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与水稻种植效益密切相关,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前提。湖南省南县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当地农户拥有较为成熟的水稻种植经验,但南县农户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合理解决相关问题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南县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田土壤和稻米镉(Cd)污染严重,摸清稻田土壤与水稻各器官中Cd积累的关系,可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潜育水稻土和潴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点对点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比较了潜育水稻土与潴育水稻土生长水稻Cd积累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似的土壤Cd污染水平下,生长于潜育水稻土上的水稻各器官镉积累明显低于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上生长水稻的茎叶、糙米镉平均含量只有生长于潴育水稻土上的55.53%和56.10%,表明潜育水稻土上生长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量明显低于潴育水稻土上生长的水稻。土壤全Cd含量均是影响两类土壤水稻各器官Cd积累的主要因素,但其他土壤因素对水稻各器官中Cd积累的影响在两类农田中有较大的区别;潜育水稻土上影响水稻Cd积累的因素还有交换性亚铁和粘粒含量,而潴育水稻土中则为CEC。结果还表明,在潜育水稻土中,采用新鲜土样测定的土壤有效Cd比风干土测定的土壤有效Cd更能有效预测水稻各器官中Cd的积累。故,土壤潜育化可降低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减免糙米Cd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免耕对水稻根际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3种条件下其根际和非根际的pH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根际pH小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和非根际pH的差值总是大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根际。根际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速效钾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的碱解氮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低,而其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高。但是,根际与非根际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差值均表现为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小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综合分析结果,免耕水稻根系活动强于常耕水稻。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水稻产业化对农户水稻种植意愿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水稻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水稻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建立完善水稻产业化经营体系,强化政府对水稻产业化的支撑能力和努力提高水稻产品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郑君 《种子科技》2020,(9):73-73,7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质量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水稻种植户的收入。详细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根据水稻病虫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测报方式及运用不同的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顾娟 《种子科技》2022,(7):108-110
水稻在我国种植广泛,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为害各异,种植人员应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分析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为害特征,有针对性地防治,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文章以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为切入点,论述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必要性,分析了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对水稻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水稻无公害栽培为例,结合蒙山县水稻种植现状,深入分析可用于提高无公害水稻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目标,为蒙山县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向建巧 《种子科技》2023,(12):91-93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在水稻栽培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严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水稻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能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阐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论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以及推广措施,以期让更多种植户认识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不断升高的地球表面气温正对水稻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和产量的影响,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分析表明:气候变暖使水稻生长的活动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气候变暖也使水稻高温胁迫频发,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给水稻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导致颖花育性下降;籽粒充实期高温胁迫会造成籽粒充实不正常,导致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通过高温筛选已经鉴定出一批耐高温的水稻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分析鉴定出了几十个控制水稻耐高温性状的QTLs;种植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是减少水稻高温危害的有效途径,利用耐高温水稻种质作亲本,结合适当的高温筛选鉴定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选育出耐高温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李冲 《种子世界》2021,(7):0009-0011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于水稻的供给量要求比较高,但现阶段水稻种植技术的落后和病虫害等因素直接妨碍了水稻种植工作的发展,国家水稻种植效益也较低。为提升国家水稻种植量,需要对水稻种植技术实行优化,治理病虫害,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效益,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方式,提出优化水稻种植环境技术、控制叶龄种植技术等详细举措,以待提升水稻种植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要的食物来源。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频繁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种植中为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常出现在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当前还没有发现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所以需要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文章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措施,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水稻缓/控释肥在豫南稻区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水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水稻缓/控释肥比施普通复合肥增加了水稻分蘖数,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水稻产量达到9233.3~9725.0 kg/hm2,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增产5.5%~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分别高18.9%~22.9%、2.9%~5.9%。在豫南稻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期间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确保水稻绿色健康生长,实现水稻高产。相比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广西水稻栽培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优势,总结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朱剑灿 《种子世界》2022,(5):0114-0116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种植需要针对施肥问题加强控制,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必要前提。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水稻施肥的管理更为严格,需要对水稻的施肥时机、施肥量以及施肥种类进行全面控制,以确保水稻达到最佳生长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其中,氮肥施加对水稻的生长影响尤为重要,一定程度的减施氮肥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状态,保证水稻的产量。基于此,根据水稻作物的生长需求,结合其种植施肥特点,深入探讨了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海鸿 《种子科技》2022,(20):49-51
在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多种类型的栽培技术,比较典型的是直播水稻栽培技术。有效应用直播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降低水稻栽培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直播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应不断优化种植工作,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负担,使水稻种植流程更简单流畅。文章分析了直播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水稻→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水稻→玉米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寒地水稻→玉米轮作技术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与水稻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与玉米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降低了木聚糖酶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和水稻连作处理却降低了土壤CAT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降低了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处理提高了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稻抽穗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水稻播种季节、产量和适宜种植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涉及了一系列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控关系。盐、干旱和温度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抽穗期,解析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有助于抗逆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梳理了水稻抽穗期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耐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