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激素替代治疗(HRT)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绝经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PMS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HRT (口服补佳乐)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口服补佳乐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绝经症状(Kuppernann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Kuppern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uppernan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Kuppernann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HRT效果,有效改善PMS绝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激素替代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Ⅰ组为激素替代治疗(口服补佳乐)配合心理干预,Ⅱ组为单纯口服补佳乐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相同时间段观察治疗前后绝经症状变化(Kuppernann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Ⅰ组与Ⅱ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激素替代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控制和改善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00例(追踪完成观察92例)随机分为3组,激素替代组30例,予替勃龙1.25 mg/d;舍曲林组28例,予舍曲林50-100 mg/d;合用组34例,予替勃龙(1.25 mg/d)+舍曲林(50-150 mg/d)。用药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右前臂远端骨密度(BMD)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激素替代组和舍曲林组(P〈0.05或0.01);合用组HAMD及KMI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且在用药后1周后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或0.01);合用组和激素替代组患者BM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舍曲林组治疗后BMD显著下降(P〈0.01),且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比分别单用起效快且更为有效,并能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芬吗通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E_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E_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更年期症状,调节经期,有效预防与绝经相关的骨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以及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和高压氧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E2、FSH和LH水平变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2水平上升,FSH和LH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和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改善绝经综合征患者的激素水平,疗效显著,同时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1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85例,应用妈富隆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半年,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激素水平基础性激素(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对照组只有E2、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上升,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均有效止血,对照组停药后均有撤退出血。治疗组停药后3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症状复发5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症状复发22例,复发率25.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效果好,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氧氯普胺耳穴注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性治疗儿童无先兆型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并能很好配合治疗的无先兆型偏头痛儿童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甲氧氯普胺耳穴注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综合积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临床症状综合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氧氯普胺耳穴注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和治疗无先兆型儿童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长期应用大量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3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血清性激素及IL-6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的方法,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两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3组E2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H、FSH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疗法均能升高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E2的含量,并使血清IL-6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与E2、IL-6相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替勃龙在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4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应用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勃龙进行治疗,应用组口服替勃龙+坤泰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应用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应用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坤泰胶囊与替勃龙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抑郁症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三种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围绝经期患者出现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 ,行SDS评分。将确诊为抑郁症的 12 0例随机分为 3组 :激素连续性序贯治疗组 (A组 )、心理治疗加氟西汀治疗组(B组 )、心理治疗加氟西汀及激素连续序贯治疗组 (C组 )各 4 0例 ,疗程均为 3个月。治疗 3个月后行HDRS评分 ,了解治愈情况。结果 :C组疗效明显优于A、B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0 .0 5 ) ;A组和B组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采用C组治疗方法对围经期抑郁症患者疗效良好且疗效肯定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口服及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月经周期改善率。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对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BMI、腰臀比、FPG、2h-PG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NS水平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SH、T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月经周期,提高FS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达英-35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PCOS)对患者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达英-35治疗,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改善总疗效及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激素(Estrogen,E2)、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与对照组90.9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H、E2、T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LH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用于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对调整月经异常、高雄激素体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冥想训练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38例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均于月经前6 d开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同步进行冥想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直至经期结束,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冥想训练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藤煎加减灌肠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红藤煎加减灌肠治疗,7d一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阴道分泌物改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阴道分泌物改善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煎加减灌肠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梅毒Ⅰ、Ⅱ期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梅毒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梅毒Ⅰ、Ⅱ期患者精神障碍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配合足部熏洗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配合足部熏洗治疗,对照组为激素替代疗法(HRT)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E2、FSH及LH水平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医辩证配合足部熏洗可有效提高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脐疗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奇偶数分配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脐疗治疗,对比2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疲倦怠、苔薄白、面色萎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脐疗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独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NSCL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术中给予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氧水平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术后3 d谵妄发生率。结果术后3 d,2组患者SOD、Lac均降低,MDA、SP-A、SP-D、IL-6、IL-8、TNF-α、PaO_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MDA、SP-A、SP-D、IL-6、IL-8、TNF-α、La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标注14 C呼气监测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记录2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胃内pH值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评分,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PD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低于对照组,夜间胃内pH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