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为了开展上海海岸带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变化研究,实验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上海海岸带岸线长度变化特征;结合Globe Land30的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开展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20年三个时期内土地变化和土地转移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海海岸带ESV模型,厘清2000—2020年上海海岸带ESV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上海大陆岸线呈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到增加的变化趋势,崇明岛岸线减少,长兴岛和横沙岛岸线长度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和沿海工程力度加大,海岸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多。此外,由于土地扩建,研究期间上海海岸带呈ESV增加趋势,但其湿地ESV在2010—2020间下降28.59%。就空间分布而言,上海海岸带ESV从中高值区域逐渐向低和极低区域转变,到2020年,单位面积ESV极高地区已基本消失。城市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开发和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减少是造成上海海岸带ESV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服务上海市指导海岸带环境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更好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变化描述。  方法  该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为例,结合使用逐像元的追踪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试探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结果  (1)博斯腾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荒漠,其次是草甸和裸地。研究期内,水田、荒漠、草甸、湿地、水域、旱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原、灌木、裸地、针叶、阔叶、冰川积雪面积减少,2005—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未发生变化的土地即稳定型占流域总面积的60.43%,中等变化型、回归型和激烈变化型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的绿洲地区。(3)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ESV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流域ESV主要由草甸、水域和湿地构成,水域、旱地、草甸和草原是流域ESV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其中草原为负向贡献因子。(4)博斯腾湖流域ESV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值(博斯腾湖)点缀在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增大与明显减少趋势的地区均分布于博斯腾湖周围湿地,流域北部大部分ESV呈轻度增加趋势,绿洲区轨迹等级和ESV变化趋势从城市至绿洲边缘呈: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 渐变型(ESV轻度增加)— 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环状相间结构。  结论  该研究发现博斯腾湖流域南部土地利用轨迹等级、ESV变化趋势均高于北部的空间差异,并采用土地利用追踪分析与ESV趋势变化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现状及ESV时空变化,对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形作为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为景观格局的形成提供基础,其空间特征也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基于2002、2011年地形高程信息和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并结合分布指数,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与演变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盐城淤泥质滨海湿地总体地形变化平缓,海拔0-2.5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7%以上.其中,米草带主要分布于0.9-1.5m,碱蓬带主要分布于1.5-2.lm,而芦苇带则主要分布于2.1-2.7m.②2002-2011年9年间湿地景观时间变化明显,其中,芦苇面积增加了3倍,碱蓬面积由26.80%骤降至11.51%,同期,米草面积则增加了50%之多.③湿地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关系比较明显.其中,米草空间分布向0.6-1.2m区间演变,显示出强烈的向低海拔区间扩张的趋势;碱蓬分布范围随地形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芦苇在地形较高区间上的分布指数增长迅速,其优势分布区间向2.1-3.0m扩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市场价值法、碳税率法、影子工程法、发展阶段系数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参数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种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最终服务价值作为宁夏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并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对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2014年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228.22×108元,占宁夏平原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中间服务价值为125.69×108元;单位面积湿地生态服务最终价值约为15.27×104元/hm~2,低于全球和全国湿地而高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显示出其特有的绿洲湿地特点;最终服务价值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休闲提供水源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物质生产净化水质文化科研价值;从不同湿地类型最终服务价值来看,各湿地类型总价值为河流(136.82×108元)沼泽(36.80×108元)湖泊(32.56×108元)人工湿地(22.04×108元),单位面积生态最终服务价值为河流(19.85×104元/hm~2)人工湿地(12.42×104元/hm~2)湖泊(11.07×104元/hm~2)沼泽(11.02×104元/hm~2);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很大,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服务功能价值量均是平罗县最高,人工湿地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贺兰县,银川市西夏区和金凤区4类湿地的价值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0、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获取海口市湿地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口市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规律,探究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海口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0 a间,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海口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总面积损失量高达21.01 km2,自然湿地面积稍有增长,增长量为4.57 km2;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与非均质分布,多样性减弱。2)湿地ESV呈下降趋势,损失率为4.43%;西部地区湿地ESV衰退,重心向东南方偏移;河流、坑塘及养殖湿地在水文调节生态服务方面成效显著。3)整体而言,海口湿地ESV与景观形状、香农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蔓延度指数为负相关;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与人工湿地ESV呈正相关;增加边缘密度有助提高坑塘及养殖湿地ESV(r=0.997,P<0.05)。研究认为应根据湿地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因地制宜优化海口湿地景观格局,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增值。  相似文献   

6.
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生态经济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综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调研数据,运用替代市场技术对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发现:天然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价值大于人工湿地,但是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的直接价值大于天然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体现近期经济利益的直接使用价值的重视,对支撑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间接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的忽略,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从评估的盐城海岸带湿地主要生态价值看,净化、干扰调节和水分调节是该湿地的主要功能,从湿地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经济价值来看,草滩和芦苇的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因此,这两种湿地类型应是盐城海岸湿地中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变化。[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1990、2005和2018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建立“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从面积与功能值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基尼系数、空间异质系数、社会经济调整系数、资源稀缺系数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ESV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1990—2018年“三生空间”及ESV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0—2018年生产空间面积表现为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累计减少16.62 hm2;生活空间面积呈不断增长趋势,主要源于生产空间优质耕地的转移;生态空间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9年间共减少了396.65 hm2。生产空间功能总值处于增长的状态,变化幅度小,增幅17.38%;生活空间功能总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的功能总值是1990年的2.8倍;而生态空间功能总值为减少状态,减幅4.04%。乌鲁木齐市生产空间1990—2005年分布差距大,2018年才得以改善;生活空间分布差距悬殊;生态空间分布绝对均衡。29年间乌鲁木齐市ESV呈显著时空变化,草地、冰川雪地等高生态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8.
典型内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塔里木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采用修正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典型内陆盆地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1990~2018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中、低覆盖度草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涨幅最大,水域的降幅最大。(2)流域内ESV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8 728.84×108元减少到2018年的7 671.65×108元;2015~2018年ESV减幅最大,其中草地ESV占比最高,达39%以上;单项ESV以调节服务为主,占比在62%以上。【结论】 研究区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性;ESV增值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区域,ESV损失区域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Google earth卫星图像等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景观进行两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1990—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湿地景观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30a中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景观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面积比重上升。研究区整体与分区自然湿地面积占比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下降-加速下降-略微抬升”的趋势,其中潮间淤泥海滩的变化速率最高。(2)盐城北区、南区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分别为北区占比8.77%、南区占比17.64%。海岸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非湿地”,其中2000年至2010年间湿地丧失速率最为显著,湿地总计面积净减少360.27km2,年均丧失率高达1.29%。(3)不同时间段盐城海岸带景观转移特征来看存在差异:在1990—2000年间,各湿地景观转移方向比较分散,大多以自然湿地或非湿地内部转移为主;在2000—2010年间,以潮滩向养殖水域转化为主导。在2010—2020年间,耕地、河流、林地和浅海水域都有向淤泥潮间海滩转化的趋势,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水域和养殖水域转化趋势最强烈的方向为建筑用地。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布局规划、控制规模,保持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长沙市1996、2006、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替代市场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正,用生态服务价值代替土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进行评价,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年间长沙市ESV共减少391754.68万元,其中湿地ESV减少最多;从空间来看,长沙县ESV减少最多。1996-2016年间开福区土地利用结构最无序,浏阳市土地利用结构性最强,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研究为长沙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以及制定湿地补偿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在借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广西滨海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运用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以及湿地相关调查和最新遥感解译数据对2001和2009年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进行了评价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1和2009年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06.70和328.36亿元,2009年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较2001年下降了178.34亿元,下降比例为35.20%。造成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面积从2001年的333 346 hm2减少到2009年的261 018.11 hm2,减少了21.70%。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全面准确地评价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滨海湿地开发利用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所构建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框架体系和最新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湿地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对北海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2009年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2.20亿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10.85亿元,生态服务价值21.35亿元,并对生态服务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结论]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货币化计量,不仅可以提高人类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还可以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7-2179,2198
依据《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及四川省林业厅调查数据,将四川省湿地类型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地、水田湿地、池塘湿地、水库湿地两大类6种类型,采用定量货币化方法对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为四川省湿地保护与规划提供生态经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达7 483.0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川省2009年GDP的52.88%,各项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中最高的是固碳释氧功能价值达3 422.00亿元人民币,约占45.73(,其次是水分调节功能和物质生产功能,说明湿地对四川省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1991、1995、1999、2004、2009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景观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大尺度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状况,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模拟2021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较严重的两个时段,退化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近40%,2009年以后,研究区退化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至2021年,湿地占区域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下降至60%。与2013年相比,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占比将分别下降4.52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草本沼泽、灌丛湿地、森林湿地和盐沼面积将分别减少32.21、15.76、19.33 km2和74.86 km2。由此可见,未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科学评估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变化特点,构建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遥感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结合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4大类12个子类服务功能,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呈递减趋势,分别为413.01,261.25,259.52和224.30亿元,调节服务是其主要服务类型,占总服务价值的60.00%以上;气候调节、水质净化、保持土壤是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三者占到服务价值的80%以上。分析表明,城市建设、过度围垦是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价值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对杭州湾滨海湿地服务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及定量化评估,建议以其为指导,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现有资源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正确认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坝上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河北坝上张北、沽源、丰宁3县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1)2000—2015年坝上地区湿地、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分别减少28、26 km2,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增加24 km2,其他土地利用面积稍有增加;草地和湿地主要向农田转移,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农田、湿地的转移。(2)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西低东高”的趋势,低值区主要位于张北西部,而高值区主要位于丰宁南部燕山森林区;15年间,坝上地区85.92%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增加334.83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增加了90.44亿元,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先增后减;草地、森林和湿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在85%以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最大。(3)坝上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加,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09,处于潜在危机区,坝上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结论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提高,但对坝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重要贡献作用的草地和湿地退化明显,经济发展仍受生态压力的制约,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