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原植物生产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因子之一。以补播改良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禁牧、夏季放牧和夏秋放牧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补播草地区域与原生植被区域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夏秋放牧处理降低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补播草地区域,夏秋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地上生物量;夏季放牧对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无影响。原生植被区域,夏秋放牧降低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2种处理对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补播草地区域,家畜喜食蒙古冰草(A.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和沙打旺(A.adsurgens)。原生植被区域,放牧前期家畜喜食牛枝子(L.potaninii),放牧后期蒙古冰草(A.mongolicum)、牛枝子(L.potaninii)均被喜食。夏季...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片13C碳同位素指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叶片13C碳同位素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对研究沙地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修复中的物种选择有参考价值,本文取样测定了宁夏主要沙地植物的叶片δ13C,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及立地条件对叶片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沙地C3植物叶片δ13C变化范围为-29.31‰~-24.37‰,与北方其他区域的同类植物相近,C4植物梭梭的叶片δ13C为-12.04‰±0.76‰,显著高于C3植物;相同立地条件下C3植物物种间叶片δ13C差异显著,叶片δ13C可能更多地受遗传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植物生活型对叶片δ13C影响不大;不同立地条件柠条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生长于风沙土、灰钙土等干旱区域的柠条水分利用效率比生长于黄土和苗圃地的更高,表明柠条通过提升水分利用效率适应干旱严苛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盐池县大水坑小麦近缘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开展了小麦近缘植物——沙芦草的围封保护效果研究。7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沙芦草群系以沙芦草+牛枝子+猪毛蒿群丛和沙芦草+长芒草+牛枝子群丛为主,物种丰富;沙芦草的盖度、密度、重要值和分布面积总体上均逐年上升,沙芦草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围封保护效果显著;沙芦草的生态优势度和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均有上升趋势,成为群落中不可替代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猪毛蒿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该文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0.05、0.5、1.0、2.0、5.0、10.0 mg/mL)猪毛蒿根水浸提液对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蒙农杂交冰草(A. cristatum×A. desertorum cv.‘Hycrest-Mengnong’)4种冰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质量浓度猪毛蒿根水浸提液能明显抑制蒙农杂交冰草种子萌发,而对其他3种冰草影响不显著(P0.05)。2)猪毛蒿根水浸提液对4种冰草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效应,但大部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猪毛蒿根水浸提液对4种冰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强度依次为:蒙农杂交冰草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沙生冰草,其中对蒙古冰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0.5、1.0、5.0mg/mL质量浓度处理下对蒙农杂交冰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说明这2种冰草对猪毛蒿根水浸提液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组建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阐释荒漠草原不同矮小型针茅属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小针茅(Stipa klemenzii)、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戈壁针茅(Stipa gobica)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群种、共有种及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特征综合分析植物群落各成员型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1)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小针茅≥戈壁针茅≥沙生针茅>短花针茅;(2)不同植物群落中共有种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群落中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作用相对较大,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作用相对较小;(3)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在群落中重要值的排序均较靠前,小针茅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物高度的影响,以植物种群及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种群高度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群落高度在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别不大。Q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变化规律为:零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受各放牧强度综合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表现为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种群冷蒿种群无芒隐子草种群。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会导致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下降,其中,短花针茅和群落高度变化对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响应敏感,冷蒿和无芒隐子草高度变化对零放牧和轻度放牧响应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方式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种关联关系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荒漠草原植物种间关联性的影响。【方法】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附近的荒漠草原试验示范基地,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方式和对照(CK)处理,于2013年8月对不同试验处理区植物种存在状况、出现频率及物种间关联性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在6个处理区内共发现植物27种,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1区)平均物种数最多,对照区最小。从植物种出现频率看,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方式对3个主要植物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碱韭(Allium polyrhizum)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短花针茅,且以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SA2区)的植物种出现频率较低。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性,短花针茅与碱韭主要表现为负关联性。春夏秋重度放牧(SA3区)和春夏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4区)导致显著正相关种对数减少,物种关联链简单,关联物种对较少。春夏秋适度放牧(SA5区)、SA1区及SA2区群落内物种间关联链增多,关联链趋于复杂化。【结论】春季放牧(无论是重度放牧还是适度放牧)均导致植物种总体关联性降低,甚至使植物种总体关联性呈现负关联;春季零放牧有利于植物种间关系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无棣贝沙堤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无棣贝沙堤植物多样性的分析发现,样方内共出现物种20余种;同时,贝沙堤向海面和贝壳滩脊、向陆一面分别分布着以芦苇、獐茅、大穗结缕草、二色补血草、砂引草以及以青蒿、蒙古蒿、阿尔泰紫菀为优势种的群落。由于人为影响强度不同,大口河和王子堡地区物种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处于演替初级和次级阶段。而从贝沙堤向海-滩脊-向陆断面上来看,群落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群落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芒果品种植株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与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相互关系,测定64个芒果品种的δ13C值,及叶片中氮、磷、钾、水分、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芒果叶片δ13值与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芒果叶片氮、磷、钾含量均与δ13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是引起品种间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甘草田间化学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栽培甘草一般主要分布在甘草原产地的农牧交错区,其为杂草的迅速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种源保障。由于种间竞争能力有限,杂草往往会引起栽培甘草绝产、绝收。甘草田间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5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1 500 mL/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1 200 mL/hm2+840 g/kg氯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5 g/hm2,对目前甘草地田间常见的禾本科类的稗草、赖草、白草、短花针茅等,菊科类的猪毛蒿、艾蒿、顶羽菊、丝叶山苦荬、苣荬菜、刺儿菜,藜科类的灰藜、猪毛菜、沙米,蒺藜科的蒺藜、匍根骆驼蓬等具有较好的防效,且药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