]调查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的种类及地理成分。[方法]采用水平拉线法调查了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种类,结合该保护区地面着生苔藓种类研究的结果,对该保护区的药用苔藓植物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进行了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共7科8属共9种,其中苔类2科2属3种,藓类5科6属6种。[结论]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贵州省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的258份苔类标本进行整理,初步鉴定出苔类植物79种(含变种及亚种),隶属24科32属。其中,优势科有护蒴苔科Calypogiaceae、地萼苔科Geocalyaceae和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等,优势属有护蒴苔属Calypogia、裂萼苔属Chiloscyphus和异萼苔属Heteroscyphus等。另外,79种苔类植物中,北温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的种数分别为20、18和14,分别占总种数(不包括世界广布种)的26.32%、23.68%和18.42%。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组成情况,同时为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430份苔类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苔类植物共有27科43属120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有5个贵州新纪录种,分别是疣胞苔、丝形指叶苔、卷苞叶苔、红丛叶苔和圆叶裂叶苔;优势科有6个,分别是指叶苔科、护蒴苔科、叶苔科、地萼苔科、耳叶苔科和细鳞苔科;优势属5个,分别是鞭苔属、叶苔属、裂萼苔属、耳叶苔属和细鳞苔属。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在进行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和科、属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进行了R/T的比较.经鉴定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40科534属1 03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35科526属1 025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复杂,具有15种分布类型,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丰富,与华东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为岩生苔藓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江西植物志》、《中国苔藓植物志》等文献资料,分析庐山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有29科41属64种,其中藓类植物15科27属39种,苔类植物14科14属25种。在科属组成分析中,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chyrtheci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光萼苔科Pore1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扭口癣属Barbula、耳叶苔属Frullania、光萼苔属Porella、羽藓属Thuidium、细喙藓属Rhynchostegiella和剪叶苔属Herberta为该区域优势属;该区系中温带成分居首位,占总种数的34.38%;东亚成分和热带成分也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26.56%和23.43%。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反应南北区系过渡特点,而且在药用、绿化、道路边坡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采自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781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并结合2006年出版的《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中苔藓植物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有47科116属314种,发现贵州新记录属-钟帽藓属Venturiella。对314种苔藓植物进行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分析,得出优势科11个,优势属7个,区系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中国—日本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区系成分具有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松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85年和2005年两次采自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共计425份苔藓标本进行鉴定,初步得出该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26科55属95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22科51属90种。这些苔藓植物中,北京新记录3科12属35种。对20年前后采集到的标本相比较发现,20年前分布的一些大型藓类植物20年后消失了,表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向不利于苔藓类植物生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鄂东3个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黄建华  周善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31-3132,3170
通过对湖北东部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大洪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蚂蚁44种,隶属于4亚科,26属,其中有25种为湖北省分布新记录。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种类25种,占全部种类的56.8%;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的种类19种,占全部种类的43.2%,这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的蚂蚁以东洋区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整理结果,统计分析了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性丰富,区系地位重要,已知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2)区系特有性强,单种及寡种的属极为丰富,中国特有科1科,特有属9属;(3)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多,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4)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R/T)为4.56;(5)区系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种数占47.5%),藤本植物占一定比例(13.6%),雨林植物景观突出。总的来说,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北部湾地区的区系特点,但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14.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 4 1科 86属 185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8种、水龙骨科 2 2种、蹄盖蕨科 19种、金星蕨科 15种 ,4科占总种数 4 5 .4 1%。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5种、铁角蕨属 11种、凤尾蕨属 10种、卷柏属 9种、复叶耳蕨属 8种 ,占总种数 2 8.6 5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14个 ,主要是泛热带 (2 6属 )和热带亚洲(13属 )成份。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70 .8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下延叉蕨、紫柄蹄盖蕨、光蹄盖蕨、剑叶卷柏和三相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城口大巴山和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达赉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科属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286属6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82属649种。该保护区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的组成占主导地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最多,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属的组成以区域性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主体,占植物总属数的93.71%;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3个分布区,区系成分复杂。北温带分布成分及其变型占明显优势,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型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菊科野生植物44属、78种(包括变种);其单种属最多,而以寡种属植物优势最强;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属、种的地理成分复杂,但都以温带分布为主,分别占该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2.93%和93.24%,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其经济用途也具有多样性,要注意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对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大科、大属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 131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109科45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13种,被子植物105科444属1 118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区系联系广泛,是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混杂和过渡。进一步分析表明,本区是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中国就地保护中是否存在保护空缺。  方法  在浙江省庆元县开展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周边生境适宜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系统调查,比较叶附生苔在公园内外的多样性、分布情况、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11属25种,包括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21种)、扁萼苔科Radulaceae (2种)、叉苔科Metzgeriaceae (1种)和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1种)。细鳞苔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疣鳞苔属Cololejeunea为该地区的优势属。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为该地区常见种。②在所获得的4科11属25种叶附生苔中,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有4科9属14种,分布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外的有2科7属14种,但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外物种的科、属、种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0、0.45和0.12,表明2个区域物种组成差异较大。③与百山祖国家公园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新增6种,其中有3种仅分布于保护区外,包括保护价值极大的陈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chenii。  结论  叶附生苔类植物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存在保护空缺,应尽早开展对中国其他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保护空缺研究。表1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