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阴雨天气影响下,稻茬晚播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罗麦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稻茬小麦晚播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小麦在播种期提前19 d情况下,全生育期增加17~19 d,成熟期提前1~2 d,有效穗数增加2.1%~4.6%,穗实粒数增加1.8~7.2粒,千粒重增加1.4~1.9 g,产量增加7.2~27.1 kg/667 m2,同时对稻茬晚播小麦的茎秆性状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水稻迟收又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零共生套播种方式可以使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淮北麦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2021年进行稻茬小麦超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益气象因素、药剂拌种、浅播镇压、化控化调抗逆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条件下实现超高产,淮麦50与徐麦185的产量分别为755.3 kg/667m2、746.29 kg/667m2。从淮北地区稻茬小麦的超高产理念及产量结构、高标准整地、药剂拌种、提高播种质量及适墒机械精播、科学选用品种、科学施肥及高效追肥、高标准建设沟系、因苗化调、科学化除、绿色防控、适期收获方面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新品种泸两优晶灵在稻麦茬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的高产潜力,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播种时间,设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裂区为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8、11、14kg/667m2。再裂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1.11、1.39、1.58×104/667m2(移栽规格分别为30cm×20cm、30cm×16cm、30cm×14cm),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泸两优晶灵产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4月10日最高;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施氮量为11kg/667m2时产量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影响泸两优晶灵产量的主要因素。麦茬稻机插秧迟栽条件下,泸两优晶灵最适秧龄为45d左右,施氮量10~11kg/667m2,移栽规格以30cm×16cm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耕整方式和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小麦苗情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的适宜机械。试验表明:江苏省项瑛农机有限公司的播种机无论是旋耕后播种还是板茬播种,机械稳产效能较好,旋耕处理后播种增产效果显著;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稻茬小麦免(少)耕精量化条施肥条播机,无论是旋耕处理还是板茬处理,其小麦茎蘖壮,667 m2比同类型处理增产50 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大这2种播种机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酿酒用小麦的产量,促进桐梓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贵农麦31和贵农29为材料,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麦31播期为10月17日时,成熟期为5月16日;产量最高,为460.04 kg/667m2;株高较高,为77.40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7.2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5.3粒/穗;千粒重为62.6 g。贵农29播期为10月24日时,成熟期为5月22日;产量最高,为486.83 kg/667m2;基本苗数、最高苗数、主茎叶片数均最多,分别为7.37万株/667m2、23.77万株/667m2、4.68片/株;株高为84.84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8.5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6.8粒/穗;千粒重57.8 g。因此,在桐梓县种植贵农麦31的推荐播期为10月17日,种植贵农29的推荐播期为10月24日。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淮北黏土地地区晚播稻茬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主栽品种之一连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行距、密度配置对连麦8号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连麦8号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逐渐增高,其中当播种密度为600万/hm2、行距为15 cm时以及播种密度为525万/hm2、行距为15 cm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对于淮北地区晚播稻茬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配以相对较窄行距与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在阴雨天气影响下,稻茬晚播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罗麦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稻茬小麦晚播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小麦在播种期提前19 d情况下,全生育期增加17~19 d,成熟期提前1~2 d,有效穗数增加2.1%~4.6%,穗实粒数增加1.8~7.2粒,千粒重增加1.4~1.9 g,产量增加7.2~27.1 kg/667 m~2,同时对稻茬晚播小麦的茎秆性状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水稻迟收又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零共生套播种方式可以使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黔北中高海拔区魔芋高效种植模式,选用贵州主栽黑杆花魔芋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比较其综合产值。结果表明:在黔北1 380 m海拔区种植魔芋,块茎成熟期较短,在魔芋2 668株/667m2、玉米1 524株/667m2模式下,4月30日播种的魔芋产量最高,为2 934.8 kg/667m2,分别比4月10日播种、5月10日播种增产3.77%、5.77%。综合两个作物产出效益,4月30日播种的投产比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1.41,13 902.6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陈晨  陈良兴 《农技服务》2023,(12):37-39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肥增效、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比试验,探究不同追肥方式、次数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的产量和收益均最高,分别为795.67 kg/667m2,2 036.92元/667m2;比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59.91 kg/667m2,增收163.52元/667m2;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比人工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82.29 kg/667m2,增收212.67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王飞  丁勇  万文勇 《农技服务》2023,(10):21-23
为大蒜新品种的认定和确定适宜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引种5个大蒜品种在凯里进行引种试验,观测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蒜201903蒜薹产量为263.47 kg/667m2,蒜头产量为366.85kg/667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蒜薹产量比对照麻江红蒜增产43.69 kg/667m2,增产19.88%;蒜头产量比麻江红蒜增产62.36 kg/667m2,增产20.48%,整个生育期长势强且整齐一致,株高45.2 cm,假茎高35.0 cm,假茎粗9.9 mm,叶片数9片,薹长26.9 cm,单薹重7.99 g,鳞芽数8瓣,单个鳞茎重14.78 g;黔蒜2020-3的蒜薹产量为247.79 kg/667m2,蒜薹产量较麻江红蒜增产28.01 kg/667m2,增产12.74%,居参试品种第2位,黔蒜201903和黔蒜2020-3可在凯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范国灿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85-178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稻坚强控释掺混肥适宜在研究区水稻田施用,667 m2产量可达635.5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63.3 kg,增效244.84元;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也较适宜在研究区施用,667 m2产量达600.2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28.0 kg,增效125.24元。建议2种缓释肥可在舟山地区与研究区地力状况相近的区域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省关岭自治县马铃薯的丰产丰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宜所坝区,设置5个梯度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以探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比例单质化肥的马铃薯农艺性状不同,不同处理的株高为34.9~39.2 cm,茎围0.48~0.57cm,主茎数和单窝数均2~4个,单窝重量0.03~0.52 kg。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其中处理E(不施肥)的产量最低,为1 400.48 kg/667m2,处理A(N-P2O5-K2O=12-10-20)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917.03 kg/667m2,较处理E显著增产516.55 kg/667m2,增产率达36.88%。在关岭自治县种植马铃薯黔芋7号最优的施肥量为纯氮12 kg/667m2、纯磷10 kg/667m2,纯钾20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苏北稻茬小麦磷肥用量混乱的现状,研究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磷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基础地力中上地区,磷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生长,667 m2 P2O5用量为6.9 kg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苏州市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深挖小麦单产潜能,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对于粮食稳产保供意义重大。为此,2022—2023年,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竞赛,聚焦前茬水稻腾茬晚,小麦播种期普遍偏迟以及秋播质量不高等关键问题,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提升小麦单产水平,取得积极成效。示范方平均产量547.8 kg/667 m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0%以上,昆山陆家示范方最高产量达到641.1 kg/667 m2,创造了江南高产新纪录。本研究简单分析了苏州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重点总结介绍苏州市2022—2023年组织开展的稻茬小麦高产攻关竞赛的实践与成效进行,以进一步探索明确苏州小麦高产技术路线,加速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油菜高产有重要影响。为确定油菜直播最优种植密度,提高油菜产量,促进油菜种植节本增效,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以“绵油328”为材料设油菜直播密度试验。共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1.0万株/667m2、1.5万株/667m2、2.0万株/667m2、2.5万株/667m2、3.0万株/667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油菜相关性状均有影响,株高和有效分支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株高最高和最低相差17.2cm,有效分支数最多为8.6个,最少为5.6个。主花序有效长度、有效分支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角果粒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花序有效长度最长为59cm,最短为48.6cm;有效分支数最多为8.6个,最少为5.6个。油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直播油菜栽培密度为2.5万株/667m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177.2kg/667m2,较1.0万株/667m2增产9.32%。试验最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的高产栽培技术,2010~2011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以基本苗25万苗/667 m~2、施氮量17.5 kg/667 m~ 2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观测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不同配施方案在辣椒生长和产量上的作用,选用菌肥(地康宝)、有机硅钙镁肥和土壤调理剂(蓝海半岛)3种新型肥料,设计了9个肥料配施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增施和复合肥减施,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T2[机肥2 000 kg·(667 m2)-1+复合肥40 kg·(667 m2)-1]时最高,较对照总施肥量提高30.77%,增产25.25%,但肥料利用率(PFP)较对照下降4.25%;新型肥料处理相较于对照均增加了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其中T6[有机肥1 500 kg·(667 m2)-1+复合肥60 kg·(667 m2)-1+有机硅钙镁肥60 kg·(667 m2)-1]有明显增产效果,产量和偏生产力(PFP)分别比对照高43.81%和38.61%,较T2总施肥量减少20.59%,增产14.82%,PFP提高44.76%;T5处理地康...  相似文献   

20.
为适宜的黑皮果蔗施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在五华县进行以复合肥对黑皮果蔗单施为对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和增施有机肥使黑皮果蔗叶色变浅,植株矮壮,且能提高单径重及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其中,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的产量及生产效益最高,其产量、产值分别为50 809.36 kg/667m2、11 618.72元/667m2,去除生产成本2 930元/667m2后,利润为8 688.72元/667m2,较CK增加14.63%。推荐对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